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比较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比较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比较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点丰富却课时较少,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要求。为了提高《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着重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一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宜采取专题式授课;二是设置关键讨论话题,采取多种评价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比较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采取专题式授课

《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具备基本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外文学现象;教学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联系、汇通等方法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跨国以及跨文明交流的意识,涵养“和而不同”的博大人文情怀,加深中华民族语言文学的热爱之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比较文学》课程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较多和教学课时较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以知识讲授为中心,难免出现灌输式讲授,教师花费大部分时间讲授内容甚至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埋头记笔记,单向的知识输出很难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师生之间明显缺乏教学互动,导致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学生疏于思考,教学评价时忙于应付知识点,而且教师疏于更新教学观念[2]。为了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参与度,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办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比如鼓励提问培养质疑精神,针对关键问题发表见解,思考重要论题。比较文学属于专业综合程度较高的学科,涉及中国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等学科内容,可见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如果教师按照目录逐一讲授章节,不仅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打破学科边界,扩大教学范围,加强学科知识融合,而且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为了找到少量课时与优良教学效果之间的平衡点,教师必须建构高质量课堂,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开展专题式教学,利用有限课时最大限度整合相关内容。笔者将《比较文学》课程分为八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一: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突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以及中国学派的特征,介绍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专题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掌握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可比之处,凸显异质性和变异性;“专题三:流传学”,主要追溯一国文学流传到他国的演变历程,叩问流传背后的文学事实;“专题四:渊源学”,探索他国文学的终极影响;“专题五:译介学”,关注翻译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变异现象;“专题六:形象学”,找寻他国形象;“专题七:主题学”,比较中西方文学主题的差异;“专题八:跨学科研究”,以宽阔的视野探究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亲密关系。

二、改革教学方法,讨论法和案例法相结合

“教师怎样教,学生怎么学”是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综合相关研究成果,讨论法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专业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讨论法是通过沟通、交流、对话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教师负责指导或者在旁点拨,鼓励有思想和想法的学生,推荐学生阅读专业书籍拓宽学术视野,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学术思考的习惯。讨论主题侧重于选择同一题材在不同文化形态的演变轨迹及背后的文化差异,笔者以“灰姑娘”为例阐述教学过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前完成唐代小说《叶限》和西方故事《灰姑娘》的阅读。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1课时的集体专题讨论,要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比如找出相似的故事情节,一是叶限和灰姑娘都有一个刁钻狠毒的后母,想尽办法折磨她们;二是叶限和灰姑娘都得到一样拥有无边法力的事物,前者是鱼骨,后者是鸟儿,帮助她们满足愿望;三是叶限和灰姑娘都通过宏大热闹的聚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叶限参加了洞节,灰姑娘参加了王子的舞会;四是叶限和灰姑娘都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鞋子,这也是验证她们身份的唯一方式;五是两个故事都是大团圆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美满的生活。再次,讨论并总结两个故事的主题,善恶皆有报,通过鞭笞贪婪者的虚伪表达作者对于普通民众的同情,也反映出普通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大家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学习方法,即同一研究对象跨文明对话应该强调可比性、突出异质性、彰显对话性,当中西方文学与文化正面遭遇时,文明冲突的异质性与变异性无法避免;教师更要提醒学生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只是文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比较上述两个故事不是单纯分析二者相似之处,而是探讨故事背后的文化形态以及导致的结局差异;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中西方文学研究时发扬本国文化的优势,“如果不能在现代诠释中充分呈现自己文化的特色和独创,积极参与这一世界文化力角逐,一个民族的文化,即便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也只能被同化,失却光芒以至衰亡”[3]。除了讨论法,《比较文学》课堂教学也可以使用案例法,教师介绍比较文学基本理论时可以引入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选题、选视角、选方法等文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和视野开展文学解读和具体研究,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的高度融合。以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为例,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写作者的学术素养要求较高,“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自己的学术支点,并在这一支点上尽可能对与之相关的学科作多而深的研究,这样才能避免那种空泛的、蜻蜓点水式的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对于青年学者来说,更应该具有牢固的国学功底”[4];此外,跨学科研究十分强调文学的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在厘清文学与其它学科边界的基础上突出文学的审美批评和分析,文学性才是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中西方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就属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以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影视改编为例,此小说通过中、日、韩三国改编在电影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故事体验,课堂教学时,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观看电影,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精彩的片段并引导学生对比小说与电影文本,主要探讨文本类型的差异与改编创新。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比较文学》课程一般采用开卷笔试的评价方式,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流传学、渊源学、译介学、形象学等内容是常考知识点[5],题型多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材料。调查发现,文学类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意在测试学习者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学生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记忆即可轻松应对,现有评价形式难以考察学生实际的专业素养,突击记忆也容易遗忘,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完善《比较文学》课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6]。第一,加入课程论文写作评价。教师需要从形象学、流传学、跨学科研究等方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列为选题,然后指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并撰写评价文章。例如,中国小说中日本人形象是学界关注的对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存在诸多相关研究,学生可以选取郁达夫笔下的日本人形象、鲁迅散文《藤野先生》、晚晴/抗日革命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等展开分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需择一挖掘日本人形象背后的文化成因、民族心理以及时代变迁;也可以分析“鬼子”的词源学价值,探究称呼背后中国人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内涵,思考约定俗成的文化思想差异;也可以探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余华作品《活着》被张艺谋拍成电影《活着》,学生通过小说和电影的对比研究,从故事情节增减、人物形象变化以及主题变化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7]。第二,加入课程展演评价。课程展演指学生运用话剧、戏曲、小品等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师生需要提前交流、沟通并确认选题,再寻找搭档完成展演。以《赵氏孤儿》为例,这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戏剧,流传到欧洲后变成《中国孤儿》,流传过程中文本的演变特征和路径成为比较文学流传学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中国孤儿》话剧,实现跨时空的文化对话;再如,“西方文化视野的李白形象”是中西方文学关系的典型研究选题,重在分析中西方文学研究中李白形象的差异,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成果编排小品。课程展演评价要求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传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评价文化差异[8]。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姜智芹.当东方与西方相遇[M].济南:齐鲁书社,2008.

[3]乐黛云.跨文化之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蒋述卓.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J].中国比较文学,1995,(1).

作者:张莉莉 单位:怀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