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倡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并在应用型定位下培养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保险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砥砺前行。保险学教学在教材适用性、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方式上存在不足,相应地提出保险学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旨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保险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保险学;实践

近年来,国家提出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在应用型的类型定位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保险学》是很多财经类本科院校为保险学专业或其他金融学专业,如商业银行专业、证券投资专业等,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如何将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保险学教学与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相契合、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实践

近年,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伴随的是每年都会诞生很多新的保险事件和保险案例,实践内容丰富。比如,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银监会与保监会职责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这一事件的变化过程及深远意义就可以编入新版保险学教材的保险监管篇。与核心、高等级的科研项目立项相比,我国教材立项审批偏易,导致财经类本科院校使用的保险学教材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教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相同、知识阐述过程极为相似、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案例匹配极度欠缺和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研究成果、教材无法适合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等。为了解决保险学教材的现存问题,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下发相关资料的形式来做教材的有益补充,但是广度和深度会受到课时和教学任务的严重制约。

(二)实验教学软硬件欠缺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院校纷纷为专业课开设实验类课程。近几年,财经类院校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软件的使用与升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涉及的课程包括商业银行模拟经营、金融ERP、跨境电商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交易行为、基于EXCEL的经济金融分析、网店美工专题、海关实务等等。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保险理赔纠纷案例中大量使用到的保险利益、近因分析、最大诚信原则、损失补偿计算,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争议处理,寿险与非寿险的展业、理赔、保全过程模拟等等,上述这些都与保险实务关系紧密。而就是这样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却只能局限在教室,鉴于课时和进度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只能以使用传统方式授课为主,教学手段限于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都反映了学校对保险学教学的不重视。

(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号召下,很多学校在短时间内急于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等项目,导致数量虽然上来了,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流于为了完成任务的形式化,无法真正起到补充日常教学与校内实践活动在实践应用方面不足的作用。鉴于学校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四学生才有机会去金融机构实习,平时教学安排繁忙,加之并没有学分要求,所以鼓励学生实习实践其实是一句空话。另外,学生在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实习实践多以参观、走访等形式为主,时间之短仅仅能让学生简单了解工作环境,无法比较深入的接触核心业务。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的实践素质也有待提高。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有实务经验的高学历人员受到高校青睐、纷纷来校任教,但是高校中占比最多的还是毫无从业经历的教师。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需要提前提高自己的实践业务操作水平。但是在教师实践素质培养上尚存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期间,教学工作量如何核算,工资津贴和职称评审如何落实等,都存在一定困难[1]。

(四)考核评价方式老套

目前保险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平时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者加权得来,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数学课、经济学等纯理论课程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保险学来说,评价方式明显不妥。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笔试的标准答案是大众化的一般标准,无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具创意的思考方式和出人意料的新解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把好教材立项审批关,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首先,提高保险学教材编写立项的审批门槛,出版社审批教材不能仅仅修改格式和排版,第一位的是对教材内容结构、是否具有时代感、是否吸纳了最新的业内研究成果和保险案例等方面进行审核。为解决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建议将率作为教材立项的一项硬性指标。其次,在保险学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可以引入当下使用广泛的“二维码”,即在需要扩展阅读的相关段落旁边印刷二维码,同时建立后台数据库,使读者在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获得相关文字资料、视频音频资料、思考题、思考题答案等丰富的内容。比如,一般教材在损失补偿原则部分通常包括概念阐述、三个补偿限制内容、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等内容,教材上有关三个补偿限制的计算应用几乎为零,有关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的举例通常为一个而且所占篇幅非常小。这种情况下,建议可以在文字旁边设计二维码,后台数据库中可以加入补偿限制的计算应用题3-5道,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的计算应用题3-5道,涉及上述计算的实际业务综合理赔案例1-2个,并附正确答案、规范解题步骤和详细分析过程。上述做法不仅节省了纸质教材的篇幅与总页数,同时也让读者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和乐趣,尤其有利于学生读者自学能力的培养。最后,积极鼓励校内教师开发、合编校本保险学教材。因为学校层次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不同,市场上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情况下,同头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编写因地制宜、贴近实务、难易适中、理论体系完备的保险学教材。目前虽然这类课程的校本教材较少,但是很多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书都是本校、本专业、本学科教师共同编写的,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给保险学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加快建立保险实验室,丰富校内实践教学活动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浪潮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正朝着以互联网为依托、虚拟化的全能金融服务的方向发展,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商业银行目前也处于银行体系重组和精简机构的关键变革时期。过去的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最想往的银行工作单位,现在越来越难进入,反倒是过去很少学生问津的保险公司每年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巨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蓬勃之势。因此为了适应金融机构变革的新形式,培养更多保险实务人才,解决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能力也有义务培养实用性的保险专业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投入资金、场地建立保险实验室,购买和升级保险学教学软件,培训教师,通过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险分析综合能力,弥补保险学传统教学模式和效果的短板,丰富校内保险实践教学活动。

(三)多角度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师生实习实践能力

本着“整合资源、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企业的理论研究基地、员工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支持功能,相应的,企业应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优秀人才的实习对口单位。鼓励在校学生考取保险行业相关证书,比如保险从业资格证和精算师考试。鼓励在校学生在安全的条件下与保险公司合作担任校园保险人。为了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建议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每个学期都增设社会实践学分,同时相应减少校内课程教学学分,并且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学期配比的社会实践学分应相应提高。在教师方面,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保险会议和培训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保险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去保险公司挂职锻炼,从保险实务中吸取实践教学养分,进一步提高校内保险学课程教学水平与能力[2]。

(四)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案取代传统考核模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保险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若想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除了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针对热点问题的课程小论文和实验操作成绩[3],全覆盖的考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具体设计如下:保险学期末成绩=课堂出勤×5%+课堂表现(讨论、发言、阐述情况)×15%+学期中测试和小论文×20%+实践实验操作×20%+期末考试成绩×40%。

参考文献:

[1]徐祗坤,李秀丽,陈梦竹,王亦明,刘宁.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

[2]骆桂娣,钟麒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

[3]单冰.应用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

作者:任旭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