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曲艺表演艺术审美特质及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曲艺的舞台上,“行当”实际上是将各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或核心,也就是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汇集起来,熔铸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曲艺”。同时,在传统文艺的基础上,曲艺表演又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曲艺是一种有着深厚底蕴的艺术,发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重视传统曲艺艺术保护的新时期,传统戏剧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传承;曲艺
一、论曲艺艺术的审美特质
(一)表演手法的通俗性
在评价曲艺的好坏时,人们往往以歌舞为荣。审美的首要需求是人的审美需求,精神的愉悦。所以,在表演上要从生活中汲取精髓,把生命浓缩,展现美、创造意境,达到感染人、娱乐人的效果。而当地的曲艺表演活动又常常发生在某一地区,因此,它的产生必然要立足于当地的生活,要与当地民众的思维、想法相联系,而其表现形式又要与当地居民的审美体验、美学观念相结合。辽剧《白杨树下》在国内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后,一炮走红,长盛不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因此,乡下人百看不厌,不只是因为劳动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从生活中来的,很容易理解。因为民间曲艺的主要参与者、传承者和创造者都是大众,其发生和发展始终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现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艺术,它必须服从于当地居民的需求,为当地居民所接受,为民服务。所以其表现技巧要大众化,动作元素要浅显易懂,能让当地居民接受。因此,在地方小曲创作过程中,必须将表演技巧的普及化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
(二)表演形式的民俗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区域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祭祀祖先、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劳作休息,各种民间习俗都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娱乐。地方民俗的形成源于国家和人民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俗则以风俗为主导。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使得当地的民间曲艺表演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只有牢牢把握当地民俗,才能使当地的小曲表演具有勃勃生机。曲艺艺术正是以这种形式,将传统文艺的精华,集中于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以曲艺为中心,以表演者的吟诵为诗歌;细致的表达是一首诗歌;优美的舞蹈(包含武术)是一种动作的诗歌;华丽的化妆与服装是颜色的诗歌:从而构成了以表演为主体的音乐艺术诗歌的基本风格。所以,好的曲艺表演(包括京剧和地方戏),都是浓茶,是蜂蜜,是画卷,总能带给人一种沉醉的美感。这是我们国家广大民众的一种审美情趣。
(三)表演场所的开放性
民间小戏的天地总是在民间,在室内和室外,茶楼、酒肆等都能搭建舞台。这是一种自由,一种自然,一种开放的感觉。民间的曲艺,源于草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一直把曲艺戏称为“草台班子”,特别是民间戏班。或许,在当代文学思潮日新月异的今天,戏院被称为“草台班子”“草台”,都是一种“土”、不合时代的表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曲艺,特别是民间的小戏,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土”。没有了“土”,它就会变成歌舞,变得格格不入,当地的戏剧也就失去了活力。
二、当代曲艺艺术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剧本数量下降
从非遗名录上可以看出,除京剧外,还有一小部分曲艺如越剧、评剧、黄梅戏等仍在舞台上活动。以内蒙古为例,截至2016年12月,已有2个北路梆子、满族戏消失。由于传统曲艺表演活动的停滞和传承者的相继去世,很多曲艺作品的文献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二)内容过时且缺少创意
如今,传统的地方曲艺表演内容有一些陈腐僵化,很多剧种都是“老戏老戏”,有些曲艺取材生僻,以悲剧居多,内容与现代观众有很大的隔阂。此外,地方曲艺语言具有地域特色,传承了许多年的风格腔调、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等都是老套的,这些制约了它的发展。
(三)人才流失,后继乏人当前,由于资金紧张、经营不到位,演员的基本收入难以得到保障,演员们纷纷转行、下海经商,专业的表演团队纷纷解散,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一些老艺人所掌握的传统剧目和艺术技艺也未能复排与传承,随时有因为老艺人去世而失传的风险。曲艺人才培养困难,年轻人对影视的热爱程度较高;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年轻人对当地曲艺艺术的不适应,使传统曲艺在生活和发展中的空间受到了压缩。此外,戏剧、美术院校生源少、学费高、师资短缺、就业困难、教学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制约曲艺发展的瓶颈。
三、传承曲艺艺术的途径
(一)培养表演人员的责任担当
曲艺工作者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戏剧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必须面对自己,突围而出。但是,另一方面,戏剧市场的低迷也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护这些曲艺,只能加快它的灭亡。黑龙江省评剧院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将传统戏重新安排到惠民表演中来,是一条明智之举,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评剧的魅力,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同时,通过对经典的复排,培养青年演员,为今后曲艺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一部又一部正宗的经典剧目的表演,是最好的传承与保存,而剔除其糟粕,再加以改编,则是一种最直接的创新。
(二)兼收并蓄,积极继承
中国曲艺的表演范型浩瀚无边,其中包括了一般艺人必须掌握的技巧,也包括了其他行业的艺术技巧。表演范型的多元化,不仅使曲艺艺术趋于成熟,而且为我们的曲艺艺人提供了一种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尤其是在新的时代,往往会出现跨行业的表演,这对曲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海无边苦作舟”,作为一名曲艺艺人,必须刻苦练习,积极传承优良的传统艺术,掌握扎实的基础,熟悉不同行业的表演要求,并能融会贯通,塑造人物时方能进退有序、应付裕如。
(三)合理运用,发扬传统
传承是发展曲艺艺术的根本,其目标是将其发扬光大。对传统的程序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可以在塑造角色时,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纵观众多曲艺中的成功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是将传统艺术巧妙运用,最终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性格特点的分析、语调、人物形象切入,充分掌握人物的思维、动作、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掌握人物的心态、神态、形态、动态等艺术手法,并将其有机地应用于表演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行业的程序,并将其他行业的程序应用到这个领域。传统的表现手法是为了塑造角色而服务的,而对角色的灵活运用则是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弘扬传统,就是要按照角色形象的要求,灵活运用、创新,赋予传统的艺术形式以新的活力。
(四)传承与创新,注重修养
包容造就了中国曲艺的博大精深。中国曲艺是一种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也包括了舞蹈、声乐等。要想使人物形象获得成功,就必须对传统的表演程序进行传承,而要使角色栩栩如生,就必须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来为角色服务。要具有这样的创造性,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多种文化素养,不仅要对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广泛地吸纳,还要对文学、艺术、心理、审美等方面有深刻认识。曲艺要传承,必须面对现实,要改变观念,要把创新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在曲艺舞台上出现了许多形式上的革新,毁誉参半,而在艺术领域中,也存在着许多反对改革的声音。这并非是对戏剧的保护,而是对戏剧发展的阻碍。虽然近几年来,业界不断地呼唤、甚至大力提倡曲艺创新,但是对于“创新发展、创新转换”这一概念,却并未进行深入的思考。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戏剧表演中加入了一些取悦观众的新元素,修改了一些为观众准备的台词和歌词,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就连整个的形式也不能算是一种革新。真正的革新应当体现在思想、题材和观念上。只有创意思想深入人的大脑,并把它融入到创作的全过程中,才能使作品具有现代感,从而赢得市场。这就是现代戏剧并非都能称之为“创新”的原因。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要有创意,既要发掘材料的现代感,又要让故事符合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喜好,才能在不脱离主体的情况下,加入正确的创意。其次,要有创意,要有底线,有创意,但不要失去最基本的东西。近年来,在戏剧的舞台上,运用了大量高科技的舞台技术,华丽的舞姿,大段的脱离原作的唱法,这些都是脱离了戏剧本身的创作,是不值得推广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曲艺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具有特殊的魅力,是我国的一种宝贵财富。创新是为了发展,但最终还是要延续到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技艺。忽略戏剧本体而任意创新,即使获得了市场和受众,也会被彻底改变,甚至与戏剧的虚实相分离,跳出戏剧局限的演唱体制,抛弃传统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革新。
(五)程式思维的提升
曲艺将复杂多样的曲艺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四个基本行当,然后再进行细分从而表现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使得人物类型更加细致,人物特点更加清晰,但要完全、准确地表现人物差别和个性,在细分的基础上,对具体角色要再进行具体分析、处理。从内容上来说,它是一种规范化的、艺术化的角色,而在形式上,它是一种有特定个性的表演程序,既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程序,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由此可以看出,行业的划分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与区分,由此形成了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别的创作历程。把“普遍性”和“特殊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提升到一种思考模式后,演员们不仅会从“行当”进行转变,还会从“程序”走向“程序”。传统的曲艺表演是一种学习、传授程式思维的过程,它是将人们听到、看到、感知到的角色、角色的扮相造型、曲艺音乐、演员形体、剧本体系等有形程式与无形程式(即程式思维:曲艺内容和题材处理的构成法)结合起来,演员进一步扩展、创新的学习过程,因而对程式思维的领会是传承曲艺的核心,由于程式思维源于程式,目的是让表演者更加容易、迅速地把握艺术形象基本的特征,自觉地由抽象转入具体,这个联结抽象和具象的内在规律,即无形的程式。曲艺的存在在于有形的程序,而表演是其根本,掌握了无形的程序,既要继承传统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又要从这种有形的表演中领会和探索其艺术手法,体会其审美原理,探寻其艺术规律,以求创新。无形的程序是无形的结构的基础,它把实体的形式统一起来,使它的魅力完全发挥出来,这两种形式互相影响。程序思考是表演者对现实程序和人生经验的理性升华,而曲艺家为了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则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实现这种“理性”的升华。
作者:刘怡 单位: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