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浅析

0引言

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持久运行是企业的一项关键任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塑造企业品牌的基石,是提升全员安全素养、塑造团队安全文化理念、追求“效果、效率、效益、效应”管理绩效的根本保障。塑造班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保障企业管理理念、要求等贯彻实施,有利于建立班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绩效。目前我国生产型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多种体系,如ISO14001/OHSAS18001、杜邦、NOSA、劳氏、安全生产标准化、HSE体系、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等,这些体系为企业提供了超前的理念、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综合的管理模型,但大多尚未真正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宜的、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甚至多数企业在同时运作多套安全管理体系,而诸多要求未能系统梳理、统一落地,给基层(班组)带来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安全工作计划无法有序实施,安全绩效不足,进而导致安全管理过程失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每次重特大事故的调查结论都归为“安全意识薄弱”“主体责任不清”“监督管理不力”等表象认知。多数情况下的安全绩效仍然是靠被动管理和高压政策所保持,甚至带有运气成分;安全生产管理无法长期、主动、可靠的核心原因在于多数企业更多是为了完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达标任务而无休止的给班组增添工作负担,因此普遍出现“管理体系与实际管理两张皮”等问题,未能追溯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与领导力的缺失,更未能充分关注班组的安全管理模式无法有效落地及持续运行的瓶颈所在。本文旨在对电力、化工、矿山、钢铁冶炼等大型企业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对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总结,并对我国现有的代表性班组安全管理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出一套更具系统性和有效性的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以期为生产型企业的基层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内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要向着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方向发展,该项工作起步比较晚[1],已形成少数推荐性的行业或地方标准,如上海市、宁夏自治区和天津市出台班组安全管理的行业规范[2-4],河北省出台《冶金行业班组安全管理规范》[5]。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作为推动和发展国内安全生产事业的行业自律性组织,提出适用性更广泛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6],即“5831安全屋”,该模型为企业创建安全管理示范班组指明了方向,指导着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或行业标准,以及《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等的基本要求,各类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与需求开展丰富的班组安全建设实践活动,总结成功的个案经验,如云南国际电力公司在班组安全建设工作中灵活运用安全管理工具、优化班组安全管理方法,以增强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班组的自主安全管控能力[7];姜辉等[8]提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组织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策略;张伟[9]阐述从体系建设、观念转变和能力提高方面在化工企业基层车间推进自主管理模式;石化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方面创建基于过程安全的“三标”班组[10];冀中能源东庞矿综采预备队检修班提出“3321”班组管理法,夯实基础,规范班员行为,加强安全管理[11];天津钢铁集团公司形成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51033”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强调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2]。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班组安全建设实践大多注重活动的开展数量,并生成大量重复性、短期性台账。公司一般更多地考虑战略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相关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而对资源保障、员工能力、管理机制等并未提升到对应的关注高度,各级管理者关注的更多还是安全管理的结果绩效。所谓“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这种基层建设理念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未能很好地梳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项目管理、承包商与供应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流程以及职责如何从不同层次进行逐级分解进而落地实施的问题,反而给基层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多的重复性、临时性工作,而基层员工只是以应付、敷衍的心态完成安全管理的任务。综上,企业现有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存在如下可改善之处:从管理的维度和层次而言,仅将班组安全管理聚焦在班组层面解决显得系统性不足,应系统关注组织与领导力、流程与机制、方法与工具、企业文化等对班组安全绩效的影响力;从安全管理的范畴而言,班组安全管理的对象不能仅局限在作业和设备2个管理范畴,还应关注人力资源、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相关方管理等事项在班组层面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与资源匹配;从工作策划与实施的层级上讲,班组安全管理不仅是基层员工的工作,还需梳理清楚各项业务的流程与职责如何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进行逐级分解、落地实施及持续改进;从系统构架而言,应重新梳理各项业务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管理理念、管理主线、管理流程、管理对象、管理机制、管理平台应分属不同层次与范畴,如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职业健康为管理对象,班前班后会为管理平台,制度为管理主线与流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应急与事故处理为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主线。

2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重塑

2.1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

基于班组安全建设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咨询实践与研究,搭建出一套生产型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如图1。

2.2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诠释

本节将从核心思想、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建设、基础保障5大方面阐释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2.2.1核心思想。(1)一事一流程。通过对各项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融合,统一确保班组安全管理的各项业务有唯一的、明确的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与工作要求。(2)一事一标准。在管理过程中,从策划环节消除“两张皮”的问题,在“一事一流程”的基础上,系统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所适用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确保3类标准的明晰化。(3)一事一职责。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实施过程中,保证从中高层到基层单位的组织、参与、服务、指导、监督等职责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并保障必要的中高层领导参与。(4)一事一评价。对各项工作职责的履行建立评价、激励标准,应做到“落实其职责所在、评价其工作职责、激励其贡献与不足”,避免出现员工做分外工作,考核职责外业务,激励平均主义等现象。2.2.2工作理念。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风险原理应用到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来。(1)系统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经历了基于本能与事故经验、基于流程与制度标准、基于风险与体系化管理以及基于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演变与进步,从“孤岛式”安全管理向“人、物、环、管、法、文”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新本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转变[13]。(2)人本管理。员工是组织内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基于员工个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组织、员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最大满足与调和为切入点,通过激励、培育、驱动、赋能等管理机制与方法,充分挖掘人的特长和潜能,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创造出以“团队安全”为核心的安全文化氛围,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3)风险管理。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为班组安全管理的重心,通过班组的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2.2.3五化工作原则。本着工作氛围共进化、工作流程一体化、工作机制激励化、员工承诺公约化和工作记录高效化的原则,保证并提升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绩效。(1)工作氛围共进化:以“以人为本、共存并进”为方法论,以人本管理与促动机制为手段,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构造“汇智、实践、分享、反馈、改善”的组织性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2)工作流程一体化:基于“一事一流程、一事一标准、一事一职责、一事一评价”的核心思想,以“全覆盖、高标准、可落地”为原则,以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重心,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地运行为主要工作,将班组安全管理的内外部要求进行统筹整合,将诸多繁杂的业务梳理为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台账管理、培训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的统筹实施,统一明确为系统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清单。①在制度管理方面,识别、整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所适用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及工作标准,并建立对岗位职责的评价与激励标准;②在计划管理方面,为落实岗位职责所开展工作的培训计划、会议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新改扩项目计划、技改检修计划、生产经营计划等应一体化实施与管理;③在台账管理方面,通过对工作标准与工作计划的一体化建立,确保各项工作记录的唯一性,杜绝工作表单的重复要求、重复记录,给班组带来沉重而无用的工作负担;④在培训管理方面,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除对员工的技能、知识与资历的培养,成绩、行为、特长的提升,还应对员工心理、能力、习惯等影响成绩与行为的因素进行关注与改进;⑤在信息管理方面,对信息传递的内容、形式、载体、层级、时效与实效进行明确要求与有效控制;⑥在技术管理方面,由于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基础,应通过人、财、物等方面确保技术的实现;⑦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5S”“查六源”等活动,并有效开展纠正与预防行动,消除现场各种隐患,规范现场生产秩序,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⑧在绩效管理方面,结合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建设与实施,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测量评价与激励考核,而非仅仅考核基层班组,对组织建设的缺失及领导能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不予关注或选择性回避。(3)工作机制激励化:建立系统、规范的安全、产量、质量、环保、成本、交期、士气的绩效测量体系,以激励机制与方法为主要手段,规范绩效考核方式[14],促进员工积极、主动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工作。(4)员工承诺公约化:改变传统“管、卡、压、罚”的被动式、高压式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将日常工作职责通过公约化的形式进行固化,并通过塑造“群策群力、共同进步”的班组安全氛围,提升员工工作主动性及责任感。(5)工作记录高效化:将相关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按照班组、专业对作业程序、设备操作程序、风险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工艺控制措施等进行整合、优化,制定全面、有序的作业指南,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地“到班组、到岗位、到任务、到区域”,即通过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一体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建设,确保业务职责准确分解到对应班组与岗位,实现任务分工、区域属地管理职责全面、清晰。2.2.4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建设。企业基于安全生产方针,结合组织的发展战略与风险管控需求相关方的要求,与现有资源、投入的匹配程度等,制定全面、可测量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建立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并推进其实施。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安全生产目标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明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生产技术的过程控制指标,未遂、违章、事故等事件的管理期望,并全面涵盖人身健康、生产运行系统、设备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业务要素。(2)基于企业管理权限和职责层层传递,以及属地管理的风险管理需求,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员工的逐级、逐层分解,分解时考虑逻辑关系的系统性、内容的充分性、权重的适宜性。(3)“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是按照各项管理业务的流程与岗位安全生产职责,针对各层级、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流程性、一体化的安全生产过程性指标,确保以指标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权利和到位标准。(4)转变过去的安全管理结果论、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通过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来执行工作流程、管理标准的要求,通过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测量、评价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考核。2.2.5基础保障。在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时,企业各级组织基于“LPDCA(领导Lead、策划Plan、运行Do、检查Check、改善Act)”的管理职能,为管理工作提供以下基础保障:(1)组织保障:组织建设、领导胜任力提升与履职、组织机构建设与人员职责分配等。(2)制度保障:基层员工培养、评价、激励、晋升的制度与平台。(3)资源保障:安全设备设施、人力资源、资金、物资、信息化平台等。(4)能力保障:显性能力(技能、知识、资历)的提升与隐性潜能(素养、价值观、信念、动机)的塑造,学习焦点从成绩、行为、特长的关注到人格心理、学习能力、工作习惯的培养,及学习环境、学习道场的营造。(5)技术保障: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业务的落地实施与改善、创新的方法、工具。(6)文化保障:安全文化的理念系统(理念、追求)、表现系统(业务、环境)、化育系统(心智、品行)在班组的落地生根,对基层员工安全生产的规范、重塑、分享、执行、化育、驱动与振兴等作用。

2.3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实践效果

反馈本文提出的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是在对国家电投、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下属企业提供安全管理咨询与班组建设咨询服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之上重塑出来的,并已逐步贯彻到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诸多企业的积极反馈,为企业在梳理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减轻基层班组工作负担,特别是促进企业组织建设与领导力提升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3结论

(1)提出一种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明确企业应基于系统管理、人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促进班组管理工作氛围共进化、工作流程一体化、工作机制激励化、员工承诺公约化和工作记录高效化,以业务梳理为前提,保障各项业务的精准实施。(2)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将从全方位、全层次有效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企业标准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共同作用,领导力建设与员工职业行为同步提升,从根本上推动整个组织建立主动、积极、持久、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最终塑造出本质安全的员工,打造出本质安全的企业。(3)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行都要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绩效、改善企业文化为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同行业的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现有管理模式下,不断丰富管理模式的内涵,研究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作者:孙朋娟 单位:保定理工学院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