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突破与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媒体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期,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为适应媒介传播分众化、小众化、专业化的趋势,在夯实专业通识教育的同时,逐渐开始进行类型化、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不断突破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层次丰富、方向多元的教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突破创新实践教学定位规范
一、目标明确、定位清晰
由于广播电视及音视频节目内容的细化、形态的变革、渠道的多元,新世纪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实用性和多样性上下足了功夫。新世纪,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上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有稿播音”与“即兴评说”并重。有稿播音教学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注重有稿播音的同时,更加重视播音主持人才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稿”“脱稿”“无稿”都能驾驭,使“稿”变为可参考的创作依据,而不是束缚和羁绊。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对播音主持人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轨,并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思维和语言训练为主的较为系统和有效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业界对评论、现场报道、采访、脱口秀等多样态节目的播音主持需求。二是“标准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互补。以往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以解决需求性为主要目的,比较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的多是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功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进入新世纪,在注重基础能力训练、标准化培养的同时,人才培养更加重视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塑造,突出个人的专长与特点,在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分专业运用方向课程教学,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打破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大力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在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上也更加鲜明。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培养新闻主播为主要方向,着力打造学生的采、写、编、播、评等新闻业务能力;上海戏剧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培养综艺娱乐方向的主持人为主,注重提升学生的演艺能力;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了礼仪文化方向、影视配音方向等课程。三是“实践技能”与“理论研究”结合。在注重本科播音主持技能教学、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研究生层次的理论研究教学,重视学术思维、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才,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全面业务素养,不断加强播音主持学科的理论基础,丰富学科内涵。
二、层次丰富、方向多元
新世纪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学历层次丰富、专业方向多元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播音主持专业不断完善学历教育层次,形成了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和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新世纪之后,两年的高职和续本学历培养层次逐渐取消,本科、双学位、研究生培养不断加强。在本科教学中,强化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分方向”培养的教学特色,即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分不同专业应用方向进行教学,如新闻播音主持方向、综艺主持方向、体育解说方向、影视配音方向等,增加了学生的实战运用能力,满足了一线实践的需求。双学位专业教学则更注重基础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使已具备某项专业知识的学生在播音主持业务上能快速提升,将其原有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有机结合,成为综合运用能力更强的播音主持人才。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培养发展得非常迅速,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提升,在类型上也丰富起来,有了学术硕士、专业硕士、艺术硕士的区分,学制上也分为三年学制和两年学制,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随着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不断增多,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稳步增长,研究方向划分更加细致、科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究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三、实践教学提升能力
媒体不断在发展变革,除广播电视外,网络媒体发展迅猛,从电脑端到移动端,从自媒体到网络直播,微信、微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媒体、公众号拓展着大众的意见表达渠道,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上手和实战的机会,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便捷。就学校教学来讲,播音主持专业历来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入新世纪,播音主持专业在已有鲜明的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思路,拓宽实践教学途径,不仅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式的培养方案,计算学分,而且也开始尝试与媒体合作,进行项目制教学,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云南电视台联合制作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新看点》中的新闻话题评论板块《主播新鲜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节目全部由在校学生担当主播,并完成选题、策划、采访、播报、评论、编辑等一系列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业务素养与综合能力。节目播出后收视不俗,成为校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典型案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也是对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创作活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目前在校生的实习实践课程基本分为四种类型: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项目实习。专业见习以观摩节目流程、了解行业概况为主,不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工作;专业实习可以参与节目制作,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收集素材、编辑稿件、采访、配音等;毕业实习与毕业分配相结合,是时间较长、参与度较高的一种专业实践,学生有机会直接作为节目主播完成节目制作;项目实习是较为灵活的一种方式,由学校组织、统筹管理,有计划地参与到节目录制中,根据节目需要安排学生参与其中。这些实习内容基本均纳入了正规的教学安排,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有总结,相较学生自发进行的业务实习更加正规、系统、有效。目前,很多高校都与各大广播电视媒体及传媒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的合作过程中,采用了“双导师制”,业界导师与学校老师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加速了学生的专业进步,提升了实习效果。
四、制定规范、保证质量
广播电视起步阶段,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只是经过了基本的业务培训就开始承担播出任务,因此出现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示范作用及审美功能的发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行业管理、业务评价的条例、规范,加强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与管理。2000年3月31日,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岗位设置,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日常管理,完善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工作;2001年12月31日,广电总局又了《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管理,提高节目质量。2016年9月,针对网络主播准入门槛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对直播播出资质、播出内容、播出人员提出了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
五、结语
进入新世纪,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为适应媒介传播分众化、小众化、专业化的趋势,在夯实专业通识教育的同时,逐渐开始进行类型化、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不断突破创新,开展模块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教育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课理论知识讲授与小课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纲举目张、循序渐进;教师示范启发和学生自我揣摩相结合,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学校模拟演练和业界实战真干相结合,明确差距、激发热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逐渐改变了以前在岗培训、边学边干、以老带新、快速上手的方式,使学生的专业基础更扎实、文化积淀更充分、业务特长更突出、实践能力更接轨、综合素养更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发挥,提高了播音员主持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颂:《回眸播音主持专业30年》,《现代传播》,2009年第1期。
2.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基于对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的问卷与访谈》,《现代传播》,2016年第4期。
4.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9期。
作者:喻梅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