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工智能下的高校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下的高校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工智能下的高校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对于那些具有重复性、程序性、结构化特征的工作,其可替代程度将不断扩大。而对于播音主持行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播报、虚拟主持人等领域的应用已日趋成熟,传统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将面临新技术浪潮的挑战。而对于设立播音主持相关专业的高校而言,如何在当下的行业背景下依然能够为社会持续输送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的专业人才?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应对迅猛的技术发展和行业更迭?本文将探究在人工智能的技术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现如今,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在为播音主持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播音员主持人未来的工作受到威胁。简易的“见字出声”的播音工作已被智能语音技术完全取代,这一就业市场已被占领。同时,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招生院校及招生人数的增多,播音主持专业从业人数增加、压力加大,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积累总结经验的同时学会创新发展,以不被人工智能的浪潮所击退。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在播主行业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包括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虚拟现实与应用、智能计算机与机器博弈等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生活、工业、能源、医疗、环境保护及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都已完成和行业融合及应用,正在推动着全球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甚至代替人类完成很多类型的工作,对于一些模式简单、重复性强的工作,人工智能已能够完全胜任。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能够让许多行业的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但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服务业、制造业等众多传统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原先的行业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而面临着失业的压力。对于传统播音主持行业而言,人工智能也已在多个方面完成了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相较于人类的“肉体凡胎”有着不少的天然优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突破人类的生理限制,在保证工作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能实现较低的成本投入。这些特性都能够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在传统播音主持行业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语音合成技术(TTS)、语音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已能够成功应用于语音播报、人声模拟、虚拟主持人等多个应用领域,能够满足交通导航、智能提醒、语音助手、资讯播报、节目主持等多种现实场景的需求。

(一)语音播报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语音播报,目前主要应用于形式要求简单,且需要提前预置内容的场景,如听书、简讯播报、天气预报等。自动化语音播报具有发音清晰、播报准确、即时性强、省时省力等优势,真正将人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人声模拟人声模拟是通过采集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的语音样本,或配置特定的音色、风格、语言特征等条件要求,以制作语音库。并通过字词切分、韵律处理、音段特征划分等手段优化输出效果,使合成的语音更加自然,达到定制化的人声模拟的效果。

(三)虚拟主持人由百度打造的AI虚拟主持人“小灵”亮相2019年的五四晚会,“小灵”基于3D建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模型。并借助海量的数据存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在现场与观众进行简单的互动。虚拟主持人的出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的另一大突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成熟完善,虚拟主持人将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场景,其主持过程也将更加生动、自然。

二、人工智能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其在播音主持行业的应用效果将日趋专业化、多元化、智能化,传统播音主持行业的地位必然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在此背景下,若要顺应趋势、拥抱变化,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思路,就必须从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应用特点出发,充分发掘传统播音主持的优势、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总结归纳在新技术、新时代、新环境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需要具备的新素质、新能力。

(一)提高应变能力人工智能虽然使虚拟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交互能力,但是虚拟主持人的“反应能力”仍需要建立在海量的数据存储及强大的算法之上,然而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虚拟主持人只能完成较为单一互动流程,面对主持中的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则需要设定必要的应急处理程序,即使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也无法使虚拟主持人具备面对任何不可预知情况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各类主持现场的掌控能力。对于主持人而言,任何主持活动的好坏都离不开于主持人的临场发挥能力和控场能力。主持人能够在突发情况前处变不惊、机警应对、灵活救场,这些是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无法满足的。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和主持控场能力,才能在虚拟主持人的“强势威胁”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增强情感互动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曾说:“机器人会替代我的体温、但不会替代我说话的温度。”的确,人工智能主持人虽“智”却不一定“能”。人工智能技术虽然确实能够应对一些有限的、可预知的场景,可是,播音主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项充分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而真人相较于人工智能则在此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能够有效地将观众带入其精心营造的情感氛围当中,观众却无法从机器和程序中获得等同的亲切感和专属感。所以,相比有人工智能加持的虚拟主持人,真实的主持人的主持过程可以是有“温度”的,可以饱含浓浓的人文情怀。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主持人唯有充分立足于自身优势,感同身受,想其所想,用心融化与观众之间的壁垒,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桥梁,为观众带来触动人心的观感体验,才能够切实维系主持人不可替代的位置。

(三)形成个性化风格虚拟主持人如今还处于努力模仿真人主播的阶段。对于一些主题明确、独树一帜的节目、主持人独特的主持风格早已和其主持的节目风格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比如,说起娱乐综艺节目女主持可能第一反应是谢娜,说起文化类节目女主持可能第一反应是董卿,说起新闻评论节目可能第一反应是白岩松。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他们的人格魅力、语言温度和功力往往是一个品牌,甚至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形象,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替代其软实力。而风格千篇一律、机械性、重复性播读的主持人只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因此,当代主持人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应该形成自身特色风格,打造品牌。

(四)丰富副语言在主持过程中,真实主持人的副语言,例如动作、表情、眼神、体态、服饰、妆容等可以拉近受众距离、强化传播效果、吸引注意力、增强情感共鸣[1]。真实主持人往往以受众为主体,而副语言则可以增强主持人的对象感和亲切感,让作为受众的人更易获得认同、尊重和存在感。虚拟主持人是程序设定的机器,它很难与受众保持密切生动的情感交流。它的身份属性纵然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但由于它缺乏生命力、表现力和播音主持活动仪式感,终究无法给予观众同等的节目效果和舞台尊重。

(五)自主创新人工智能可以赋予虚拟主持人对既定的、有限的主持场景做出恰当行为反应的能力,被动地进行相应语音的输出。而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探索和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瞬息万变的审美需求,所以,走在播音主持时代最前沿的,将一定会是那些勇于突破、自主创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们。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推动行业的迭代和发展。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工作的改革方向

从人工智能背景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来看,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只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特征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依托播音员、主持人的天然优势,不断发掘自身的差异化程度,势必能够保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对于简单的播音主持工作,智能语音技术下的产物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已经取代了部分播音员主持人,针对这一现象,播音员主持人的转型也是大势所趋。这就促使高等院校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时,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向智能语音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差异化的专业方向发展,例如新闻评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记者,等等。高校的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要适应新技术潮流,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对新技术的专业能力。

(一)有的放矢的培养方案——满足职业需求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对播音主持专业来说,语音、发声、表达等基础课程固然重要,但在人工智能的技术背景下,机器是完全可以胜任绝大多数固定的、重复性的播读和表达任务,而传统播音主持的培养方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单一、应用能力弱、可替代程度高、就业面窄等现象。对此,学校可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倒推形成有的放矢的培养方案。例如,可基于当下商业活动主持、会展解说、赛事解说、电台主播等职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礼仪文化等能力素质的培养,并开设相应课程,让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始终满足职业要求,紧随时代步伐。

(二)多维立体的教学内容——建立知识体系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若要具备应对各种未知的突发状况的能力,具备与各个层次的嘉宾,观众的对话沟通能力,便一定需要涉猎众多的知识领域。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新闻评论、议程设置等专业能力,还应该打破专业局限,汲取社会心理学、文史、传统国学、哲学、艺术鉴赏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学校应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多元立体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在后期的自主学习中对知识体系进行横向、纵向地延伸,从而搭建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可对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和打造个人I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真实丰富的演练场景——熟悉细分领域目前,人工智能能够赋予虚拟主持人的能力还不足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对于一些具有特定背景的,专业性、互动性强的应用领域,仍然需要具有对应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的真人主持来完成。而对于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准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来讲,丰富的场景式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场景模拟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众多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播音主持技巧,而趋近真实的场景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地感知不同类型的播音主持活动的流程规范和需要面对的各类情况,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具备更为突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四)积极主动的赛事组织——磨炼强大心态主持人的临场发挥水平高低往往会是一场播音主持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能够决定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行业价值是否能够臻至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境界的首要标准。而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临场发挥水平不仅和其从业经验、知识储备、文学素养等条件有关,还和其主持时的心态把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举办或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规模的赛事活动,来帮助学生在多次实践的过程中适应真实场景,了解他人优势,提升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并在成功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才能够磨炼出处变不惊的强大心态[2]。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传统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是巨大且深入的,同时也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当前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开设播音主持相关专业的高校有责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优势特点,从综合素养、知识储备、实战经验、心态把控等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行业竞争力,塑造学生作为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不可替代性,让学生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个行业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为行业及社会创造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

[2]薛慧敏.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专业心态分析[J].新闻战线,2015(17):131-132.

作者:李灿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