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省级地震部门创新科普宣传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省级地震部门创新科普宣传方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省级地震部门创新科普宣传方式

【摘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河北省地震局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进地震科普方式从单一科普向立体科普转变,注重地震科普的受众培养,通过“抓品牌、抓特色、抓活动”提升科普传播实效,强化地震科普作品的研创,夯实科普内容的传播渠道。

【关键词】省级地震部门;科普宣传;科学普及

一、推进地震科普方式从单一科普向立体科普转变

2012-2017年,河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不断创新,逐步进入立体宣传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科普讲座,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到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包括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公交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媒体,宣传面越来越大;宣传内容从单一科普宣传,扩大到地震工作内容与社会价值,使全社会了解地震工作,理解地震工作,支持地震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强化科普传播效果:

(一)联合新闻媒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建立新闻媒体合作机制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和独特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新闻媒体宣传合作机制,对于创新防震减灾宣传方式,拓宽防震减灾宣传渠道和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河北省地震局在新闻媒体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主要有以下特点:合作媒体种类多,涉及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合作方式多样化,包括播放视频、刊载文章、联合举办活动、网络推广等;合作时段灵活化,既有结合特定时段开展的强化宣传,又有细水长流的年度宣传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2015年5月14-15日,河北省地震局联合河北省新闻门户网站——长城网组织开展了网友体验地震工作岗位活动。体验活动中,长城网记者和网友先后走进河北省地震局应急物资库、保定中心台易县台、张家口中心台怀来台和后郝窑水化观测站,亲自“上岗”体验地震工作相关岗位。长城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报道了整个活动过程,网友也通过自媒体以独特的传播视角,从不同方面宣传了地震工作。利用专业媒体播放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片,对于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的浓厚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在唐山地震纪念日期间,河北省地震局联合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播放《尊重事实讲科学勿听勿信勿传谣》等2部防震减灾公益广告片,综合收视最高点突破7,播出效果较为理想。联合《燕赵都市报》在7月期间开展“纪念唐山地震39周年有奖竞答活动”,活动期间,接收群众来信数百封,接受群众来电咨询数十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二)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开展互动科普开展网友走进地震局、有奖知识问答、有奖转发等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类别的互动交流活动覆盖河北省社会公众100余万人次。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粉丝101万,位列全国地震系统省级单位第一,荣获“2013年度河北微博科普创新奖”、“2014年度河北最佳创新应用政务机构”、“2015河北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官方微博受邀加入“燕赵名博沙龙”。2014年官方微博连续两月入选《新浪政务微博运营案例精选》,属全国首次。2016年首次入选全国政务头条琅琊榜,多次入选河北省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10名。

(三)积极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的宣传实效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技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特殊时段进行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2016年5月12日-20日开展了以“防震减灾科技惠民”为主题的系列防震减灾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活动。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主题网页展示推广、线上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答、线下河北省地震局开放日三部分组成,大批社会公众通过微博、微信、长城网推广链接、电话报名等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到线上和线下活动中,长城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等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营造了浓厚的防震减灾宣传氛围。此次活动历时9天,活动点击量达13万多,答题人数有2000多人,对于宣传河北省防震减灾工作和防震减灾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抓品牌、抓特色、抓活动”提升地震科普传播实效

(一)用活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自开通以来,已成为河北省地震局宣传防震减灾事业、应对社会舆论、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结合工作实际对《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了达人探秘地震局、网友体验地震岗、微博互动有奖转发、有奖答题等多项网友互动活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2015年6月18日-7月17日,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联合新浪河北,开展了达人探秘地震局、达人探秘地震局有奖转发大型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活动中,联合新浪河北筛选10名微博达人,深入应急物资库、邯郸中心台涉县地震台进行参观学习,并通过制作专题宣传网页、微博直播、微博设置有奖转发等方式,全面详细报道了活动过程。活动期间,活动网页日浏览量约4万次左右,活动话题阅读量累计9.2万次,约有1.2万人参与了活动微博有奖转发,对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搞好“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

“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是由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一项以防震减灾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活动,它的目的就是让公众了解地震科学知识,做好地震安全防范措施,树立地震安全防护意识。河北省地震局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有效推动,将“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扩大到学校、社区、企业、村镇当中去,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争取取得良好的宣导效果。

(三)策划大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2013年7月24日,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由河北省地震局、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科学技术协会、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石家庄市地震局、石家庄市裕华区政府承办的河北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决赛在省电视台举行。2016年5月12日至5月17日,在第八个“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河北省地震局、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系列防震减灾活动。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开展“5•12”防震减灾应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谋划活动方案,安排实施活动内容。此次活动取得了突出实效,加强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升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强化地震科普作品的研创,夯实科普内容的传播渠道

(一)突出内容精品创作

河北省地震局结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需要,本着“不停创作、不停制作,不停产出”的原则,在不断开展宣传品创作的同时求新求精。5年来创作出科普图书、漫画、动画片、公益广告片等十余种科普作品。公益广告片《勿忘地震殇痛长鸣防灾警钟》获河北省首届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防震避险与自救互救》获得2015年中国科教影视“科蕾奖”提名奖、《赵州桥与地震》《地震知识漫画》《科学应对地震》被评为2012年河北省优秀科普作品、《防震减灾四步走》被评为2016年河北省优秀科普作品、《河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出版作品集》获2014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提升创作基础能力

河北省地震局率先在全国建成省、市两级防震减灾宣教技术系统,包括多功能演播室、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化编辑制作系统等,产出科普网站、数据库、软件、短片等十余种科普产品,大大提升了河北省防震减灾宣传基础能力。省级的宣教技术平台在处理历史图片、防震减灾影像记录和声像创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制作系统制作了《“冀震版-飞碟说”网络科普系列动画微视频》《防震减灾系列公益广告片》等很多视频科普宣传作品。其中公益广告科普作品6部,每部时长约1分钟,分别是《勿忘地震殇痛长鸣防震警钟》《未雨绸缪防震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常识》《尊重事实讲科学误听误信勿谣传》《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防震减灾靠大家和谐平安你我他》,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都市频道、公共频道播出,达到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效果。

作者:崔磊 李红梅 王宝坤 单位:河北省地震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