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安全教育下的高校预防及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安全教育下的高校预防及控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安全教育下的高校预防及控制

摘要: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吸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全社会禁毒工作而言,高校禁毒只是其中一环,禁毒的成效如何对社会整体效果可能不够明显,但是对高校自身而言,却是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大事。因此,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文章从安全教育视角下提出广西大学生涉毒不容忽视,并从现象分析到本质发现,从高校大学生涉毒参与性引发对这一研究的思考、讨论以及创新,引导广西高校在禁毒教育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将针对高校大学生在预防控制工作进行常态化,加强内部管理,并从制度上杜绝大学生吸毒贩毒等涉毒违法行为。

关键词:广西高校涉毒;原因分析;预防与控制

一、渗透高校学生的形势严峻

(一)值得警惕的高校涉毒形势

日趋严重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灾害几乎蔓延到世界各地。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涉及贩运和消费问题,吸毒沾染人数超过2.5亿人。在中国,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根据《2016年中国形势报告》显示,吸毒人员总量缓慢增长,同比增长6.8%,青少年人数增幅同比下降。虽然全国吸毒人员较之前增长缓慢,青少年人群增幅同比下降,但是吸毒人员数量依然庞大,前景不容乐观。吸毒人群覆盖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社会群体。涉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据绝大多数,接近60%,涉毒情况形势严峻。,这个梦魇般的恶魔,近年来在群体结构上也悄然发生改变,由过去的无业人员、农民、个体经营者向高端白领、艺人、在校大学生甚至公务员等高学历人群扩散。特别对于高校大学生在面对诱惑的抵抗与控制能力方面十分薄弱,最明显的两起案例不得不敲醒高校禁毒的警钟:一起案例的主角为重庆一所重点院校博士生,如果初次见面,你永远也不会把他与贩毒、有期徒刑这两个听起来似乎格格不入的词联系在一起,但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这名叫做郑飞的学生身上。事实上,他因贩卖罪被重庆市江北区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执行,并处罚金3000元。据宣判郑飞案件的江北区人民法院介绍,仅仅2015年的前9个月里,在该院审结的285起贩毒案件中,涉及大学生的贩毒案就有6起,相较于往年0-1起的大学生贩毒案来说,从2015年以来,大学生贩毒案陡增。另外一个案例源自温州警方通报的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网络贩毒案,缴获200余公斤。让人惊讶的是,在警方侦查过程中发现,高校大学生购买现象突出,涉毒大学生涉及全国37所高校。温州警方的通报,让我们再次看到当下青少年涉毒的严峻形势,同时必须警惕一些吸毒、贩毒、制毒分子将目光盯住大学校园并开始在校园周围活动,毒祸已波及大学校园。

(二)广西在校生涉毒情况不容乐观

广西毗邻三大毒源之地“金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广西成为国际贩毒的重要通道,加之近年来受合成滥用快速蔓延的影响,广西近年来也步入吸食合成人数增长的快车道,自1987年发现广西首例吸毒者至今,30年来吸毒人数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几乎遍及广西所有县市和乡镇,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广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23.8万名。在所有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吸食现行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区登记在册的18岁到35岁吸毒人员已经超过10万,青少年吸毒人员占现有吸毒人员总数的66.21%。在全国多个省市的高校陆续发生在校生涉毒案件的同时,广西高校大学生涉毒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在校生吸食日趋严重。光2012年-2014年两年间,广西201所学校中,就有439名在校生出现涉毒行为,其中小学生17人,占在校生涉毒比例的3.9%;中学生225人,占在校生涉毒比例的51.3%、中职、高职高专大学生196人,占涉毒人数的44.6%,其他学校1人,占在校生涉毒比例的0.2%。在校生的涉毒行为主要集中在吸毒和贩毒,其中,吸食、注射383人,占总数87.2%;贩毒47人,占总数10.7%;既吸毒又贩毒5人,占总数1.1%;容留吸毒1人,占总数0.2%;非法持有3人,占总数0.7%。涉毒学生中,贩毒占12%,吸毒为88%,普遍表现仍为吸毒,所涉97%为氯胺酮(k粉)。

二、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涉毒,看似惊愕,其实并不意外。从广西高校涉毒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对的正确认知,防范能力差

1.缺乏正确的认知。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广西对于的接触机会颇多,加之青少年身心处于发育成长,喜欢猎奇,崇尚标新立异,对的危害认识不足,尤其缺乏对新型的辨识、吸食的方式,导致他们觉得“白粉“并只是很神奇的东西,并不觉得“K”粉等的危害,反而认为那是新奇好玩的东西,尤其在酒吧,KTV见同龄人说起它们的神奇之处,好奇心驱使,从好玩到成瘾,甚至慢慢将“溜冰”成为标本自己时尚的一种方式。由于大学生在认知上的误区,导致对的耐抗能力薄弱。他们染上的原因主要概况起来表现为好奇心驱使,失恋、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对体型不满等,有的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教育,进入高校后交友不慎及精神空虚,当这些原因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应对,便为入侵大学校园提供了温床。2.防范意识与能力差。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脱离家庭管束,学业也不像高中时候紧张,突然放松的学习意识及年轻好动的个性,加之外面社会的诱惑,就自然容易成为的“易感人群”。同时,由于新型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在金钱方面比较放松,如果学校管理稍微松懈,大学生就会受到朋友同学的引诱,去娱乐场所吸食“K”粉、摇头丸、麻姑等违法活动,有的甚至觉得同学一起聚会不“溜溜冰”就落伍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把去迪厅等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当为时尚表现,甚至报道北京某高校大学生集体吸毒现象发生。尽管目前广西各种娱乐场所大学生涉毒问题还不十分严重,但仍然出现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因耐不住诱惑,自行到歌厅、迪厅等场所吸食摇头丸、等。

(二)缺乏高校禁毒战略预防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

尽管在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明确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且在第一章第四条第一句话就规定了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与“四禁”并举方针。国家禁毒委也在应对在我国蔓延日益扩大与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力度空前,强调从社会闲散人员、流动人口和娱乐场所等重点介入,并且对易制化学品厂家与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禁毒教育,特别对中国青少年易染人群重点预防监控,在小学、中学开展禁毒教育,教育部为此专门制定了《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和一系列措施,明确要求学校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这也使得禁毒预防教育在中小学中开展有了重要保障。但是从政策保障的角度看出,预防教育强调了对青少年中的中低年龄段以及社会人员中的高危人群,并未涉及到大学生的禁毒教育,加之有些高校对禁毒教育课程并不重视,在高校正式开展预防教育课程并不多见。从广西高校实情来看,广西一直重视对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在积极抓好中小学禁毒教育预防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高校预防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自治区禁毒委的工作是在自治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的,有些高校保卫处等机构在认识和机制上表现不一致,分工和责任模糊,导致高校大学生在预防教育工作方面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三)缺乏经费保障,预防宣传流于形式

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当中开展预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在高校中禁毒教育战略理论和预防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当中落实“预防为主”战略方针的同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利用课堂主渠道优势,坚决遏制在高校中发展蔓延。因此,对高校大学生预防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在短期难以见到成效,加之学校在预防教育经费方面严重缺失,导致高校在预防教育工作力度欠缺,效果不明显。在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方面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没有把高校的禁毒教育作为常态的宣传手段,采用的方式基本就是象征性的发发传单,或贴禁毒宣传标语,或由系部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禁毒的教育馆,再请当地的禁毒警察开一次讲座,宣传形式甚于内容,并没有注重高校大学生在禁毒教育方面的真正需求,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基本都是网络的接触人群,网络产生的力量对高校学生影响巨大,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预防教育效果。

三、高校开展预防教育措施

(一)创新禁毒工作体制机制,强化高校预防机制

预防危害首要条件是提高认识。就全社会禁毒工作而言,高校禁毒只是其中一环,禁毒的成效如何对社会整体效果可能不够明显,但是对高校自身而言,却是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大事。在高校中落实预防为主禁毒战略,在新形势、新问题下,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在高校保卫部门配备专职禁毒专员,坚持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将禁毒预防教育、宣传纳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教务处将预防教育列入常规课程,建立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负责学校保卫工作的相关等部门协助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有效做好禁毒教育工作,切实把禁毒预防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管理体系中。同时,强化高校大学生预防机制需要从顶层设计做起,加强校内外禁毒力量的协调,培训校内禁毒专员,采取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融合,坚持从严管理和有效疏导相结合,与时俱进,创新制度化管理,形成全校预防行动,人人有责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学校预防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义在预防

教育中的角色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校要着重加大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革命的信念教育人,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一切错误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发挥大学生本身自觉能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预防教育中,高校在校生不仅是预防教育的对象,也是预防的传递者与重要的禁毒志愿者队伍。如果进行科学的角色转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宣传,那么不但可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转变宣传方式,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预防教育

网络在预防的力量不可小视。广西禁毒办就曾经利用网络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微直播•广西禁毒好声音”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反响巨大,掀起前所未有的参与度。相对于传统的校园禁毒宣传方式而言,丰富和拓展网络禁毒宣传教育平台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更为贴近。当今大学生几乎人人接触网络,对微信、微博等毫不陌生,对网络上的信息接受速度快而便捷,因此应该从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着手,充分利用大学生常用的通讯软件和网站,禁毒相关的知识,比如与相关的视频、故事、及微电影等,提高对高校大学生禁毒舆情引导能力,大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接受相关讯息,宣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从而做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防止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学校在宣传预防教育要采取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局面,禁毒委员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将高校禁毒预防教育纳入预算管理,增加专项经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禁毒宣传教育机制,真正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预防的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2016年中国形势报告[EB/OL].

[2]许书萍.高校预防教育的对策———基于大学生认知及易染原因的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6).

[3]郭莉.从问卷调查看将预防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8(10):297-298.

[4]杨林凯,张晓春.网络禁毒宣传教育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30(3).

作者:曾贞 单位:广西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