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叶包装设计中扎染艺术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叶包装设计中扎染艺术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叶包装设计中扎染艺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生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使用性、功能性的包装设计逐渐向富有特色、具有创新特征发展,这也成为设计师不断努力的方向。扎染艺术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可以追寻到“足迹”,但中国的扎染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到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在阐述中国扎染定义、起源与发展、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扎染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扎染艺术魅力的同时,推动贵州茶叶行业的发展,从而为贵州的攻坚脱贫助力。

关键词:中国扎染艺术;茶叶包装设计;应用;助力贵州脱贫

一、中国扎染的概述

(一)中国扎染的定义扎染艺术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可以追寻到“足迹”,但中国的扎染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有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以中国扎染艺术为研究方向探讨其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扎染,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绞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染缬工艺,现存考古发掘的实物是分别在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和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挖掘的“北朝红色绞缬绢”和“棕色绞缬绢”[1]。据史料记载,宋朝人胡三省在1286年编著的《资治通鉴音注》一书中,把“缬”描述为:“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元色,余则入染色,其色斑斓,谓之缬。”[2]由此可见,中国扎染工艺是在棉布、麻布等织物上创造出一定的花纹图案造型,有句谚语“针当笔、线当墨”,具体地讲,将织物用一定的针法、绕线等不同技法缝成一定造型,或直接用线绑扎,再拉紧捆牢织物,染色时未捆扎处易上色,而折叠的地方不易上色,进而产生独具一格的晕染效果。扎染艺术是基于扎染工艺之上,将扎染过程中的染色艺术、缝扎纹样与艺术处理效果作为视觉审美艺术。扎染来源于生活,与普通大众的日常作息密切相关,它正是在生活实用物件满足之上注入精神情感,用图形表现时代风貌,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品德与创造力,是一种集功能性、实用性与审美性三者完美统一的民间工艺美术[3]。

(二)中国扎染的起源与发展最早记载扎染的史书是中国隋代刘存之撰写的《二仪实录》,书中写道:“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4]扎染在中国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东晋时期的“绞缬印花绢”是现存最早的中国扎染实物。而到了唐朝,扎染已达到鼎盛,“青碧缬衣裙”成为唐朝时尚的基础样式。但是,由于扎染制作工艺繁杂、耗时费力,因此北宋朝廷下令禁止制作扎染,造成了扎染工艺的没落,除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扎染技艺外,在社会上已基本消失。从明清至民国时期,普遍出现了居家扎染,周城和喜洲成了名副其实的扎染工艺制作中心。

二、中国扎染的艺术特征

(一)中国扎染图案特征采用提炼、概括、升华、典型化等表现技法,去装饰扎染图案的造型,并融入日常生活的记录、美好愿望及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的符号,进而设计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五彩纷呈、完满的民间艺术图案造型。扎染花纹图案是对自然形态进行了凝练、概括与升华,不仅保留了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还展示出了扎染装饰图案美的韵味[5]。扎染图案题材主要分为动植物类、几何图案类、自然景观类、宗教题材类、人物类等。典型的传统植物纹样有山茶花纹、石榴纹和桃花纹等,动物类以鱼、毛虫花和蝴蝶纹等为代表。扎染图案属于平面构成的范畴,常见的有连续、单独、对称、综合纹样等。不同的复合的图案造型给人以鲜明的律动感和可爱的装饰风格。

(二)中国扎染染色特征染色是扎染工艺中重要的一个程序,扎染扎结的效果主要依靠染色来呈现,传统浸染多采用草木染,使用天然草木染料如板蓝根、栀子、石榴皮、苏木、红花及虎杖等植物的溶液。捆扎技法和染色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扎染的染色技法基本分为单色染色法、多次浸染法、套染法等。扎染色彩主要以蓝靛(板蓝根为主要材料)作为染料带来的蓝白交相呼应的色调为主,也有其他草木染料形成绿色、橘色、褐色等色系。扎染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色彩的多变、肌理的表现、独具特色的晕染效果,变幻莫测的细节特征。

(三)中国扎染技法特征传统的扎染是捆扎和染色合二为一的工艺,它用绳、线、夹子及夹板等辅助工具对所染织物经过缝、绑、捆、包、扎等工艺。扎结时力道的不同使扎结的效果有松紧区别,使纹样图案的表现形式具有虚实的变化,给人留下无尽的艺术想象空间。将预设的扎染图案造型以上述形式固定起来,浸染采用冷加工和热加工过,采用哪种,主要看染色的对象及想要染出的效果决定的。脱浆、染色,需要重复20多道工序,纺织物的颜色也会随着浸染次数的增多而变得更深。经过反复多次浸染之后,再取出来进行漂洗并晾干,拆掉缬结、整合熨平,就制作成了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6]。

三、中国扎染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扎染工艺会遇到一定的技术难题大多数现代茶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产品经营,而茶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中国扎染艺术元素却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中国扎染艺术的设计。一般情况下,茶企缺少那些拥有较高中国扎染工艺的设计人员,而普通设计师在茶叶包装设计时又不能将中国扎染艺术的内涵真正融入当中,这对当前茶企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其次是包装生产过程,由于包装是在工厂大批量制作,容易出现包装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中国扎染艺术的意境表达。最后是包装材料的选择,中国扎染艺术一般多用棉布、绵绸、灯芯绒等,因此,外包装设计时需要考虑茶叶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及思考借助其他材质辅助,这是在做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二)在茶叶包装设计时融合中国扎染工艺会遇到一定的创新难度创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扎染工艺存在创新方面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茶产品与扎染工艺的融合问题,种类过多的茶产品会使中国扎染工艺的元素在适合茶产品时出现选择困难,包装设计上不能背离中国扎染艺术图案的情感表达,也需要紧扣其主题思想脉络。当然把合适的扎染工艺元素融入茶产品设计中,是设计师创新能力与工艺技巧融合的一个考验。其次是中国扎染艺术与扎染工艺的情感共鸣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消费者对扎染图案与茶产品搭配效果的情感共鸣与审美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茶叶包装设计的评判标准。将一种思路或模板应用于多种茶产品,是无法持久发展的,此时就需要设计师深入研究和挖掘茶叶包装设计中扎染艺术的情感表达,并不断地更新与创新。

四、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扎染艺术的具体措施

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扎染艺术体现在技术和创新两个方面,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可持续发展就能得以实现。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茶叶包装进行简约设计目前我国一直在提倡绿色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而茶企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发展理念。首先,茶文化表达的就是沉稳、内敛,因此扎染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上应尽量做到简约,这样才能与茶文化的内涵想匹配。简约不单是茶文化和扎染艺术的文化传达,更是践行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的反对浪费、注重环保[7];其次,在扎染艺术传达绿色发展理念的方面,可以在设计中国扎染艺术图案时,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元素,通过中国扎染艺术文化元素和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思想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最后,就是将包装设计当中的中国扎染艺术所表达的思想理念与当地文化、社会热点与社会痛点适当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

(二)加大技术投入首先,要加大当地特色文化及工艺。以贵州为例,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茶山覆盖面积比较大的省份,同时也是出茶量较多的省份,但是结合当地特色工艺来进行设计的贵州茶叶包装并不多见,贵州的蜡染和刺绣响遍全球各地,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若“强强联合”也将能够成为贵州最实用的名片。本文选取扎染艺术,虽然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和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众所周知,但贵州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染料,黔东南地区政府也对扎染艺术和蜡染工艺等传统民间艺术大力支持,因此茶产业和扎染民间艺术不断联系结合,并对扎染工艺的技术继承和创新,将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茶企可以加强与中国扎染艺术传统艺人的合作,并培养中国扎染艺术后继人才,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同时,引进国外扎染艺术人才时,不仅需要有着高超的创作水平,还要对茶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把扎染艺术的精髓与茶文化的内涵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出有文化底蕴的包装。

(三)提高创新能力据文献资料显示,扎染工艺更多地是应用在服饰上,而应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比较少见,笔者认为将扎染艺术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中就是一个创新。图1和图2为笔者设计的两款运用扎染艺术在茶叶产品包装中的创意。图1的设计理念:此款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莫奈的油画作品——《睡莲》,利用扎染的工艺艺术,打破了常规的设计思维,没有应用常见的蓝底白花,没有具象的图案,采用意象的设计手法。虎杖、槐米等主要的纯天然植物染料,染出绿、褐相间的不规则图案出来,粉绿色意象茶叶的图案围绕四周,给人以无限遐想,褐色寓意绵柔四起黄、红色的茶汤,给人以绵延悠长、回味无穷的感觉。图2的设计理念:每年初春的都匀螺丝壳都会有很多人前来,采茶、观赏风光亦可,因为螺丝壳不仅是茶山也是景点。清晨,勤快、忙碌的人影随处可见,每每此时呈现出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也正是此设计的灵感来源点之一。利用扎染的工艺艺术,打破了常规的设计思维,没有具象的图案,采用意象的设计手法。图中的浅绿是主色调,寓意茶叶的色调,并代表生命与希望;中间部分有黄绿色系和白色,代表着茶叶与水相融合的喜悦;左下角的水滴状,寓意一直聆听着茶叶与水相融后的故事,绿茶的清香将不言而喻。因此,想让要扎染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闪烁出新的光芒,不仅要继承发扬它,还要吸取国外扎染工艺艺术的精华并添加新元素加以创新。不断以新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不仅能在中国市场上应用,还可以将这些带着中国扎染工艺设计包装的茶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五、结语

中国的扎染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到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本文在阐述中国扎染定义、起源与发展、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扎染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一些具体措施。然而,把中国扎染艺术与茶叶包装设计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和产品是比较少见,本文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中国扎染艺术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将成为现代茶企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扎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将为贵州茶叶行业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从而助力贵州的攻坚脱贫。此外,运用刺绣、蜡染艺术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黄钦康.中国民间织绣印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64.

[2]杨建军.扎染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3]刘晓俊.扎染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8.

[4]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5]郑禹舟.民间扎染图案在服饰中的传承与应用[J].西部皮革,2020(13):76-77.

[6]豆锅.带你走近古老而又前卫的艺术——扎染[EB/OL].[2018-08-02].

[7]王静.茶叶产品包装平面设计中渗透山水画艺术[J].福建茶叶,2019(1):122-123.

作者:刘秋雅 范乔 单位: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