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班级部落制度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五年前,我与陈晓华老师的《班主任突围》结缘。陈晓华老师在书中介绍,他把班级分成七个部落,通过全班民主选举出七位部长,实行一种自主组合、责任到部落的班级部落制度。他在书中分享的班级自主管理体制与我刚刚萌芽的教育理念无比契合,使我倍受鼓舞,兴趣大增。时光飞逝,部落制度在我的班上也实行了五年,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如鱼得水,我一路坚定不移走了下来。可以说,得到陈晓华老师的启迪后,我把班级交给部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推行部落制度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一、科学组建部落
自从我有了部落管理的想法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部落。2011年,在高一(17)班学生开学第一天,我宣布实行部落制度,并用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了部落制度的实施办法。开学第二天进行部长竞选活动,后来经过投票选举了部长,并由他们当即招募成员。我本以为部长与成员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却没想到这种表面的民主为后来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学期刚过四周,17班被学生处开的“罚单”就是其他班级之和。部落不团结,部长不负责,班风涣散等问题一下子扑面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认真反思,发现产生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我在组建部落时不科学的做法造成的。那如何科学组建部落呢?为了避免组建部落失败,班主任的前期宣传必须落实到位。在2012年开学前的预备班会上,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份《班级部落管理蓝图》,用部落制度的魅力吸引学生。班级部落管理蓝图
(一)部落核心部落核心在于竞争合作。如流动“红旗部落”的评比,一周评出两个部落,周一交接。
(二)部落特征部落特征体现在座位的安排上。原则上实行部落间同座的方式,每两周轮换一次。特殊情况时,班主任有权强行拆分个别部落座位。
(三)部落文化部落文化包括部落的名称、正副部长、部徽、口号及奋斗目标等。
(四)部落分配全班学生被划分为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文体、精神风貌六个管理部落。
(五)部落班干部部落班干部包括班长、团支书、部长(即委员)、电教委员、考勤委员、体育委员。部长的选拔直接影响部落的组建和运行,班主任在前期要多与学生沟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竞选部长。在第三个周末,通过自荐演讲、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干部。再通过内部协商,确定具体岗位。班长和部长产生之后,就得通过部长“民间”招募部员,在这个阶段里,班主任要适当帮助较为弱势的部长建立好的人缘关系。第四周,几位部长通过演讲正式招募,班主任在几张A4纸上写下六个部落的名称,请学生在心仪的部落下面填写自己的名字。科学组建部落既解决了学生们一边倒加入某个部落的难题,也留足时间让他们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营造团结部落
我尝试去营造一个持久团结的部落,下面是我探索的一些措施。
(一)开展课外团队拓展活动利用体育课、自习课、研究性学习课等非文化课的课堂时间,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鼓励部长发挥带头作用,树立威信;部落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相互协作。一些部落内部的矛盾能够通过活动,在身体和心理近距离接触后得到化解;同时能发现个别离群的学生,引导他回归部落。通过部落间的团队拓展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化解部落内部矛盾,还能让班主任在团结部落的工作中更加轻松有效。
(二)进行流动“红旗部落”的评比让各部长商讨并制定评比细则,再让全班学生审核,最终形成相对简单的评比制度。评比的参与度和评比后的荣誉感都会影响评比的效果,并直接影响部落内部的团结。在每两周一次的评比会议上,我都会对迟到、说话、卫生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部长们评比出红旗部落后,我还会对被扣分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并对获得“红旗部落”的部落进行奖励。
(三)形成部长、部落可调换制度形式上的部长轮换的确能够形成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的局面,但也会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影响,而且培养新部长也会耗费班主任大量的精力。所以我建议只有当部长主动提出或者部落成员提出更换部长的时候,才进行新部长选举。总之,部落和部长并非一成不变,但也不能经常改变。通过以上措施,我化解了部落矛盾,使部落内部的关系更为融洽。
三、形成良好班风
部落内部虽然是团结了,但班级因此也分为六个独立的板块,“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出现了。就拿我班小源同学所在的文体部落出黑板报一事来说,文体部落非常辛苦。他们知道出黑板报是文体部落的职责,也没想过要求其他部落的同学帮忙,但配合总是要的。因为教室后面的黑板比较高,每次要在上面写字画画,总得踩在课桌椅上。但坐在后面的同学不愿意把自己的课桌椅贡献出来,生怕踩上去弄脏了。这让小源感到很生气,还差点与后面的同学吵起来。如果因为实行部落制度而导致班级分裂、班风涣散,那将得不偿失。所以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并没有立即找来那几个不愿提供课桌椅的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采取必要的措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一)明确部落三项责任一是明确部落内部的日常管理责任。部落是班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个体。部长要协调管理好部落成员,成员要遵班规、守班纪,相互配合,和睦相处。
二是明确部落分管的班级管理责任。以学习部落为例:所有科代表必须做好收发作业、联系老师与同学的工作;自主制定并落实学习方面的加扣分量化评分细则;组建学习小组。
三是明确部落配合其他部落的责任。以精神风貌部落为例:他们得配合纪律部落管理好自己部落的课堂纪律;配合卫生部落做好值周劳动任务;配合学习部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科小组,等等。
(二)积极参与班际各项竞争活动抓住大型考试、校运会、文化节等班际活动的集体竞争机会,加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配合。记得有一年我们班被评为“最美班级”,当学校广播播放这个结果的时候,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
(三)培养团结的班干部队伍定期召开部长会议,除了“红旗部落”评比之外,还得加强部长之间的交流。我要求各部长事事带头,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培养部长们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帮助,为班集体的目标共同努力。
四、攻克部落难题
部落制度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难题,如学生存有自私心理、课堂纪律涣散,等等。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消除学生的自私心理有学生坦言:“起初,我对‘部落’这种制度很抗拒……最糟糕的是换座位这种制度,我想到了万一我坐在最后面,岂不是看不到了?那还怎么学!”在一个需要学生自治管理的制度中,这种自私心态容易打击部落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某些学生游离于部落之外的现象。我采取的措施除了前面运用的团队拓展活动和“红旗部落”评比等集体策略外,重点还是落在各个击破上面。通过找学生谈话,消除他们只为自己考虑的心理。当他们表现得合群的时候,我会及时进行表扬,强化他们团队奉献的心理。
(二)解决课堂纪律涣散的问题虽然部落制度带来了极强的凝聚力,但在课堂上,一开始却存在纪律涣散的问题,降低了课堂效率。一旦出现课堂纪律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会招来科任老师的投诉,严重时还会导致有人建议取消部落制度。为了解决课堂纪律涣散问题,我举办部落体育节,利用拔河比赛、毽球比赛等活动,让各部落从体育竞争中形成纪律竞争。我又尝试由纪律部落派六名同学分管六个部落,定时进行监督和提醒,严重时对个人进行扣分。在取得一定效果后,班长又提议纪律部落每天都由六名同学评出纪律最差部落,予以扣分,并第一时间在部落栏进行公告。这些做法都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接纳并且呵护部落制度。但倘若想要持续有效地控制好班级纪律,还需要班主任费心费时,关注纪律问题,做好班级各项工作。
(三)突破实施跨度的局限部落制度的习惯养成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想要让它发挥实效则需更长时间。在现有的高中学段中,若在高二年级进行文理分科,势必会把原高一的班级拆散,这样会造成部落制度的中断。那么最好是在高二年级开始实行部落制度,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两年的跨度给了学生更充裕的时间,也使得部落制度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部落制度是把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推行这种制度,考验的还是班主任的功力。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缔传统小组,而只是让班主任有更多的选择。虽然我的教育生涯有期限,但自主管理的探索没有休止符,部落制度的实践永远在路上。
作者: 陈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