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目前,各国之间意识形态斗争越来越激烈,内容和形式以及斗争领域更加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没有安全地带,各国对于每一个角落都是寸土必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桥头堡,为了抵挡西方意识形态的疯狂入侵,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严峻形势
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从来都是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党和国家的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全国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据2015年《中国高等质量教育报告》,我国在校大学生达到3700多万,人数位居全世界第一,我国大学生的人数和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人数庞大、层次多样是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2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引领大众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思想。我国高校始终重视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达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目的。但是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1、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2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被动接受的心理。以上现状成为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屏障,大学生抵制主流意识形态给了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最好时机,这是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3.1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
大学生对于我国积极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可,“官方言论”、“陈词滥调”是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认识,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概念处于模糊的认识状态。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缺失是大学生缺乏意识形态安全理念的主要原因。学生作为我国社会高素质人才集体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和年龄的原因大多数人涉世未深没有过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对许多新鲜的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并没有占据思想的主要地位,以上种种原因都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大学生群体成为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因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作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2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学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完全定型,任何带有政治色彩的信息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为人们了解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可以不分地区、不分国界的了解感兴趣的信息。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西方管理体制下的文化感兴趣,例如好莱坞电影、西方节日等。在喜欢涉猎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尽情地享受西方节日带来的新鲜感的同时,带有西方色彩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中西文化的价值观不断在大学生的内心中进行碰撞,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的状态。
4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也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前沿阵地,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其思想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等重要思想。巩固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驻地地位对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只有马克思主意识指导思想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占据主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第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技术并且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促进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自己成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又要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还要避免学生过的沉溺于网络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导致荒废了学业。在尊重网络世界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注意宣传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意识并增强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抵制外来不良思想的入侵。第三、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网络成为国家综合国力较量的新领域,如今的网络已经不再存在“安全地带”,国家间的争夺已经达到了寸土必争的境地,网络隐性的特点也促使网络间的争夺处于无形的较量之中,大学生的涉世程度远远不及专门从事政治传播的政客。第四、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学习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增强分辩主流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专门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事实问题的解读,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避免“学院派”的作风,思想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方面,主动的投身到实践当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
作者:陈曦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摘要】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存在的网络安全教育滞后性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健全网络安全教育的制度体系,建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联动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必要性;教育体系;构建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20-29岁,达30.4%;占比最高的群体是学生群体,达25.1%。[1]当前大学生都具备一定基础性的网络操作技能,但由于缺乏充足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缺乏网络防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因而普遍存在着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内涵
狭义的网络安全指的是运用各种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即通过保障网络及与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传输信息的安全”等,[2]以保障网络功能的正常发挥,并“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可以说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延伸,同时也是新时代下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既是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建设的时代需求,也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思想素质、政治素养、道德水平的客观需要。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但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保护自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保卫国家的安全利益,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其目的在于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各项正当权利和身心健康的损害,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促使大学生能够合理、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滞后性主要表现为:(1)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滞后。高校不能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之间的关系,不够重视网络安全教育;高校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尚不健全,学校网络安全中心的职能设置和责任落实并不到位;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忽视,导致大学生在校接受的网络安全教育无法达到系统化、体系化,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亟待提高。(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实施性。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波及全球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呈现出网络威胁形式多样化、问题隐蔽性高、后果危害性大等特点。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安全教育意义上,主要涉及网络基础知识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教育内容较为全面,但缺乏教育过程缺乏深入性,教育结果缺乏有效性。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教育必须拓展视野,不断向国家大安全的层面拓展。(3)网络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淡薄。当前,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涉及文化安全、国家安全、国家网络安全的教育内容十分匮乏。部分高校、教师甚至大学生自身对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形势并未产生重视,也没有生成有效的防范意识。这样的形势迫切要求高校开展教育时克服功利化倾向,不断拓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将文化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国家网络安全知识教育等内容纳入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之中。
2、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信息强权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偏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的转变使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由依靠权力和资本向网络控制者和信息者转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浪潮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上的、价值观上的渗透,以隐蔽的手段和形式将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散布到互联网上,容易使某些辨识能力差的大学生产生思想混乱,削弱他们原本正确的理想信念。(2)海量化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功能性和监管的缺陷决定了它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有正面、积极的信息,也有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消极的信息。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在这样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原有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出现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的紊乱,严重者甚至可能走向网络犯罪。(3)网络的虚拟化造成大学生行为的异化。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以及网络传播的泛娱乐化、碎片化,使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交往中,从而造成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的失语;某些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从而引发网瘾综合征;某些大学生参与的网络社群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被国外不法分子蛊惑利用,间接参与到泄露国家安全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去,不仅影响国家的安全稳定,而且将自己引向犯罪的深渊。
三、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1、完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已经包括网络基础知识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犯罪教育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强重视,继续深化。同时,必须对大学生增加有关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国家安全意识是公民关心国家生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取向,是世界观、政治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反映”,[4]具体表现为公民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等。[5]为了避免大学生在市场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由于价值观的错位,而做出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牺牲国家安全利益的错误选择,社会及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制度体系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务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6]使我国在网络领域产生了国家层面上有法可依的基础性法律,这不仅为网络实现法制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法律遵循。加之以往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都应该成为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体系的基础。明确大学生的网络安全职责,包括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多重职责;教师应履行教书育人的本职,引导大学生做出合理合法的网络行为;学校应该根据本校校情,设置专门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职能部门,构建合理的教育制度体系。
3、建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联动机制
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高校仅能行使其教育职能来承担对大学生教育工作,只依靠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执法权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权力机关的介入。此外,家庭和社会本身也有教育职能,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主动承担起一部分的教育和教化责任,和高校一起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关注、引导、教育。因此,高校和社区、公安、政府等相关部门之间必须要形成合作联动机制,在监管、监督、预防、实践教育等各方面相互合作,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教育——宣传——预防——监管的全方位网络安全网,以保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3]张树启.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案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6.
[4][5]曹晓飞.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探索[J].教育评论,2012(5)69.
[6]搜狐网.探讨《网络安全法》出台的重大意义[EB/OL].
作者:高烨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新形势下依托“慕课”开展安全教育探析
摘要:本文从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教育课程定义、范畴、内容和重要性等方面入手,基于独立学院现阶段人才培养转型的视角,借助“慕课”这一教育教学新载体,探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分阶段进行的新举措。
关键词:独立学院;安全教育;慕课;转型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含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且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增强大学生的防危技能,促进其科学、均衡的全面发展,保护基本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校园安全稳定的实现。我国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丰富,以学术论文为主,但系统性不强,将其视为课程从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不多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载体,面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因地制宜的分阶段开展安全教育,需要有新举措和新载体。本文将“慕课”这一新兴产物融入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结合其诸多优点,针对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涉及范围和安全教育课程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的安全教育,即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避险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同时也涉及健康心理状态维护、法制观念的培养和抵制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我国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含日常校内外安全意识教育,自然灾害、减灾常识,国家安全知识,法律意识培养以及安全行为养成等几大方面,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学生进入大学初期,是开展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理念最佳时间,也是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的黄金期。第二,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转播。系统全面地掌握和具备安全知识有助于学生避免遭受不法分子的侵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知识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更新,除了传统的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知识外,还有心理、网络、环境、资源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大学生自觉关注安全信息动态将是一种常态。第三,安全技能的掌握和训练。通过暂时避难、紧急疏散并离开危险区域的演练,或是制作和使用简易的逃生器材都按照课程进行学习和考核,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救、互救、逃生、防卫、避险的能力。第四,心理安全健康教育的开展。依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进一步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例如,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人际心态、恋爱心态等,帮助学生寻找排解和发泄的途径。第五,安全行为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是规范大学生安全行为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保护的前提。例如对《交通法》《食品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可以促进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学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目前,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也存在以下瓶颈:第一,安全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很多高校都存在安全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第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所用到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通常都是利用文化课程固有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教学。第三,模式普及性不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模式主要还是通过学生活动或是讲座开展的,缺少从全校范围内的规范化、系统化的整理与归纳,且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比例也比较低,所以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接触到安全教育。
二、慕课因其便捷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在教学中逐步被广泛应用
慕课(MOOC),即开放式的大型网络课程,是当前开展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困难的新兴载体。大学生安全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存在较大区别。尤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手段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因人而异,注重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把慕课运用到安全教育中,具有以下四点优势:第一,搭建高效、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慕课课程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安全教育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快速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不断完善和增补,极大地提高时效性。第二,学习方式多样化。慕课不受时间、地点和其他硬件要求的影响,学生可以主动掌握学习时间、主题,学习过程中对难点重点可以不断地去温习观摩,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慕课,其信息反馈更加真实准确。慕课在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分阶段提高课程质量,可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对其学习计划、课程进行“推送”调整,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第四,按照当前的阅读习惯,慕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记忆性。慕课在把生动逼真的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展现出来的同时,成本更低。
三、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学生安全教育新举措
以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为例,目前理工学院正在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初期,其人才培养新模式———四四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并认可。完善学生安全教育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安全方面自我管理的意识,与四四制人才培养不谋而合。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逐步引导大学生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按照教学周期可以分配如下:第一学期主要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观念、生命价值、生命责任、生命情感等内容,该学期的课程主要目的是在强化新生的安全意识,培育其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并提升其对生命安全重要程度的重视,充实学生的基本安全常识。第二学期的课程应包含对国家、人身、财产、防火、防盗、交通、食品、运动、诈骗、网络、社交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指导扩充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逐步提高自身面对突发事件的自卫能力。第三学期是安全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由理论向实际操作的过渡课程。内容应该侧重学生自救、互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方面,更加针对当前大学生薄弱的安全技能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的实际操作技能。第四学期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新生伊始,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就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重点内容,升入大三前,为了更好地备考研究生、校外实习,应对学生心理变化,这一时期的安全教育课程应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挫折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第五学期的课程涉及基本法律法规常识的学习,例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旨在使大学生熟悉相关法律常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同样能够从容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第六学期学生将准备就业,为进入社会、出国深造、自主创业做好准备。这个学期的安全教育应该覆盖出国签证办理、中介选择、国外法律法规介绍、兼职安全、生产实践安全和针对《劳动法》等一系列内容。
四、结语
慕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是不断实践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高校都有自身固有的教育模式和工作机制,安全教育抑或其他课程在慕课教学的推广过程中须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校的实情、教师的意见、学生的特点等,将慕课逐渐建设为安全教育教学的一种新载体,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剑飞,陈文甫.运用慕课增强高校防恐专题安全教育课程实效性[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1):24-26.
[2]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5(04):35-43.
[3]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78-186.
作者:程程 薛灵芝 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