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

“汉字写就锦绣,音韵汇成河川。品读新春美景,感悟百味人生。”这是一年春节到来之际,全国唯一的对台湾广播综合性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台湾听众奉献的《书香流韵经典传情——壬辰年新春诵读会》栏目广告词。在这个特别节目中,普通话和闽南话播音员、主持人以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表达素质精心演绎中国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深情隽永的现代散文、当代诗歌,生动展现出中华经典文学作品勾勒描绘的中国年,为台湾听众的新春佳节平添了浓浓的中华情。而这期广播节目只是近年来对台文化传播大潮中,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增强对台文化传播感染力的一个缩影。

一、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与对台文化传播感染力

播音主持艺术的主要载体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尤其是有声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修养,也能折射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高低和社会风尚。随着两岸民众往来日益频繁,实现心灵的沟通、深化感情的交融将更加重要。文化的交流要比其他任何领域的交流都更为深刻、更为长久,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两岸关系的动力才能更加持久,两岸关系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经受风雨的考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促进两岸新文化交流也是对台传播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传播中播音主持艺术的感染力凝聚两岸民心是对台广播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两岸的语言具有深刻的一致性,两岸文化交流逐渐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习惯的融合、语言感受的共鸣更是日渐浓厚。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使用这些两岸共通的语词形式,将更好地增强对台传播节目的沟通和交流效应。除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所使用的语词形式是两岸民众相同的根脉,其所体现的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审美追求也将极大地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灵距离。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播借鉴了人际传播的亲和力、亲切感。对台传播中,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传递出胸怀天下、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扶正扬善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及和谐圆融、平淡悠远、深情隽永、气势恢宏的文化审美追求,都将深深根植于两岸民众的心田的中华文化情怀激发。对于两岸民众来说,根基于此的语言文化气质是两岸心灵沟通的纽带、是情感共鸣的桥梁,也是两岸民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火种。生动展现中华文化和两岸新文化的传播节目将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对美景和画卷的展示中、观念与意识的启迪中让台湾受众受到感动、产生感触和接受感染。

二、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增强对台文化传播感染力的几点思考

1、提升语言艺术功力,展现汉语文化之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功力,正如播音界泰斗张颂教授所说:“就是语言的功底和能力”。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语言功力主要体现为语言心理与表达层面,主要是“理解力、观察力、感受力、反应力、表现力、感染力、调检力”,以及语言的记忆力、想象力,当然还包括语言运用的功夫、造诣,语言内容方面的思想水准与文化含量,语言形式方面的文学性、美学意义等等。在对台文化传播中,不少广播节目以文学艺术语言的展现,引起台湾听众对于中华语言文化和其蕴含的文化传统的共鸣。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书香流韵经典传情——癸巳年新春诵读会》和《不变的DNA——海峡两岸“汇入诗流”朗诵会侧记》、《古厝新风2013春节特别节目》等。这些广播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以音韵协调、词语均衡、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好的传达了节目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神采;而在一些交流感、时代感更强的节目中,语言艺术的功力也会使节目的表达更为流畅,使台湾听众入耳入心。

2、体验语言的分寸感,解读历史文化风云

凡事总要有一个“度”。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作为一种再创作行为,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理解的语言的“分寸感”。两岸问题历史积淀深厚,有关内容一直是对台广播历久弥新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又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陆对台政策也随着历史的风雨变迁:从炮击金门的硝烟到和平统一的强音,再到今天两岸和平发展的兴盛局面背后一直存在的双方仍在小心迈步的探索,给对台广播传播两岸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传播要求。同时,作为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听众的地域环境和接受心态使得这种高要求落脚于广播节目中播音主持的语言分寸感:包括情感沟通的柔而不腻、对于问题交流的和而不同、政策表态的严而不厉等等。如《“九二共识”二十周年》系列节目的第一集,讲述了“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形成“九二共识”是两岸有关人士殚精竭虑、来之不易的重要成果,尤其形成的繁复过程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心血,但是节目的事实罗列需要节目主播细心体会,充分表达,才能真正让收听节目的受众感受到艰辛的过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努力。如:“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在最后一句的表述上,主播可以采用客观叙述的语气,切忌否定之意。因为节目核心内容表达的是后续的“九二共识”成果,基调应定义为平视两岸关系发展进程,还原体会历史真实,尽量不流露基于对立心态的情感色彩。再如:“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台湾当局‘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方面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而在这一句的表述上,我们要采取有进展的喜悦、未完全到位的淡淡憾意,为成果的形成预埋伏笔,而不能平白直述、淡然面对。精确到位的把握语言的分寸感,需要熟知政策、明确基调、客观判断表述事实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向台湾受众还原历史、积聚共识。

3、把握语言情绪调控,烘托节庆文化氛围

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和语言风格表达的传播情感对台湾听众有着来自人性的深深的吸引力、感染力。在节目中适时表达情感、引起共鸣会极大激起台湾受众对节目内容传达文化内容的接受和认可。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民族释放共同情感的触燃点,其蕴含的中华文化丰富内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社会惯性,时代沿袭,有些已经沉淀为民族性格和社会信仰。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以来,两岸共同的相关纪念与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春节的阖家欢聚、清明的供祭祖先、中秋的佳节思亲,是海内外所有华人的内心需要,也见证了海峡两岸的血脉情深。在节庆报道的对台传播中,主持人表达的思乡情怀、欢聚快慰、神祈虔敬可提高对台文化传播的效果,增强民族与文化的认同。比如在每年三月初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诞生之日,河南新郑都会进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大联播》中,主持人对于台湾政要人士的介绍充满对台湾乡亲的欣喜欢迎之情,以排比句式的层层推进、把海峡两岸同源一脉、慎终追远的真挚感情充分传递“:每年的拜祖大典都要邀请大量的海内外华人来参加。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参与到拜祖大典中来。丙戌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来了;丁亥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了;戊子年,新党主席郁慕明来了;己丑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了。庚寅年,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来了。他们在拜祖大典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辛卯年,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参加拜祖大典。”

4、紧贴语言时代感,分辨两岸语词变迁和差异

今天,两岸的社会风貌渐趋多元化,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了很多新名词出现。语言用词的新变化和两岸某些语言习惯的不同造成的说法各异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时刻关注两岸的新变化、两岸民众的新感受。特别节目《我在大陆这一年》中提到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成长过程:“林志轩说,他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草莓族’,但通过这次实习,他发现自己不但是‘草莓族’,而且是一只硕大的‘草莓’。为了不让自己的初涉职场交‘白卷’,他开始了自我反思。”生动的“九零后”流行词的使用和主持人略有夸张表情感的演绎,让人感到这组节目亲切的就像是微信上,海峡这边一名大姐姐关注的目光和调皮的表情。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出席“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络版上线与“两岸每日一词”常用小辞典发表会,扮起中文小老师说文解字,例如台湾说“聊天”,大陆讲“侃大山”,台湾常讲“口没遮拦”,在大陆却是讲“没有下巴”。逗得台下连连大笑。连政治要人都对两岸当代语言新名词做足功课、信手拈来,以交流情感、沟通两岸为己任的对台播音员主持人们何来理由不在语言时代感、贴近性上猛下苦功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年的长河;两岸统一是个美好的梦想,几代人为之殚精竭虑。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构筑统一的文化美景,有了积以跬步的努力,路在脚下,梦想就在手中。

作者:张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