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教专业学生应具备比较文学视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教专业学生应具备比较文学视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教专业学生应具备比较文学视野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也逐渐呈现出一些问题。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由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极端转而走向重实践轻理论的另一个极端。特别是有些地方院校,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积淀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比较文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中渐行渐远,而基础性和综合性强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与跨越性、综合性、交叉性强的比较文学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需要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视野,这也是专业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体例、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特点;比较文学;课程设置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置开始时间比较晚(1998年),到目前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市场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因素必然促使小学教育专业由专科提升到本科层次,这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教本科专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实属“摸着石头过河”。在小教本科的课程设置中,逐渐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极端走向重实践轻理论的另一个极端。作为准小学教师的小教专业本科生,掌握实践技能固然重要,但理论修养必不可少。认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具备讲课技能、管理技巧,能说会写、能歌善舞就合格的观点无异于盲人摸象,井底之蛙。就小教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扎实的汉语言功底、多元的文化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远远高于小学数学、英语教师。而比较文学学科的特点,恰好给小教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完善其多元知识结构、提高其文学文化素养提供了可能性。因而,比较文学的教学研究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契合点,具备了事实联系的机缘。小教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比较文学的视野。

一、小教专业(语文方向)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文学视野

综合性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特点。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是知识结构完善、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小教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这些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无法面对小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间离儿童对教师的信任与情感。因此,儿童的综合性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也使得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小学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和综合实践技能上。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完善、科学的综合知识结构。一名合格或者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必然是有宽度、广度和量的积累的。因此,他们在职前的学习阶段,既要有古汉语的功底,又要扎实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既能熟读唐诗三百首,又能对鲁郭茅巴老曹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点评,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既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宙斯、雅典娜、阿芙洛狄忒、阿波罗等希腊诸神的名字,掌握《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悲剧作品、《浮士德》的里程碑意义,又能理解现代派与后现代的承继与解构。中西方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网络影响空前广泛的现代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的普通话、国际通用的英语、时尚的韩语、日语等无不在他们应当掌握的范围内。此外,他们还需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的知识,还需要对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涉猎。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恰好与比较文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契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也不是简单的文学比较,而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1]比较文学是以文学研究为基础,构建起文学与艺术、文学与教育学、文学与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以及文学与医学、文学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宏伟桥梁,视域宽广,胸怀博大,呈现出明显的宏观性和开放性。这也对从事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没有任何一个文学研究领域能比比较文学更引起人们的兴趣或有更加远大的前途;任何领域都不会比比较文学提出更严的要求或更加令人眷恋。”[2]比较文学的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正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提供了增强其理论修养、完善其知识结构的可能性。小教语文方向的学生如果在充分掌握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应用的方法,他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研的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比较文学的跨民族性,让学生在孩童时代就逐渐培养起民族文学的意识,初步感知民族文化交流的现象;利用比较文学的跨语言性让高年级学生体会汉译外国文学的语言魅力,从语言的对比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知,进而促进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弱化他们“唯分数论”的认识,这样,既拓宽了语文教学的领域,又对学习英语起到积极作用;利用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特点,将单纯的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教师做到整合性教学,学生具备了整体认知能力;利用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方法扩大小学语文教学的视域,利用外国文学中的神话、寓言故事、史诗等民间文学和名家名作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异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客观上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广泛的阅读,语文教学活动由此也会进入一个更深刻的层面。

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一般是按照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学系统的原则编写的。其中,范文是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编选的典范文章,是对小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操的载体。范文的选取遵循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文技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粹,培养他们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角度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按照目录编排体例,一至六年级共有课文353篇,其中,涉及他国文学、文化因素的有71篇。小学语文教材中异域文化元素虽然所占比例不及中学语文大,但涉及面很广。具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俄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荷兰、波兰、丹麦、瑞士、奥地利、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日本、泰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等。此外,还涉及非洲、阿拉伯和南太平洋地区的文化。六年级语文上册中课文总数为36篇,分必读、略读、选读三类,知识构成呈现出综合性和跨文化性的特点。涉及外国文学、文化的篇目有8篇,其中,《穷人》、《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小抄写员》均为文人所作,作者分别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苏联作家斯克列比茨基、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椋鸠十、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分别介绍了拉丁美洲和印第安文化;《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介绍了贝多芬和达•芬奇。“课外书屋”一栏介绍了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在中国文学文化一类的课文中也有涉及外国文学文化的,比如《一面》中提到了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毁灭》。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总数为30篇,分必读(10篇)、选读(11篇)、综合复习(9篇)三大类型。涉及外国文学文化的有6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麦)、《凡卡》(契诃夫,俄国)、《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英国)、《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琥珀》(柏吉尔,德国)、《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美国),均为文人所作。其中,“日积月累”一栏编选了国外名人名言,有埃及的迈哈福兹,冰岛的小说家、戏剧家拉克司内斯,英国的戈尔丁,苏联的肖洛霍夫,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印度的泰戈尔,危地马拉的小说家、诗人阿斯图里亚斯,美国的海明威。趣味语文一栏列举的是法国现实主义作雨果的逸闻趣事。教材对异域文学、文化元素的选取,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普遍性。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教育研究都会突破异质文化之间的阻隔,走向全球性,所以,小学语文教材势必也会体现出文学和文化的多样性。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需要他们具备比较文学的视野,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序》所讲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角度看,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体涉及艺术、民俗、历史、地理、天文、医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在内容的选取上也体现了时代特点,关注全人类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人类的危机意识,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争与和平等。仍以六年级语文为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呈现出的跨学科性,正好与比较文学的跨界性文学研究的特点不谋而合。比较文学的文学研究将语言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符号学等多种学科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打通,从诸学科中汲取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在学科交叉中不断充实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本科生如果具备了很好的比较文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那么,他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处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时就会得心应手,能够达到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视野

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快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呈现出了重实践技能轻专业知识的势头。在课程设置中,过度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从而忽视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积淀的培养。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在《教育哲学导论》末尾说过,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就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来说,不论是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等方面,其特点都与比较文学的学科交叉性、文化多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相一致。但是,在基础教育专业培养轻理论素养的大环境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少比较文学的视野,对比较文学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单纯的文学比较,更不能用世界文学的眼光来完成教学。因此,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观念在准备外国文学文化、跨学科知识教案中渗透不足,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指导语文教学过程不足,这些都源于教师在职前学习过程中对比较文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当然,理论知识欠缺不一定就不能胜任小教教学,但充其量只能做“教书匠”而不会成为“教育家”。所以,高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在课程设置环节中应当注重学生比较文学视野的培养。在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专业性、基础性、方向性和综合性,要培养适应性强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打破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吸取多元化的因素,要体现出综合、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与识字教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写作等之外,还应当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儿童生理与卫生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此外,在专业必修课程中还应当开设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英语、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要丰富人文通识类课程。由于资源匮乏,人文通识类课程的设置在许多地方院校的培养方案中不够丰富和完善。国外的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高达30%-40%,而我国一些地方院校的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不足10%。全国各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欧洲文明史、中西方文化比较、人文地理、儿童影视剧欣赏、汉语与中国文化等课程;开设数学文化、科学技术史、艺术鉴赏、人权与法制、生命教育等跨学科课程。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恰好能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开思路,扩散思维。有了比较文学的基础,在学习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跨学科课程的时候,就会自觉地应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影响研究的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文化比较与文化参照,这就更需要教师们在职前教育中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比较文学就是跨国文学文化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能够促进多种文学、文化不同因素的融合。学生具备了比较文学的视野,就能摆脱民族文学的狭隘,以一种扩散性思维考量世界文学、多种学科、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年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0.

[2]于永昌.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5.

[3]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1.

作者:杨晓敏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