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础医学阶段医学生物安全教育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医学阶段医学生物安全教育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础医学阶段医学生物安全教育反思

摘要: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控的主要力量。肺炎疫情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仅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中开展了生物安全观念、设施和防护措施等生物安全教育。通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反思,提出了医务人员防护能力和感染防控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增加医院与社区感染控制的原则与防护措施等内容,以提升医学生物安全与感染防控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生物安全教育;教学改革

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感染造成了人民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感染防控工作的核心,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如何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并提升防护水平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肺炎疫情下的生物安全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医学教育改革方案。

1医务人员面临感染防控的压力

作为参与一线防控与治疗的核心群体,医务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医院内感染防控的压力持续存在。医院是重要的感染者和患者的确诊和治疗场所,具有人员密集和患者抵抗力低的特点,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播散。作为疾病诊疗的高危场所,医院是医务人员工作的场所,医院内存在气溶胶、防护装备、消毒灭菌、医疗操作流程、人员与物品管控等多个复杂场景。感染防控工作对医疗资源需求大,对人员要求高,实施的难度大[1]。

2医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反思

2.1全体医务人员的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需要提升

肺炎防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与普通人群不同,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更大,需要提升职业防护能力。多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生物安全教育仍存在不足,毕业后的医务工作者的防护知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3-6]。

2.2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在传染性环境中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

医务人员无法远离患者,其安全防护不能通过单纯隔离、阻断传播途径或远离传染源的方式解决。医务人员需要贴近患者,进行各种复杂的医疗操作。这需要医务人员深度掌握病原体的传播规律、致病机制,在传染性医疗环境中开展手术和气管插管等医疗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医务人员具有高标准的生物安全意识与防护实操等基本功,能判断各种临界场景的危险状况并能够及时处理。因此,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影响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能力[2]。与普通的公共卫生预防的目标不同,培养在传染性环境中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需要医学教育体系的跟进调整。

2.3感染防控需要纳入常规的医学教育体系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生物安全教育仅在基础医学阶段的病原学实验部分涉及少量实操与训练。除了基础阶段的病原学实验课程外,在临床部分没有专业的培训环节,在整体上的重视程度与发展空间不足,至今生物安全教育尚未纳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教育需要跟进调整,以降低职业感染风险,提升疫情应对能力。在总体上,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是社会整体防御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物安全教育,结合实操训练,使学生具备能深度理解传染病致病、传播和防控的能力。将生物安全观念与操作融入诊疗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逐步成长为传染病防控的核心骨干人才。

3在基础医学阶段建立与感染防控相衔接的生物安全教育模块

3.1明确防控所需的生物安全教育,修正生物安全教育观念

在原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传染病防控原则、知识和能力,升级并整合为应对病原体的必要的知识、技能与防护措施。同时,需要解决长期以来的安全观念错位,避免在管理上追求绝对安全无责。例如,为了追求绝对安全,大量删减病原生物学实验项目,削弱了病原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弱化了生物安全教育。为纠正这种安全观念错误,将生物安全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特点进行培育,可以加强医学生对病原体危险性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提升学生应对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否则,学生不能在病原生物学实验环节获得生物安全观念和防护能力,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应对疫情时,很难有好的表现。因此,将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可以提升医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3.2加强生物安全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通过前期的论证和探索发现,医学生的防护能力不高,通过教育干预后能大幅提升教学效果[7-10]。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与文献数据,对医学生的防护能力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备对基本防护用具的认知与实操能力,能保证未来在短期培训情况下,掌握高级别的防护操作;掌握代表性消毒灭菌方式的原理、设施与操作;具备对传染病临床表现和传播方式的基本认知;具备能够分析临床复杂性感染疾病中病原体相关问题的能力;具备能够独立判断病原体相关的复杂环境下的防护级别,能够在传染性环境下工作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防护操作习惯。

3.3改革病原生物学实验,加强实操训练

首先,加强基本防护能力的训练。在加强经典的生物安全教育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操作演练等环节,如在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增设生物安全的并行考核指标。在每次实验课上,增设生物安全负责的学生岗(由学生轮流担任),以提升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新增如下模块:引入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中的分区概念;升级原有生物安全体系中的分级缓冲至感染防控需要;强化接触传播的预防以及气溶胶传播预防;强化物品与空间的消毒灭菌;练习安全运行中的责任管理;学习对临床和其他场景的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估;管理与控制传染源。其次,引入感染防控教育与演训模块,加强对病原体感染问题的深度认知。在“靠近感染者,而非躲远或恐惧”的原则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发挥一线医务人员的作用。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从基础医学中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入手,加强对病原体感染的防控。升级生物安全模块,建立常备培训机制,培养未来传染病防控人才。深度培养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对公众的预防性宣传,而是直接参与培养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医学生。如我校病原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体系、医学生生物安全防护能力、防护装备升级、防护用品和试剂研究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已经增加生物安全防护服的演练环节,提升了医疗防护用品的覆盖面,建立生物安全管控制度,多年来一直努力推动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干预可促进医学生的病原体认知和防控知识的知晓。

3.4与临床合作,加强疫情防控研究

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局限于实验室部分,其与感染防控的原理和方式相通,但比感染防控体系更严谨。因此,以与临床合作的模式开展相关研究,促进生物安全与感染防控融合,以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情况。我校病原学实验教学中心联合临床一线科室,开展了疫情防控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医学生生物安全防护能力、防护装备升级、防护用品与设备研究等方面。改革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在医学教育框架内稳步推进生物安全教育的目标,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以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

3.5与临床合作,建立常设的培训体系

依托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传染病防控框架下的生物安全教育,提升医学生的防护能力,在疫情控制后转为常规的生物安全教育模块,固化到现有医学教育体系中。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也适用于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常备的生物安全培训与实操训练平台,作为今后传染病联防联控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参与物资储备、宣传和培训。日常培训体系包括以下部分:提升学生的卫生习惯、日常防护、临床操作防护和传染病防护能力;升级生物安全教育模块,增加教学实操训练,建立传染病防控能力的评价标准;建立常备的针对烈性传染病防控的培训机制,参与传染病防控的技术支撑体系;增加实操训练,建立传染病防控相关调研、能力评价标准制定与教育干预措施。生物安全教育的拓展将与传染病尤其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更接近。新体系从基础医学阶段入手,主动与临床和公共卫生感染防控融合,缓解了后两者前移困难的难题。提升生物安全教育,还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感染性状况的防护,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改革医学生物安全教育体系,使医学生具备能够在传染性环境中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从而应对各种烈性传染病等医疗与公共卫生安全挑战。提高生物安全教育的水平将有助于当前的疫情防控,提升社会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明梅,索继江,闫中强,等.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防控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8):1131-1134.

[2]周吉,杨珊珊.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医院内感染知识对发生医院内感染几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7(6):134.

[3]赵正阳,张旭,罗雷,等.2017年广州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11):1524-1528.

[4]刘丽杰,夏娴,樊林科,等.2015-2017年某三甲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0):3145-3148.

[5]侯冉,贺富荣,汪刘涛,等.耳鼻喉科医务人员体液喷溅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9):3770-3774.

[6]王兴容,赵川,杨彩萍.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及认知、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145-149.

[7]商庆龙,嵩钰佳,李迪,等.医学生对病原体的认知和防控知识的知晓率的调查与干预实验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29-30.

[8]王晖,刘中林,彭澜,等.初入口腔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946-948,956.

[9]栾艳,向茜,李勤,等.实习生及新上岗医务人员艾滋病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2):309-314.

[10]李运书,徐健,姜霞,等.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1):73-77.

作者:商庆龙 康鹏 李家宁 李鹤鸣 李勇 钟照华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学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