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书馆环境建设中红色音乐配置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馆环境建设中红色音乐配置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图书馆环境建设中红色音乐配置浅析

摘要:文章针对智慧图书馆中的红色音乐配置问题,采用文本挖掘和网络分析法对100首红色歌曲进行词频分类和情感分析,以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红色文化。研究发现:红色歌曲的歌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祖国”或“中国”,语义网络以“伟大”“共产党”“毛主席”“祖国”等词语为核心,包含较多积极情绪,能激发听众的爱国情感。基于此,提出以红色音乐促智慧馆建,以旋律交织促情感交流,以主客互动促文化交融,以有声载体促知识交互和以红色音乐促人文交汇这五条图书馆红色文化渲染路径。研究有助于在智慧图书馆中营造文化艺术情境,实现科技和人文的有机融合,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红色文化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音乐;高等院校;智慧图书馆;红色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统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以及文化构建的路径创新,成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作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文化构建由来已久,且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传统图书馆一般以文字、图片等史料为红色文化的载体,音乐等有声资料被忽视;二是在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科技得到体现,硬件得以升级,但文化情境的营造创新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在智慧图书馆中建设红色文化背景音乐,从而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红色文化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一、文献综述

1.环境音乐及其对人的影响

环境音乐,又被称为背景音乐。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环境音乐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早在1886年,美国芝加哥一家汽车公司就在其汽车工厂进行了演奏音乐的实验,以探究环境音乐对工人的影响。随后,在1961年,美国AMF公司下的纽约州布鲁克林工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环境音乐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实验。4年后,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的茨木厂进行了播放环境音乐的实验。以上实例均探究了环境音乐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后续的研究者们又将环境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一研究内容扩大到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环境音乐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国内有关高校图书馆环境音乐的研究,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校图书馆内环境音乐的选曲问题。例如,肖爱艳的《“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就如何正确选择背景音乐的曲目总结出了背景环境和谐一致、曲目多样化、曲目程序化3个选曲原则。第二类是关于环境音乐的影响,即环境音乐对改善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音乐对人的影响。例如,黄轶泽的《音乐元素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与思考》,就论述了将适宜的音乐引入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具有开发智力、拓宽思维、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正向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将环境音乐引入高校图书馆,对其服务对象在人格塑造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元素与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融合将有利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并对当代高校师生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如何在智慧图书馆对环境音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对在馆师生产生积极作用,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智慧图书馆及其情境营造

智慧图书馆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等新时代的技术形态,以读者为中心开展的智能化服务过程。智慧图书馆表现为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和新实践,其核心要素是突破时空限制的人与书的有机交融。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旨在创造更方便、更快捷的科技化环境和智能化应用场景。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引入了基于AI标记语言的机器人“小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交”。北方工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设计了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南京大学自主研发了基于超高频FRID技术的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解决了图书馆的书籍物资盘点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当前,智慧图书馆中的智慧元素在不断迭代升级。然而,这些变化更多的是新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其内在的文化情境营造未能得到同步创新。智慧图书馆不能仅仅关注“冰冷的机器”,还应同步关注“有温度的文化”,以建设真正的智慧图书馆。

3.红色歌曲及其文化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内的红色文化建设主要以馆藏建设、空间建设、特色服务建设为主。馆藏建设多以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宣传画册等为主,红色音乐等媒体资源的馆藏建设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导致高校图书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不充分的问题。空间建设的布局多数为具有红色元素的文化展厅和活动区域,常见的展厅布置有红色名人的事迹、画像、图书、影片等,现有的红色空间建设大多较为单一化,欠缺多样性和吸引力。特色服务建设主要有基础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场地服务、志愿服务。但各高校因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定位的不同,往往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红色文化资源馆藏数量不多的高校图书馆,实施特色服务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二、智慧图书馆环境中的红色音乐文化元素

1.词频分析

研究采用ROSTCM6软件提取了100首红歌歌词中所含的高频特征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其中名词73个,占据比例最高,丰富了歌词中的意象;动词19个,在歌词中能够突出历史场景的生动真实性;形容词7个,有助于营造歌曲中的美好意境。由这100个高频词,可较为全面概括100首经典红色歌曲中歌词的形象感知特征。词频分析反映了红歌歌词中的主要领域和情感表达的倾向性。例如,“祖国”“中国”“国家”和“共和国”,这四个词汇在100首歌曲中出现了208次,展示出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以及对祖国的认同和自信;“毛主席”和“毛泽东”二词出现了49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热爱;“红军”一词出现了36次,表达出对军人的崇敬和他们英勇抗敌、不惧生死的赞扬;“革命”一词出现了31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歌颂了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同仇敌忾的伟大气魄。

2.语义网络分析

研究通过网络语义分析,探析词与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解构网络文本内容句法与概念之间存在的意义,以进一步实现对红色歌曲所蕴含情感的深层次分析和解读。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语义网络结构图呈现出“核心—边缘”以及多中心的结构特征,各个节点围绕着核心节点依次向外发散。整体来看,“伟大”“共产党”“毛主席”“祖国”等词构成了网络核心,这也是红歌所赞扬的对象。除核心节点外,“高举”“旗帜”“永远”“保卫”等词语是与其他词语联系较为密切的次级节点,反映了人们对核心节点的态度和情感,而分布在外围的其他节点则是对核心节点的进一步扩展和更为具体的感知。通过“核心节点—次级节点—外围节点”这一语义网络结构,能够对红歌中人们的情感倾向形成一个总体的认知,为进一步理解红歌文本中的情感提供帮助。

3.情感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红歌歌词中的情感倾向,研究采用ROSTCM6软件对红歌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得出红歌歌词情感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情感倾向性以积极情感为主。积极情感占比高达60.22%,其次为中性情感(33.89%),最后为消极情感(5.89%),这与词频分析结果相呼应,反映了红歌中对于新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革命的热爱与赞扬。二是情感强度以一般和中度为主。积极情感中一般强度比例达37.26%,中度强度比例达18.47%;而消极情绪同样是以一般强度和中度为主,但总体占比低,其占比分别为5.03%和0.86%。

三、环境音乐促建红色文化渲染路径

1.以红色音乐促智慧馆建

智慧图书馆内的环境音乐文化构建还处于一个新兴阶段,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主,且多出现于音乐类院校的图书馆。红色歌曲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历史革命故事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并推广到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之中,这既符合高校的育人功能,也符合图书馆的美学功能。红色歌曲蕴藏着许多历史文化瑰宝,加上图书馆内现有的学习资源,对于听众来说,这不仅能帮助在馆师生从红色歌曲中学习和探索历史,还能更进一步提升自身音乐美学的素养。当智慧图书馆以红色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馆师生的爱国情怀因聆听红色歌曲而被强化。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进馆体验,另一方面则利用智慧图书馆内的互联网功能,将他们喜爱的红色歌曲传到互联网,链接与之相关的背景故事和红色书籍,发挥出构建红色知识数据库的作用,为智慧图书馆赋予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2.以旋律交织促情感交流

智慧图书馆环境音乐文化构建的客体要素指的是图书馆中红色主题的背景音乐,即“红歌”。红色歌曲的旋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欢快激昂型,另一类是平和抒情型。不同类型的旋律承载不同含义的歌词,以环境音乐为载体,通过刺激人的听觉,传递热情、赞颂与感恩的情感,能让听者感受到别具一格的体验。结合智慧图书馆中的音乐播放系统,在图书馆内的不同区域播放曲目、音量、旋律不同的红色歌曲,能有效强化听众的情感共鸣。具体而言,积极情感的歌词,如“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激发听者对祖国的热爱,“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革命理想高于天”等颂扬对革命的盛赞;消极情感的歌词,如“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里”“他的血染红蓝蓝天”等表达对先烈的缅怀。这些歌词搭配或快或慢的节奏,或强或弱的旋律,在充满书香的图书馆中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激荡,以旋律的交织达成穿越历史时空的情感交流。

3.以主客互动促文化交融

智慧图书馆环境音乐文化构建的主体要素指的是图书馆中的“听者”,包括馆员和读者,即主人和客人。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人可以借由红色歌曲所激发的阅读需求与读者进行主客互动和价值共创。红色歌曲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是上一代人留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富,具有激励、育人和导向等社会文化功能。选择红歌作为图书馆的环境音乐,能使听者于无形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享受爱国教育的熏陶,并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最终达到让听者乐于接受红色文化,并产生进一步求知探索的目的。而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人,当意识到读者的这一需求,则可以通过开展红色著作的推荐活动,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整理等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互动和反馈,以响应其需求,从而在智慧图书馆中营造红色文化,使科技、图书、音乐和红色文化得以共融互通。

4.以有声载体促知识交互

音乐作为有声文化的载体,在图书馆的音乐播放推广中,对提升广大读者知识积累,拓展知识视野具有重要作用。而红色音乐元素的融入,既能丰富图书馆的有声音乐资料库,还能提升图书馆的艺术品格。例如,定期开展“红色歌曲”主题系列赏乐活动,能有效促进在校师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人文融合,利用图书馆的历史资料、红歌歌谱等资源,在图书馆开设特色音乐角,可以有效推动校园的红色音乐学术思想的绽放。同时,借助互联网的资源集合优势,共建共享各种红色音乐资源,可以让在馆者对红色歌曲形成全面、深入的认知,最终使其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得到有效扩展。

5.以红色音乐促人文交汇

高校智慧图书馆往往聚焦场馆硬件上的智慧化建设和数字化资源管理,而在文化构建和主题情境营造方面较为薄弱,尤其是以高校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教育主题的文化构建方式创新不足。近年来,国家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出台相关政策,为图书馆的智慧转型注入了活力,以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当中,能够助其蓬勃发展。环境音乐以听觉传导为主,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红色音乐又因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以红色歌曲作为环境音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智慧图书馆中构建红色文化,既能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赋予人文情怀,也能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结语

歌曲中的文化通过传唱、视听的方式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承。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智慧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中融入红色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能唤醒人们的历史文化记忆,起到了促进传承和人格塑造的作用。此外,红色歌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在智慧图书馆中可以通过“音乐+互联网+书籍”的方式得到整合,也是一种知识创新的方式,同时拓展了图书馆资源储存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雪芳.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J].传媒论坛,2021

[2]王惠君.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

[3]伍巧,徐建华,陆艳.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与推广路径[J].图书馆论坛,2021

[4]方佳.让读者在音乐中阅读——深圳图书馆阅读与音乐融合效果初探[J].兰台内外,2020

作者:李俊 徐琦 钟炜炜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