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政治的安全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政治的安全教育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政治的安全教育问题

[摘要]政治安全直接影响到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与整个社会的政治安全和未来国家政治发展前景密切相关,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更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涵义、现实意义及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教育对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是国家各项事务顺利进行的保障。国民对政治的认同及政治意识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民心的安定团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感,政治精神和政治视野,直接影响到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与整个社会的政治安全和未来国家政治发展前景密切相关,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高校政治安全也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任。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指明了高校政治安全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涵义

政治安全问题是西方政治理论界一个热门问题,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其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安全的著名观点,成为学者们分析政治安全的基本框架和基础。其他学者相继从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宗教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角度,对政治安全的历史变迁及其意义、政治安全作为社会建制的功能及其发展过程和特征等问题给予了多个层面的深入研究。国外政治安全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在阶级立场、分析问题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研究带有明显的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倾向,鉴于我国基本国情、相关制度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区别,这些理论成果不能简单效仿,照抄照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家安全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作了全面阐述,我国学界也逐渐关注政治安全问题,学者们研究了政治安全的内涵、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国家主权说、制度因素说、意识形态说、执政安全说、综合因素说、广义政治说和政治状态说。如国家主权说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1]。政治体系说认为政治安全即是指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具体是指一国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维持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的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良好状态[2]。综合因素说认为政治安全问题不是纯粹的政治问题,它是广义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政治安全的核心要素,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安全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3]。国家安全体系由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共同构成。政治安全分为国内政治安全和国际政治安全。国内政治安全,是要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中国的宪法法律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长久、稳定。中国共产党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有序发展,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由此来巩固政权。国际政治安全,是国家必须要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国际治理能力,消除外部一切势力对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破坏。大学生政治安全是指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以国家、民族、集体为重,不做损害党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的事[4]。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指用政治思想理念、政治法律制度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政治意志、政治行为、政治人格、政治情感、政治觉悟、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严格的政治纪律,使其言行符合国家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参加国家禁止的社会组织、不发表反动言论、不参加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活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安全教育中教育内容至关重要,教育策略也同样决定着教育效果,合理的教育策略可以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从大学生政治安全的社会、学校环境,大学生政治安全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理论研究情况看,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防止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保障党执政安全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西化”、“分化”策略通过多种文化、技术等手段进行“普世价值观”、思想意识、文化霸权的输出,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学术研究、宗教交流等方式进行渗透,恶意利用、夸大、扭曲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诋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削弱公众对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感,目的是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个别高校教师以学术自由为名在课堂教学、校园网络中有意无意地美化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散播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或者陷入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窠臼,成为高学历的野蛮人,给学生在道德引领和行为规范方面做出了错误的示范;理论宣传、舆论管理和政策引导的不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到位,网络、自媒体的兴起与监管的不规范状况也引发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都挑战着大学生的政治安全理念。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政治辨别力,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党的执政安全。

(二)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改变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的手段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及现实多种问题的影响,存在着许多思想困惑与矛盾。一些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淡漠,政治思想动摇,政治热情淡化,政治敏感性降低,政治判断能力缺乏,社会经验不足,思维方法片面,思想认识偏激,容易发生群体突发事件,影响学校的政治安全。个别学生经不起金钱物质利益等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参与国家泄密案件,宣扬反政府思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给国家的安全环境、政治影响、经济利益等造成重大损失。我们要加强政治安全教育,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高校,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认同、树立理想信念。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安全理论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目前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政治安全系统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也缺乏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大学生政治安全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关注度不高;对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规律缺乏专门研究;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政府、高校和社会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几乎没有研究;中国不同地区、类型和特色的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特点尚未见系统研究;根据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独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发展和创新研究,仍是一项尚待奠基的艰巨工程。高校应担当起政治安全学术创新的重任,在学术平台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安全理论体系,发挥高校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对策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综合各方因素和资源,形成高校与政府、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要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管理等综合措施,强化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使他们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行动上自觉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一)确立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新型模式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总原则应该是以科学、文明、健康、以人为本为其核心和关键的教育理念,以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政策、法制、思想教育和道德的力量为手段,体现国家利益原则,综合安全原则,合作协调原则、人的全面发展原则等。在我党倡导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内,以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为基础,以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期为背景,以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稳定为目的来开展教育;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安全的一般理论,剖析影响大学生政治安全的主客观因素,国内外校内外形势,发现问题,明确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作用、功能,建构科学的政治安全教育观,构建由维护大学生政治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机制、政治参与和表达机制、教育与法制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等构成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二)提升处理大学生政治安全问题能力,健全大学生政治安全纠偏教育机制

正确处理运用教育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制手段的关系。采取事前的分析、预防、教育、引导等方式。分别从加强体制制度建设、预案建设、应变决断、法制建设、宣传指导、舆论引导、重视社会力量的支持等途径进行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大学生政治安全纠偏教育机制,消除因认知偏差而引发的政治安全问题。因势利导,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化解危机,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可避免性,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的思想渗透、颠覆活动。避免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冲突。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的功能,顶层设计,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树立主流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国家观念,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政治安全的精神支柱;进行集体主义、公共利益教育,正确认识和化解利益冲突,消融政治情绪;教育大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科学、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世界,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分析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减少不稳定因素对政治产生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安全意识、政治文明的引导。

(四)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掌握评判是非的标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不做破坏国家的团结统一的事情,不参与破坏国家机关和政治制度的活动。能依照法律的要求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并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教育学生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护国家利益,不做贬损国格、人格的事情。

(五)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宗教观、民族观及“非传统政治安全”教育

要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安全教育,传播正能量,形成公平正义的网络环境;教育大学生要抵御一些敌对势力在高校制造的宗教渗透和民族分裂情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政治安全的教育。“非传统政治安全”指的是传统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传统政治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信息安全、环境保护、国际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走私、非法移民、贩毒等日益增长的国际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在高校中有增多的趋势,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田玉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政治安全[J].经济问题探索,2011(5):146-149.

[2]虞崇胜.政治安全视野下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理论探讨,2012(2):11-14.

[3]冯来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4]周胜钢,楼梁.从高校校园安全防范谈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10(18):95.

作者:胡金凤 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