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文性视阈下文学与非文学的关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文性视阈下文学与非文学的关联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文性视阈下文学与非文学的关联

摘要:美国华裔作家伍琦诗2017年新作《小小小小的火》获得众多嘉誉。这是一部关于阶级、种族、家庭、梦想、艺术等方面的小说。作家充分运用“互文性”,不仅将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并置,还与非文学形式如广告、摄影、音乐、新闻、应用文体等等关联,呈现出不同主题和多样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互文体系。

关键词:伍琦诗;《小小小小的火》;互文性;关联

1文学与艺术的互文性

艺术是艺术家对世界及其存在方式的思考和呈现。米兰昆德拉在谈论“小说的艺术”时,也论及“小说就是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的思考”。艺术和小说文本具有共通性。这一共通性汇集在人物形象米娅身上,她终其一生,都在以创作艺术作品的方式,不断探寻自己和唯一喜爱的艺术的存在形式。她创作的几套艺术作品系列出现在小说中,每幅作品都有其特殊的含义,独特的所指。作者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了细致描写和解读,不仅能将米娅这一形象表现得更丰富,还能将小说文本与艺术形式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米娅所有的摄影作品中,最细腻最能体现主旨的莫过于小说最后她送给里查德森家每个人的照片礼物。这些艺术品“承载着让人无法忍受的隐私,就像在镜子里瞥见自己的裸体一样令人尴尬。”米娅以艺术家的敏锐和智慧,观察出房东家里每个人的软肋;再以摄影家的构思和精巧,将每个人丢弃的废物进行艺术构思、加工和创作,最终改造成摄影艺术品,其实质是影射每个人不经意间遗失掉了的自我。莱克西冒充米娅女儿纯洁的珀尔之名去堕胎,她的自私和对米娅母女的伤害被米娅看在眼里,但是米娅并没有直接指出来,更没有指责,而是将莱克西撕碎丢弃的堕胎出院证明做成艺术品,暗喻莱克西对新生命和应该承担的负重的放弃,以此唤回她对自己的担当。接下来的艺术照片是对崔普脆弱的展示和对他的鼓励,对穆迪美好的肯定和对他未来的希冀,对里查德森先生人生方向的提示。而里查德森太太得到的礼物非常特殊,一只用刊登了她自己的文章的报纸剪出来的鸟笼,笼子上有个破口。尽管她对米娅的自我追寻不认同,甚至把米娅母女赶走,但是这份礼物却表达出米娅对她理解和指引,甚至祝福,由此可以体现出米娅精神境界中的大度和睿智。伊奇就好比照片里黑色的玫瑰花,掉落在破裂的路面,暗示她的环境对她的束缚。显然,米娅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她对世界、他人、自己以及存在等方面的思考和呈现。通过这些艺术品,米娅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深邃、立体、丰满,同时她对世界的探讨、对他人的启示意义和指引作用一览无余。不同人物形象,对艺术的看法也不尽一致,而这些看法恰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一些特色。在她眼中,“摄影无非是一种工具”,其“本质是记录”。因而她并不把自己当作摄影师,更不会以艺术家自居。在米娅看来,她的摄影创作只是她观察、思考所得,是她人生的一部分。但在女儿珀尔的认识里,却完全不同。她一直为母亲骄傲自豪。当穆迪询问珀尔为什么米娅不去找一份真正的工作时,珀尔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是个艺术家”。她对母亲的艺术创作非常崇拜和支持,坚信她的母亲总有一天会进入著名艺术家行列,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看到她母亲的才华”。正因为对艺术的执念和对母亲毫无条件的爱戴,她从小到大都能心甘情愿地跟随母亲漂泊,过着极度清苦的日子。对于常人尤其是西克尔高地理性的人来说,米娅这样的艺术生活简直就不是生活,是他们的想象难以企及的。就连被“艺术”吸引的穆迪,都有些迷惑,对他而言,米娅和珀尔“母女俩的存在方式突破了他的想象”。毕竟他们对“世界存在”的观看和体验明显不同。

2文学与音乐

文学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也是互文性的一个重要范畴。正如克里斯蒂娃在演讲中所说“互文性既是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也是文学与绘画、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在文本里,文学与音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小说中对音乐做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叙述和描写。既涉及流行歌曲,又关乎传统交响乐。每一首歌曲或乐曲的出现,对故事的推动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奇特的作用。伊奇从四岁就开始学拉小提琴,进中学后是校乐队的第二小提琴手。她的性格、做事风格和相应的音乐结合最为紧密。当珀尔在“宫殿”般的里查德森家和朋友们一起看电视时,她的出身受到莱克西妄加猜测的评论,此时二楼的伊奇正在用小提琴拉《西班牙交响曲》,著名作曲家拉罗的代表作。此曲标题指向“交响曲”,而实际上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有些“名不副实”;莱克西对珀尔身世的好奇追问也是在探寻珀尔的“实”,因为在莱克西口里,珀尔就是“小孤儿”,名实不符。此外,曲子旋律奇特、结构庞大。并且它最大的特点是节奏的控制,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依次是快板、诙谐曲、间奏曲、行板、回旋曲;这样一来节奏,变化不断变化,但都在可控范围。伊奇这首小提琴曲在文本中也应照着情节节奏的变化。几个孩子都在看电视节目,这和乐曲的第一部分快板相对应;然后莱克西对珀尔的身世发问,并且做了几种玷污珀尔母亲的猜测,这是莱克西无心说出的话语,是在开玩笑,好比诙谐曲部分;接下来崔普对珀尔的注意、体贴、关爱,就如间奏曲般短暂并且不常见;珀尔一直心仪崔普,他突然对自己的关爱,让她出汗心跳,这好似行板部分,而最后大家目光及注意力又返回到电视节目,最后就如回旋曲般,回到主线索。小小的一段故事,其逆转起和随着伊奇的曲子而变化,文学和音乐达到了完美结合。看到贝比因为失去女儿的抚养权而痛不欲生的样子,伊奇心里很难受,这时她循环播放的是托里阿莫斯的歌曲。在里查德森太太看来,这些歌曲“总是令人沮丧和愤怒”。而这些音乐在此时最能表达伊奇善良、公正、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内心世界。在学校乐团,乐队练习前,她自己在练习圣桑的协奏曲。圣桑是十九到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作曲家、演奏家。他的协奏曲难度较大,由此可以表现出伊奇的音乐天赋以及她骨子里追求浪漫元素的个性。乐队老师彼得斯夫人带领大家练习奥芬巴赫的《奥菲欧》,这首曲子也叫《地狱中的奥菲欧》,具有调侃的喜剧色彩。彼得斯夫人不受欢迎,她刻薄、挑剔、喜怒无常。她对黑人小提琴手德雅的刁难让伊奇愤怒,进而伊奇有了反抗举措。随后彼得斯夫人一系列滑稽的行为,如谐剧般,刚好契合这首曲子的气氛。青少年穆迪有想法但却孤独。当他认识志同道合的珀尔后,完全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他整天陪着珀尔,带他“往点唱机里投币点歌,听《大火球》和《嘿,裘德》”。众所周知,前者是美国经典流行歌曲,表达炽热的爱情及其焚烧般的狂热;而后者是披头士乐队的一首经典乐曲,是关于男孩成长的音乐。刚好是穆迪此时此刻的反应:对珀尔充满了强烈的好奇、依恋及情感,又体现出成长中小男孩的青涩。

3文学与应用文

此外,作品中还有一系列应用文文体,与文学文本形成互补互涉。扉页上引用了西克尔高地的一则广告,以及《大都会》杂志上的文章《西克尔高地的美好生活》,为小说预设了独特的故事场域,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一个现代乌托邦之境。而这样的世外桃源居然发生了火灾!一开篇就带来了悬念。里查德森太太在调查米娅时,发现了报纸上的一份米娅弟弟意外身亡后的讣告。对讣告一字不落的借用,揭开了米娅过去生活的冰山一角,也为米娅形象的完整性做了补充。人们时时拿总统的绯闻进行调侃,不管是市民还是中学生,都因为绯闻增添了不少谈资,甚至衍生出一些特别有关“性”的新词。就连“新闻都受到了污染,《今日秀》的一位主持人整天拿总统的绯闻说事,还……”。电视节目《斯普林格秀》反复出现,借着节目里的故事、人物、时事评论等等形式,各个人物形象的观念、性格得以不同程度地呈现。米娅在求学期间,收到学校的来信,也完完全全出现在小说中。通过信件,米娅生活的艰辛跃然纸上,这也为她后来选择代孕来挣学费做下了铺垫。中国女孩贝比生活窘迫,她的生活开支详情记录得非常详细清楚。小说中引用了三个月的开支清单,从中能看出贝比生活的拮据,从而了解进而理解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孩子的无奈和痛苦。当她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作为母亲的本性、对女儿的天然情感,又让她鼓起勇气去寻找女儿。在另一位母亲米娅的帮助下,她敢于和中产阶层白人打官司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不过,也正因为她糟糕的经济状况,最终让她从法律上失去了女儿。

4总结

《小小小小的火》中不仅与众多文本有能指的交汇,同时还与一些非文学形式形成互文性。尽管存在如此多样的互文性,但作者伍琦诗并没有刻板照搬,而是根据人物塑造、故事推动、主题深化等需求有所选择取舍,正如克里斯蒂娃所认为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或直接的,而总是按某种方式加以改造、扭曲、错位、浓缩或编辑,以适合讲话主体的价值系统”。通过借鉴和改造,充分表达了小说主题的核心思想:探索生活选择、个人存在的自由度。在现代小说尤其是后现代小说中,对小说形式的可能性的探索,是作家们的目标之一。小说《小小小小的火》蕴含的丰富的非文学形式,对音乐、摄影、应用文体的大量植入,将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结合,形成有效关联。这一方面展示了小说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创特点。因而既突破了传统文学自我的体系,比如文本内部世界,还扩大了读者阅读和思考的空间,重新从不同角度诠释文本的文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斐.三十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J].当代修辞学,2013(5):28.

[2]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5.

[3](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黄蓓.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J].当代修辞学,2013(5):3.

[4](美)伍琦诗.孙璐.小小小小的火[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5]米兰昆德拉.董强.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黄蓓.互文性理论与文本运用[J].当代修辞学,2014(5):5.

作者:李雪松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