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以下简称顶岗生)参与实习学校班级管理是顶岗支教实习主要工作之一,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习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状况怎样?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调查、统计、比较法,对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原因开展研究

二、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及分析

本调查从260所实习学校中精心遴选100所,对532名顶岗生的班级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为93.23%。访谈顶岗生45名,主题为:“你当前在班级管理方面遇见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 分析发现,顶岗各时期顶岗生班级管理主要问题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顶岗初期———不会管、顶岗中期———管不好、顶岗末期———不想管。

(一)顶岗初期问题:不会管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很多顶岗生没有当过班干部,也很少参与管理,导致顶岗初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不适应,所以,此时期顶岗生尚处于“不会管”的层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思路、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缺乏管理整体思路。班级管理整体思路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从班级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的计划,不盲目着手处理,也不错过最佳管理时机,是一个成熟班主任必备的职业素质,更是班级管理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顶岗初期,顶岗生缺乏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问题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一方面,顶岗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会有“拥有满腔热情,但又无从下手,无所事事”的感觉,看到哪里出现问题矛头就指向哪里,最终导致不良事件频发或班级发展状况不如意。另一方面,对于隐藏于“小现象”背后的“大问题”的敏感度不够高,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由事态发展,最终导致“大问题”。由此可见,缺乏经验的顶岗生处理事件时往往由于缺乏整体思路,缺乏全局意识,从而不究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使工作陷入混乱。不会利用班干部进行管理。利用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投身建设班级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理念表达的过程[1](P3-13)。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更是班主任与同学们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的助手,毋庸置疑的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点。而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时往往是利用先前的班级建制、基本规章等推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此过程中缺乏对班干部的情感交流、理念沟通、权利赋予、步骤安排,不懂得用个人魅力对班干部施加影响,不懂树其威、立其信,只是以命令的方式指挥班级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手忙脚乱,最终导致顶岗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举步维艰。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班级突发事件是指在班级内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不良事件和矛盾冲突,例如:学生突然生病或受伤、学生冲突或师生冲突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疾风骤雨式、迂回处理式。有经验的班主任一般会采用迂回处理的方式来处理突发事件,不仅能及时阻止事态的发展,还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但是,没有太多教育管理经验的顶岗生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容易因急躁而失去理智,往往采用疾风骤雨式的处理方式。事件突然发生时急于处理、下定论,不去仔细判断事件原委,不懂得考虑处理后果,更不能从容面对棘手个案迂回处理事件。另外,处理突发事件时,极易意气用事,听信个别学生言论,不能深入到学生或相关人、事件中进行了解,造成处理结果有失偏颇。事件处理后,不懂得与学生进一步沟通,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急于找家长“告状”或将其移交学校相关部门,不仅容易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而且还极易被学生群体孤立,失去个人威信,更不利于以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顶岗生在此时期主要表现,究其“不会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班级管理相关培训少。顶岗生在岗前大都是通过《教育学》等书目学习到部分相关理论知识,其理论也只是对班级管理泛泛而谈,少有顶岗实习班级管理具体案例及分析,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其次,在岗前培训的内容多为理论指导,无法让顶岗生迅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问题学生教育能力以及班级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等。再次,岗前交流会形式单一。虽然相关部门在顶岗前会组织“报告式”的交流会,但是,顶岗生只能在其中学习到在特定情况下的他人的班级管理办法和经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起到交流促进的效果。

(二)顶岗中期问题:管不好顶岗中期,顶岗生已经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但有时还是表现出力不从心,大都处于“管不好”的层面。其主要特征为:师生关系处理不当、教学与管理的平衡能力欠佳、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稳定的人际联系,包括双方所处地位和作用,以及双方所对待的态度[2](P285-286)。师生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亲密型和矛盾型。顶岗生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共同语言较多。所以,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多属亲密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容易实施各项班级制度,促进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为伴,相互促进,实现学生自我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双赢”[3](P105)。但是,有些顶岗生与学生关系过度亲密,不惜一切代价与学生统一战线,甚至允许其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比如: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并为其充电,允许学生私自外出等。这些行为不仅触犯校规校纪,而且不利于班级秩序的建立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有一小部分顶岗生怕自己管不好,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抵触心理,易形成“矛盾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很少深入学生内部,参与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较少,害怕与学生关系融洽后会失去威信,严以待之,造成学生对其抵触,严重者则会发生师生冲突,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在此时期师生关系问题是顶岗生班级管理的主要瓶颈。教学与管理平衡能力欠佳。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班级管理。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班级管理则是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4](P8-10)。初任班主任的顶岗生怀揣一腔热血,想尽全力了解每一个学生,然而,往往由于经验不足导致事倍功半,在班级管理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消耗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还有部分顶岗生为提高教学能力,很少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脱离学生群体,以至难于维系课堂秩序,出现“备好课”而“上不好课”的情形。可见,难于平衡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是绝大多数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顶岗中期,由于顶岗生不能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使得其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陷入累、乱、无序、无效的困境。一方面,顶岗生在此时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容易骄傲自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考虑任课教师的感受,一味地采取自以为正确的措施,不易与任课教师形成管理合力,不仅管理起来吃力,而且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顶岗生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或证明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利用个人魅力和才华使得学生喜欢其所授学科,对于其他科目毫不关心,不能统筹兼顾,甚至有意无意地排斥任课教师,促进学生情感的负面偏移,最终造成无效管理,事倍而功半。一般情况下,班级管理能力较强的顶岗生易出现此类问题。分析以上因素,顶岗生处于“管不好”层面的主要原因是:班级管理相关指导较少,且无法较好结合实际。河北师大特聘名师、指导教师、驻县教师大多是课堂教学方面的专家,当顶岗生提出班级管理相关问题时,由于专业限制、不了解当地实习学校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指导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出现无效指导,甚至指导与实际相悖的尴尬局面。而顶岗生又非常需要班级管理方面的指导,此时,顶岗生只能自己摸索,极有可能走弯路,从而导致想管却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三)顶岗末期问题:不想管顶岗末期,由于实习任务过多等因素的影响,顶岗生易出现“不想管”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被动管、无暇管。被动管。顶岗末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接近尾声,部分顶岗生自认为在最终的评价中得不到优秀而不再努力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消极被动,失去了初任班主任时的热情或激情衰退,对待班内的错误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实习工作顺利结束。其次,由于顶岗生缺少对下学期工作的期待,觉得此班级下一学期的成绩优劣与自己无关,加之半年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非常劳累,易使顶岗生过早出现职业倦怠倾向,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专业发展,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严重者则会影响实习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无暇管。顶岗生若想获得优秀评价,就必须出色完成最后的六项技能作业、录课等实习任务以及各种表格。所以,他们会做好涉及到最终评价的一切任务。这种情况下,顶岗生往往会缩短原本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来完成实习学校给予的教学任务以及实习作业,以争取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时,他们就会忙于最终实习评价而无暇管理班级,从而导致“无暇管”的不良现象,其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出现以上表现的主要原因是:顶岗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和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目前,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由于监督困难等因素,过程性评价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体现其优势。终结性评价方式常常是通过最后的评比活动开展,区分出优劣便达到了目的,所以,检查、填表、录课、打分等便成了此种评价方式的主旋律,易导致顶岗生在顶岗末期搞突击来完成各种任务。与此同时,巡回指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基本结束,顶岗实习支教指导中心对顶岗生的评价也已基本完成,顶岗生就会有无人关注的感觉,随之松懈下来。其次,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欠完善。顶岗实习小分队只有一名小组长,基本实行小组长全权负责制。小组长是驻县教师和实习学校的纽带和桥梁,工作比较繁重,有些同学还会认为只有小组长才能得到最终的优秀,不但会引起组内其他人的误解和逆反,还容易导致“小组长拼命干,组员旁边看”的情形,不利于调动所有顶岗生的积极性和小组的团结。而且,各成员都是各管各班,在工作中无法互帮互助,不利于班级管理质量提升与团队团结。以上两种因素叠加便导致了顶岗生“不想管”的问题。

三、顶岗生班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分析以上问题及表现可知,各时期的问题都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就应统筹兼顾,设置总策略和分策略。总策略是贯穿顶岗各时期的策略。首先应完善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顶岗生自我管理是通过顶岗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各尽其职,互相督促,互相帮扶。不仅有利于提高顶岗生工作效率与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实习期倦怠倾向。建立顶岗生自我管理体系要求设置实习学校统筹组长,负责统筹工作,并设置宣传组长、文体组长等,各组长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积极参与组内自我管理,配合统筹组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样既可以分担实习学校小组长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激发组内各成员的行动动机,提升组员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发挥每个顶岗生自身优势,以协助其他顶岗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互相促进,提高整体班级管理质量。其次,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模式要求改变评价对象被动受评的局面,使其深刻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及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实施发展性评价,应要求延缓顶岗末期实习任务的提交时间,防止顶岗生由于任务过多而无暇管理的状况出现。同时采用分时期评价、进步则加分的评价方法,使能力欠佳但在实习中确实有所进步的顶岗生也能在评价中得到较好的评价,有效防止顶岗末期实习生倦怠倾向的出现。使顶岗生在顶岗各个时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自主精神,实现培养目标。可见,总策略贯穿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促进顶岗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预防出现实习期倦怠倾向的有效策略。分策略是在顶岗实习支教各时期分别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策略(见图1)。在顶岗前进行培训,开设班级管理相关课程,课程应包括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课题。另外,聘请有经验的班主任现身说法。一方面拓充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顶岗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挑战。顶岗初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与原班主任工作的交接以及与上一期顶岗生的工作交接,顶岗生还要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级的班情、学情以及管理方法等,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流畅性和可持续性。顶岗中期则需要加强指导,除原班主任对顶岗生进行指导外,还需增派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指导、微信指导、巡回指导,切实提高顶岗生班级管理的操作力。同时,实习学校要对顶岗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顶岗生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小组长也要负起责任,加强组内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互帮互助,提高工作效率。顶岗末期则应加强对顶岗生的监督力度,增加驻县教师巡视次数,防止顶岗生实习期倦怠倾向的出现。最后,顶岗生要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使自己的实践与岗前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改进管理方法,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本次对顶岗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目的是提高顶岗生班级管理水平,同时需要相关主管部门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观念与管理体系,提高顶岗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质量。顶岗生的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帮助,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方式。同时也需要顶岗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使自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地使顶岗支教实习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岗前培训。这不仅是顶岗支教指导中心努力的方向,也是高师院校孜孜以求的目标。

作者:王勇鑫a,杨震b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a.顶岗支教指导中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