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合并治疗预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合并治疗预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合并治疗预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预后

儿童是急性白血病的高发群体,患儿发病后凝血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极易出现出血或高凝血状态,在化疗药物、深静脉置管、感染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1,2]。为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化疗治疗的2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VT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抗凝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情况,现报道于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化疗治疗的2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测等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肢体血管彩超或头颅MRI/CT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颅内静脉窦血栓。本组患儿年龄1~10(5.53±4.45)岁,白血病类型: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栓部位位置:左下肢10例,右下肢9例,颅内静脉窦1例;均行PICC置管(右上肢14例,左上肢6例)。

1.2化疗方案

患儿均给予对应的化疗治疗,诱导方案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米托蒽醌+强的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方案为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方案为阿糖胞苷+米托蒽醌。患儿巩固化疗方案为大剂量阿糖胞苷,维持治疗方案:阿糖胞苷+吡柔比星/柔红霉素。

1.3治疗方法

患儿确诊后立即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09,0.2ml:2050AXaIU),每次75μg/kg,2次/d,12h给药1次;治疗期间监测患儿凝血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剂量,患儿血小板计数(PLT)≤40x109/L后停用。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评估患儿静脉抗凝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3]:显效,颅内静脉血栓栓塞者口角抽动、肢体无力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肢肿胀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显示无复发;显效,颅内静脉血栓栓塞者口角抽动、肢体无力等症状显著改善,患肢肿胀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显示无复发;无效,口角抽动、肢体肿胀、肢体无力等症状无改善,或复发者。

1.4.2症状监测统计患儿肢体肿胀、疼痛、口角抽动、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同时分析患儿治疗前后包括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指标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分析20例患儿抗凝治疗开始后2周,复查B超或头颅MRI显示均有明显改善,部分患儿局部侧枝循环形成,其中显效6例,有效14例,未见无效者,总有效率为100.00%(20/20)。

2.2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

改善时间20例患儿均经过7~14d抗凝治疗,平均抗凝治疗时间为10.14±3.56d;颅内静脉窦血栓患儿抗凝治疗7d后口角抽动消失、肢体无力显著改善,治疗后3周复查MRI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儿,患肢肿胀及疼痛改善时间为2~7d,平均4.48±2.52d。患儿随访3个月均未见复发。

2.3治疗前后

患儿血小板相关指标比较(表1)20例患儿治疗后PLT、MPV、PDW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VTE是一类复杂的疾病,临床研究发现,PICC置管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也是引发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4]。当前,临床领域对VTE普遍采取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5,6]。本次研究发现,20例患儿抗凝治疗后,显效6例,有效14例,未见无效者,总有效率为100.00%(20/20),复查B超或头颅MRI显示均有明显改善,部分患儿局部侧枝循环形成,可知抗凝治疗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抗凝治疗时间方面,20例患儿均经过7~14d抗凝治疗,平均抗凝治疗时间为10.14±3.56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儿,患肢肿胀及疼痛改善时间为2~7d,平均4.48±2.52d,改善效果显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速度相对较慢,抗凝治疗7d后口角抽动消失、肢体无力显著改善,但治疗后3周复查MRI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血小板相关指标异常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患儿复发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改善患儿血小板相关指标。本次研究对比患儿血小板相关指标发现,20例患儿治疗后PLT(195.26±50.36×109/L)、MPV(8.96±1.30fl)、PDW(12.63±1.58%)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45.03±24.06×109/L、7.64±1.46fl、11.32±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后有效地改善了患儿血小板功能异常。

参考文献

[1]谭瑞,赵开飞,石荣书,等.静脉血栓栓塞症为初始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01):102-103.

[2]杨歌,孙延庆.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2):278-279.

[3]赵开飞,谭瑞,石荣书,等.以下肢静脉血栓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肿瘤防治研究,2018,45(10):814-816.

[4]张辉,刘徽,许玉玲,邓东红,刘振芳,程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血栓形成相关性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5-6+9.

[5]邓天霞,张曦,曾东风,等.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全身多发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0):1102-1104.

[6]吴畏,王凯沁,刘冉,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发肺静脉栓塞死亡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31(03):313-314.

作者:赵文静 张振宇 张东敬 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