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合唱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合唱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合唱艺术的欣赏已不再满足于纯粹的听觉享受,而是追求更加丰富的审美效果。因此,肢体语言被广泛应用到合唱表演艺术中。本文就肢体语言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训练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展开讨论。合唱表演艺术以声音为主、肢体语言为辅的新颖合唱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关键词】合唱表演;肢体语言;作品风格
一、肢体语言的魅力与类型
(一)肢体语言在合唱艺术中的魅力
随着合唱艺术的发展,它逐渐从最初的听觉形式发展为视觉和听觉并存的形式。肢体语言包括头、肩、颈、手、肘等,在舞台舞美与音响效果的烘托下将这些肢体语言融入合唱作品中有利于表演者更好地传递感情及增强观众的理解。合唱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促进合唱发声的统一。合唱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谐和。表演者在合唱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歌唱时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整个演出效果发挥得更好。在合唱中,演唱者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肢体语言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风格、内涵,展现创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在演唱前,表演者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内容、风格,把握曲子的速度、力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去二度创新。指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队员的潜力,准确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征,调动演唱者的激情,使肢体语言与作品本身更加协调。在演唱歌曲时,表演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肢体语言,这样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将观众带入意境之中去感受和声以外的立体美,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表演者可以通过拍掌来表示喜悦、兴奋与赞赏,或者通过踱步或搓手传递给观众焦虑不安的情绪等等。这些肢体语言不仅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还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美感。
(二)合唱艺术中的两种肢体语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唱艺术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场完美的合唱表演离不开表演者丰富且专业的肢体语言。在合唱表演过程中,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够诠释作品的内涵,而且能够保证各声部之间声音的和谐,使观众解读作品的同时收获更好的视觉效果。肢体语言又被分为身体语言、手势语言两种。身体语言指的是表演者的身体姿势,在合唱艺术中,表演者的身体姿势一般分为站姿和坐姿,这取决于歌曲的特点。在合唱中强调身体的直立有利于演唱者在表演中更好发声,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强调不能驼背。在合唱表演艺术中,表演者的手势语言也是必要的。手势语言的展示能够帮助观众更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其中包括手臂前后交错、双手拍掌、捶胸、踏步握拳等。例如在表达欢快活跃的情感时,双手会较快地向外向上打开,或者表达辽阔、宽广的意境时,双手会缓慢地向外无限延伸,这些手势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合唱表演顺利进行,增强舞台感染力。
二、合唱中肢体语言的实际运用
(一)合唱作品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合唱艺术可视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合唱艺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视听共享的艺术。在许多合唱比赛中,合唱团队除了优美的嗓音外,肢体语言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首作品的风格都不尽相同,因此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等也都存在差异。轻松舒缓风格的作品以李望安作词、瞿希贤作曲的《飞来的花瓣》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歌颂教师的歌曲,情感真挚,旋律婉转,强弱变化丰富。《飞来的花瓣》就像一首抒情诗,以真实质朴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缓慢的节奏和浓淡交织的和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视听画卷,从中自然地流露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其中旋律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渐进的,重点是讲师生之间的情感,合唱团成员可以站成基本的合唱队形或者竖排站在观众席中,给观众带来一种装饰性的感觉。肢体语言以静态为主,演唱者可以表现出柔和的神态。第二部分女生合唱开始逐渐推动情感的高潮,合唱团成员到舞台上继续保持他们的队形并使用简单的手势,比如在胸前伸展手臂,或者手拿着谱子晃动身体等,充分表达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敬畏、思念、感激。饱含深情的作品以《大漠之夜》为例。《大漠之夜》通过描写骆驼的坎坷经历和无怨无悔的形象,赞扬了人民坚韧不拔、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整首曲子旋律舒缓,在展开部用四个语气词“啊”渲染情绪。这首作品采用男女生交替演唱的表演方式,演唱第一乐句的过程中,女生声部缓缓高抬一只手伸向远方,眼神追随手的方向放远视线。第二乐句时男生声部模仿女生做同样的动作。第三乐句时女生声部的力度减弱,手臂渐渐回收。第四乐句时男生声部再模仿女生收回手臂,表现出对“骆驼”的无奈。欢快活泼风格的作品以王洛宾对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的改编为例。在歌曲的开头,合唱团的男孩和女孩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身体。“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这段旋律在合唱中出现了好几次,每次出现时肢体动作幅度都会增强。合唱中的女孩随着音乐的进行摆动她们的身体,前后排女生交替轻轻抚摸伙伴们的脸颊。身体摆动、跺脚、吹口哨等动作受到了台下观众的一致好评。民歌类作品以《青春舞曲》为例。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后由王洛宾整理改编成了一部合唱作品。该作品凭借其鲜明的立意、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在首都师范大学燕都学院合唱队的改变演绎中,歌曲一开始所有女生合唱队员在台上各摆出新疆舞蹈的造型,在歌曲进行过程中,又加入了新疆舞蹈中的“挑眉”“飞眼”等元素,到了中间部分的“小鸟一去无踪影”时,合唱队全体队员将双手比成小鸟的翅膀,更添神韵。除了钢琴伴奏外,合唱团还采用了非洲鼓加以伴奏,中间配合上合唱队员的拍手、跺脚、笑声等,制造出一片独特的音响效果,这种表演方式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进行曲风格的作品以《四渡赤水出奇兵》为例。这首作品是军乐团演唱的一首带有进行曲风格的经典老歌。它的曲调活泼、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充分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在演唱的过程中,合唱队员必须腰身挺拔,眼神坚定有力,手臂高举以表达必胜的信念,使声音与肢体语言更好地融为一体,增强情绪感染力。粗犷厚重风格的作品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为例。该首作品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国土,坚持抗战的决心。全体合唱队员的身体一前一后侧身站立,当唱到“端起了土枪洋枪”时,每个合唱队员又摆起了扛枪的姿势等等。这样的一系列肢体语言不仅能够吸引台下的观众的注意力,还为表演增添了生动、活泼、乐观的气氛,更真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清除的必胜信心。
三、合唱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日常训练
(一)表情训练
肢体语言训练中,面部表情的训练尤为重要。表演者只有面部表情足够灵活,才可以及时传递出自身的情绪,使合唱表演舞台更具艺术魅力。其中,面部表情的训练又分为眼神和口型训练。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神就能表达复杂的情感,所以说眼神训练在合唱表演艺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来定,也可以对眼睛进行单独训练。口型的训练也是合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着表演者的演唱效果,以及听众能不能听清作品的歌词内容。它的训练方式可以根据演唱方法或作品风格来决定,例如欢快的作品就需要采用民族唱法中上口盖打开的方式,而伤感的作品则可以采用美声唱法,上下牙都必须露出来。所以在表情训练时,表演者要注意将眼神、口型融入不同的作品中反复练习。
(二)四肢训练
合唱表演艺术是一种带有“演”的成分的舞台艺术,硬邦邦的、呆板的表演风格已经完全被淘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肢体语言训练的同时更要注意表演者的四肢形态。合唱艺术中的四肢动作语言大多是来自舞蹈艺术中的头、颈、手、臂、身、足等,我们这里讲到的形态训练并不是要求演唱者像舞蹈演员一样,动作标准、优美,而是要对每个部位都有所关注。通过全面的反复训练,每一位表演者的四肢动作语言都能达到足够灵活的程度。这样在大型的合唱表演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才能够起到调解现场气氛的作用,形体的充分展示可以使得演唱效果更出彩。
四、结语
由于观赏者对合唱艺术审美需求的提高以及合唱风格种类的多样,合唱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越来越被重视。纵观国内,随着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听觉上的享受,还需要视觉上的冲击。作为合唱艺术从业者,助力发展合唱艺术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毕生的信念,我们要继承本民族的传统,站在整个合唱艺术文化的角度去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概念、新的合唱思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日常的声音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长期的肢体语言性训练,这样才能够使合唱团队更加协调,作曲家所表达的意图更好地得到表现,也只有这样合唱表演艺术才拥有神韵,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陈春方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