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议不同市场下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不同市场下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议不同市场下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

以国际情况来讨论外资保险公司绩效表现的文献并不多,主要是分析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对当地市场结构的影响,鲜有针对经营特性与绩效特征进行分析的研究文献。Nat和Ma使用1996~2003年国际数据研究,发现财险市场在逐步自由化环境下,维持高度市场集中将降低财险公司利润,而外资公司所带来的价格竞争对此结果有显著的影响。[4]黄景莉使用1998~2007年数据检验国际财险市场,发现市场越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与降低外资持股限制,可增加市场效率,减低当地财险公司破产概率。[5]Fenn等使用1995~2001年数据分析欧盟主要国家,发现跨国经营的欧洲保险集团,母国垄断力将会与整个集团的经营效率成反比。[6]前两篇研究成果虽然未直接说明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但是也说明,更自由的市场环境,可让外资保险公司发挥效率或影响力,进而提升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目前国内的研究乃以中国本土的情况为主,但是研究的结论逐渐由谨慎应对外资进入,转变到如何改善外资弱势的局面。在我国刚刚入世时,王国军认为,虽然外资不会摧毁一个国家的民族保险业,但是中国保险业必须彻底的改革,才能应对国际化潮流。[7]近年的研究中,刘璐和李黎分析我国市场中的外资保险公司,其偿付能力良好,但是在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却是极端的弱势,其面临着合资、本土化、网点、产品、专业人员等问题。[8]朱铭来和李新平发现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的扩张,无法增加市场份额,全面入世后,对外资保险公司都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9]胡颖和叶羽钢、魏华林和张胜都使用了DEA与Malmquist指数分析中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在大部分的指标中,外资保险公司落后于中资保险公司,仅有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在技术效率的表现,优于中资。[10-11]

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

本文采取面板模型的方法分析,以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则为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变量、个体控制变量与宏观控制变量。绩效则使用保费增长率与利润率作为衡量标准,用以观察外资保险公司在东道国的扩张能力与获利能力,是否与内资保险公司存在差异性。

(二)数据使用与处理

样本公司设定在12个较具代表性国家(地区)中选取,其中6个为新兴市场国家(地区),6个为成熟市场国家(地区),①每个国家以2010年为基准,选取保费收入最多的内资财(寿)险公司与外资财(寿)险公司各6家作为分析对象,观察期间从2005至2010年,在剔除部分有瑕疵的数据后,总共获得财险公司数据716个,寿险公司数据722个,共1438个。②保险公司个体经营数据从《BVD-ISIS全球保险公司分析库》中取得,宏观经济与保险数据由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出版的sigma杂志2005年至2011年中取得。由于新兴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多在2000年前后成立,许多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稳定,如此便会影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本文以2005年以后数据与保费规模作为选取样本基准,除较具市场代表性外,也借此排除经营状况尚未成熟的保险公司,降低非系统性的干扰。由于各国间必然有经济规模、法规制度等差别,将造成企业规模与投入产出的标准不一致,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将无法准确的观察。因此本文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各公司的利润、股东权益、总资产、费用支出,皆除上2004年该国最大内资财(寿)险公司所相应的项目,因此我们以内外资经营上的差距作为分析的依据,使国际间数据得以相互比较。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绩效差异分析

本部分利用模型(2)进行分析,但是新兴市场保险公司的绩效差异可能较大,进而容易造成异方差的问题,同一国家内的保险公司也可能有截面相关的问题。但是先前数据进行的标准化处理并无法消除此问题,为降低上述的干扰,本文的实证以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来修正对面板数据的估计。此外,财寿险的运作特性与市场的发展阶段的不同,都将导致不同的经营状况,所以实证中将财寿险分开进行观察,并且再分为总体市场、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来说明结果。由表2可知,亚洲的外资寿险公司与内资寿险公司在新兴市场上相比,呈现高增长低利润的情况,成熟市场中利润率显著落后。在非亚洲的新兴市场中,外资寿险公司具有增长优势,利润率差异则不显著。由此结果发现,亚洲的外资寿险公司在新兴市场呈现以投入换取增长的情况,在成熟市场上,保费增长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利润率不佳,形成明显的弱势。非亚洲的外资寿险公司情况则较为良好,在新兴市场呈现高增长,且利润率不输内资寿险公司,而在成熟型市场则是内外资经营状况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的样本凸显了亚洲寿险市场的特殊性,外资在优势不易全面发挥下,呈现比较被动的局面。模型(2)也可以看出国际寿险市场的特点,新兴市场的利润率不受GDP增长率的影响,成熟型市场的确因为竞争激烈,承保利润甚至为负,必须倚靠投资收益来充实盈利。另外,在新兴市场中保险深度显著呈现负号,而人均保费显著呈现正号,则表示保费收入在GDP中占比提高,市场将趋于成熟,保费增长率与利润率自然会下降,但是在人们更重视寿险的情况下,对寿险市场的增长具有正面效果。由表3可知,亚洲的外资财险公司几乎和寿险公司呈现相反的结果,保费增长落后于内资财险公司,利润率却可以相当,此情况在新兴市场中又特别显著。寿险公司较依赖资产运用收益,因此愿意为追求保费规模而损失短期利润,但是财险多为短期保费,不易累积资金,较为看重短期的承保利润。再者,在新兴市场中外资保险公司通常拥有较强的精算与商品开发能力,而一般情况认为财险专业性又高于寿险,承保利润率也可有更好的发挥。本文非亚洲的样本来自北美、拉美与欧洲,其保险市场较为开放,外资财险公司的业务开拓能力,呈现优于内资的情况。宏观控制变量的方向大致与寿险相同,较高的保险深度,代表市场的成熟,不利于保费增长与利润率。

(二)市场环境分析

由上部分可知,内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效率上有所差异,新兴市场与亚洲市场较为显著,而这些差异除了语言文化外,也可能当地一些市场限制造成。东道国通常会设定保护政策来维护市场稳定与本国利益,而本土公司的先天优势,也容易对外资公司造成一定的排挤。此部分希望可以分析市场环境的相关限制,是否会对外资保险公司造成显著的影响,或进而分析外资可否处理这些劣势。本部分仅采用外资保险公司作为样本,将模型(1)的观察变量更改为对市场环境的观察变量。表4的平均值是以本文的样本国家为来源,成熟市场的内资垄断力与政策限制最低,市场自由度高。新兴市场与亚洲市场相当,金融自由度逐年微幅上升,HHI则有较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各项市场环境的限制,仍高于成熟市场。从表5看出外资寿险公司在保费增长率方面,虽然HHI与持股限制显著为正号,金融市场自由度显著为负号,但这并不是表示更高的市场限制,可带来更高的增长率。而是在这些限制多半来自新兴市场,在市场尚未均衡下,使得外资寿险公司仍有许多机会拓展业务。不过,由利润率的影响结果来看,要获得更高的增长率,外资寿险公司必须得投入更多的成本。综合观之,虽然市场限制会对外资寿险公司带来经营障碍,但是将资金累积与市场潜力作为未来重要的战略来看,外资寿险公司会先牺牲利润以换取新兴市场的保费规模。从表6看出HHI与持股比例限制将会显著的抑制外资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长率,而更高的金融市场自由度,将帮助其保费增长。在利润率方面,仅持股限制显著为负。有持股限制的国家(地区)通常为保护当地的保险业,可能会伴随其他相关的政策限制,缩减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合资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有与合资方经营理念的冲突,或是增减资本的问题,都可能导致经营效率的下降。综合观之,在环境限制下的外资财险公司,将采取较严格的业务选择,减少保费规模的追逐,保护其营业利润。此外,寿险市场与财险市场的保险深度,不论在增长率或是利润率多半显著为负,这也表示外资寿险公司与财险公司,具有向新兴市场发展的诱因。

结论与建议

外资保险公司会因为自身优势或经营需求,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本文经实证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下,经营绩效会也有不同的表现,而新兴市场与亚洲市场较容易凸显这些特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下述三点:第一,保险深度会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绩效,因此向新兴市场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是国际保险市场的趋势。第二,市场限制会阻碍外资保险公司的绩效表现,但是当市场拥有成长潜力时,外资寿险公司会愿意牺牲利润来增加保费规模。但财险公司的资金周期短,在市场隔阂较深的情况,会选择保护利润,舍弃规模。第三,以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市场越开放或限制越小,内外资保险公司绩效上的差异将会逐渐减小。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高增长、低限制的市场环境,最适合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其优势可得到较明显的发挥,而采取积极开放的新兴市场,是最符合上述的要求。反之,若是比较封闭的新兴市场,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较难以开展,随着市场机会的流失,不易达到预期的目标,短期内的规模与利润则必须有所取舍。因此,本文对监管者的政策建议认为,若是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可增加市场效率,因此应当逐步缩减缩小内外资在制度与监管上的差异,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对于外资保险公司的政策建议认为,必须有明确的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切勿高估自身优势,或是采用摇摆不定的经营方针,将导致资本无效率的投入。(本文作者:谭君强 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