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的危机与未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同时也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危机,人工智能技术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温情的不足。对“人工智能主持人”的来临,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免于淘汰。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主持
一、“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优势
(一)不受时空限制,快速处理信息
人工智能就是指由人类所制造的智能,也就是机器的智能。[1]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使得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甚至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能够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高速处理,将海量的信息进行清晰整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媒体行业的面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是形成了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播音主持的叙事和思维方式[2]。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主持人”能够快速地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面对突发新闻事件,“人工智能主持人”能够迅速地抓取有效信息进行播报,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播出去,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如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机器人仅用25秒便写下了全球第一条关于这次地震的速报,并通过中国地震网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推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不断应用,“人工智能主持人”也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播报,同时可以根据最新的新闻消息,进行实时更新。“人工智能主持人”将摆脱以往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困扰,快速处理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播报。
(二)摆脱生理限制,降低节目制作成本
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依靠的主要是“人”的力量。一条新闻稿播得好不好,一期节目主持得好不好,全都得仰仗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功底。但即使当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功底再好,如果遇到长文播送、超长直播,生理也会感觉到吃不消。一是长时间的说话,会导致嗓子沙哑;二是久坐主播台,人的生理需求受限。但是,如果能够运用上“人工智能主持人”,那么这个困扰将会打消。“人工智能主持人”能够摆脱生理限制,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工作,状态一致,同时也不会使得工作质量有所降低。目前,当遇到超长直播的时候,广播电视台常常是安排多位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轮班,以减轻播音员、主持人的生理压力,而人员的增加,势必会使得节目制作成本的提高。同时,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出现,将会使单纯播报新闻、天气预报等固态节目形式的人类主持从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更加具有知识文化含量、更加体现个人价值的脑力劳动中[3]。对于媒体来说,这将极大地降低节目制作成本。
(三)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度,增强节目的趣味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广播电视的播音和主持工作,都是依靠播音员、主持人来完成,但是无论专业素养多么好的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终究都是肉身凡胎,难免会出错,网络上疯传的“央视主持人失误集锦”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出现,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智能语音播报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中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这一技术“人工智能主持人”将能够准确地进行信息播报,2016年,东方卫视《看东方》节目中,由微软公司开发的AI系列智能人工机器人“小冰”出现在了节目当中,在节目中“小冰”通过事先编程得以利用女声进行天气播报,“小冰”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迅速抓取最新的天气数据,进行准确播报。类似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在2019央视网络春晚上也曾亮相,人工智能主播“小小撒”和主持人撒贝宁的互动,也使得晚会的现场气氛得到调动,增强了趣味性。
二、播音主持何去何从
(一)学校要改进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
目前,我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有二百余所,这还仅仅只是本科院校的情况,不包含专科学校,且每年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在不断增加。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对口的专业需求却并没有跟上,导致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出来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学生数量的迅速激增的同时,相应的师资力量却依旧十分薄弱,一些学校资源有限,不能够吸引到优质的师资,为解决授课问题,常常只好增添通识课,以求满足学生毕业学分要求。部分高校,授课教材老旧,授课内容单一,与市场脱节严重,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播音主持院校要改进学生培养模式,顺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要求来改进授课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解决好就业问题。
(二)学生要锤炼本领,增强基本功
主持人,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人”上。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只有锤炼好了本领,才能够轻松地走上工作岗位,免于被淘汰。白岩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取代性成正比。[4]”当前,许多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子,之所以一毕业就失业,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原因,另一方则是自身基本功不扎实导致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播音主持作为一门技术活,不是单纯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足够的,播音主持工作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拥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业务能力。试问,一个连基本的专业素养都不过关的人,用人单位又怎会聘任其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呢?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年轻学子,应该积极应对,学好专业知识,主动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找准好自己的优势特长,扬长避短,不应该心浮气躁,杞人忧天。
(三)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要心存危机,与时俱进
“人工智能主持人”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其言语冰冷、缺乏温情的特点也使得很多人对其并不是很能接受。我们之所以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是需要通过他们了解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需要通过他们达到共情。人民群众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能提供信息的机器,更需要的是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出来的信息的温度和个人的智慧。面对紧急情况,“人工智能”也许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化解危机,尤其是面对情感上的问题。譬如,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被采访对象表露尴尬,采访难以继续进行时,采访人一般都能迅速地反应过来,通过言语或动作等方式化解尴尬。而遇到这样的情况,冷冰冰的“人工智能主持人”是无法做到。“人工智能主持人”其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场景中出现,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媒介创新的产物,其发展方兴未艾,对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研究与探索,但“他们”的出现的确带来了一种激发作用,不断呼唤着现实中的播音员、主持人对工作本位的深度思考、观念更新和转型升级[5]。我们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只有始终心存危机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才能站稳脚跟,免于淘汰。
三、结语
在今天这个全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出现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挑战,给主持人行业带来了危机。我们不得不好好审视“人工智能主持人”这个看起来有些“异端”的技术产物。对于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院校而言,要趁早制定出适应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改革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提供业务水平。对于身处一线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而言,也要不断提供自身的综合能力,体现出人类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不过,我们也应该明了的是,技术本身是客观中立的,“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出现也给我们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机遇,只要充分地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优势,我们就能将“人工智能主持人”这个“对手”变成我们进行信息传播“帮手”。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J].科学通报,2017,62(22):2473-2479.
[2]李颖.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1):80-82.
[3]张易泽.智能时代主持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西部广播电视,2018(19):175-176.
[4]白岩松.白说[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
[5]翁佳.智能语音技术对播音主持专业与行业影响探究[J].电视研究,2017(12):57-59.
作者:易祺钰 单位: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红十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