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播音主持的交流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播音主持的交流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播音主持的交流感

摘要: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了。他们是广大受众的亲密朋友。中国广播电视从诞生到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直活跃于电波中和荧屏上,他们作为广播电视节目最积极最直接承上启下、传情达意的角色,作为广播电视节目连接受众最活跃最贴近的中介,为广播电视实现最佳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播音主持;交流感;广播电视

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了。他们是广大受众的亲密朋友。中国广播电视从诞生到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直活跃于电波中和荧屏上,他们作为广播电视节目最积极最直接承上启下、传情达意的角色,作为广播电视节目连接受众最活跃最贴近的中介,为广播电视实现最佳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出现为广播电视节目注入了自然、亲切、生动、活泼、人情味、参与感等许多因素,他们也是调动和发挥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现代传播的改革发展在不断赢得受众,处于传媒前沿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是人才辈出,但是这其中也存在有不尽如人意,有待改进的传播方式。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出时应“心中有人”而这个“人”更应是与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平等地位上的人。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善于了解受众心理,即把握分寸适当的对象感,这对于节目的播出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尽正确的传播方式呢?

一、为严肃而严肃,“冷面孔”对人

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尤其是新闻播音员,他们认为播出内容很严肃,所以就板起面孔,似乎觉得这样才符合内容的严肃性。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内容的严肃和表达上的亲切并不矛盾。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便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了,它每天报道的都是一些国内外大事,其内容应该说大部分是很严肃的,可是联播的几位播音员却并没有因此给人以“冷面孔”之感。我这儿所说的亲切并不单单指播音员的笑,亲切可以体现在语气、眼神、手势等等诸多方面,亲切实际上是给人的一种感觉。

二、为亲切而亲切,自我表现欲强

这样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是借“对象感”之名,在镜头前搔手弄姿,在电波中语气怪异。他们看起来似乎是为了显得放松自然,做出一些奇怪的表情动作,实际上只是为了引起受众注意,想让受众记住自己,但是往往“身与愿违”,受众记是记住他(她)了,可留下的并不是特别好的印象。其实,受众既是我们的宣传对象,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广播电视要联系受众,播音员主持人要贴近受众,首先必须接近受众、了解受众。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心里没有受众,不了解受众需要,不懂得受众心里,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枯燥无味强加于人的唠叨和让人厌烦的虚情假意。

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创作中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情,要求、愿望、情绪,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象感。它是播音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播音创作中重要的一环。

有了交流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播音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我们每一次播音都有不少受众在专注地收看收听,他们随着播音员思想感情的运动,产生着思想感情的共鸣。而这些又可以引起播音员主持人更强烈的播讲愿望,激发着他们更饱满的感情,于是他们和受众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互相激励、互相鼓舞的无形的“默契”,甚至可以感觉到在思想感情上有所交流。这样,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才会感到他们的播出是这样的有意义,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所说:“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必要”。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培养出一种恰到好处的交流感呢?我想至少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细致体会,感同身受

我们要想和听众观众拉近距离,就必须用我们的热情真心去和受众交流,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受众,要“功之于心,形之于声”。这就需要我们对稿件内容有明确细致的把握。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与稿件的共鸣之处,再由此找准自己的表达重点,做到“感同身受,有的放矢”这才能使我们的语言、动作、表情、手势符合播出内容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言”为我们的“心声”,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二)以情感人,亲切有度

以情感人,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说话要有人情味。所谓人情味,指的是能在受众心理上引起共鸣的东西。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人从不愿接受到愿意接受,从不敢苟同到承认赞同。讲人情味其实是一种说服人的艺术。西方新闻学者约斯特在谈到宣传艺术时曾说过:“最有效的一种就是所谓‘人情味’。这个东西,与其说它是理性欣赏的要求,毋宁说它是感情欣赏上的要求。” 其实,无论是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打动受众,只要合情合理,合乎人的常情,就能使人感到可信、可亲、可近。但是我们以情动人,亲切自然也有一定限度,超越限度就会“误入歧途”,像开篇所述那样。亲切变成媚俗,只能让人觉得虚假。

(三)副语言使用得当

对于副语言的运用,主要是针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电视艺术是一种视听兼备的艺术,副语言的使用将在“视”上补充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信息,拉近我们与受众的距离。副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使用好得当的副语言对我们把握对象感是大有帮助的。《别林斯基论文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才能的画家在画布上所作的风景必优于自然中任何美妙的景色。为什么呢?因为在画幅中,没有偶然和多余的东西,所有的部分都属于一个整体,一切趋向于一个目的,一切都有助于形成一个美丽的、完整的、独特的东西。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也应在播讲目的统一下,去掉如:“眼神散乱不专注”、“表情呆滞无生气”、“体态轻浮不大方”、“服饰华丽不朴实”,等有碍于和受众进行交流的副语言。让我们所使用的副语言能够和有声语言一起为播出服务,为受众服务。

我们的副语言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播出的,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一件衣服,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有可能使受众感到“满意”“喜欢”抑或是“烦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副语言不给我们的播出“添乱”呢?我想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整齐的穿着打扮。

2.朴素而不土气的空间氛围。

3.大方而不小气的体态。

4.文雅而不俗气的眼神。

5.真挚而不做作的表情。

6.亲切而不亲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赋予广播电视严肃的使命,标新立异乱用副语言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风度向高尚规范的品味靠近,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四)苦练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广大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扎实的基本功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对象感自然也不例外。语言基本功是我们进行语言创作的基础,没有它,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基本功不扎实,不仅无助于我们把握对象感,而且还将对传播效果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任何一个从事播音工作的人都不应对基本功的训练有丝毫的懈怠。

总之,在广播电视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频道的增多节目的丰富,受众的品味

也越来越高。“什么都看都听,一看一听到底”的受众如今是越来越少,对对象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受众需求,把握受众心理,有助于我们办出更好、更受受众欢迎的节目。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无论什么时候,“尊重受众,服务受众,引导受众,贴近受众市远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所以,我们对交流感这个问题也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使我们和受众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王建生.电视报道手段与主持人亲民形象[J].现代传播,2008(5).

[2]刘庆龙.主持人媒体形象优化[J].新华月报(天下),2006(10).

[3]张颂.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4]赵丹丹.试论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33-34.

作者:李旭光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