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摘要:20世纪早期,俄国获得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铁路的特权,中东铁路的修建,致使大批俄侨纷纷涌至哈尔滨,其中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俄国侨民以及俄侨音乐家们把西洋音乐带到哈尔滨,他们通过各种演奏活动、音乐学校的教学活动传播西洋音乐艺术,为西洋音乐文化在哈尔滨乃至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俄侨小提琴艺术在哈尔滨早期的音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重点对俄侨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进行研究,希望透过俄侨小提琴艺术的演奏与教学背景能够为哈尔滨音乐之都地域化小提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俄侨;小提琴;哈尔滨;传承

一、哈尔滨的俄侨小提琴艺术

19世纪末,沙皇俄国通过《中俄密约》,获取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中东铁路1的修建,致使俄侨建筑大军纷至哈尔滨,据1921年的人口统计,俄侨占当时哈尔滨总人口数量的63.7%,由此俄侨把哈尔滨称为侨民首府。俄侨起初只为休闲而进行音乐表演的娱乐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在哈进行正式的、形式多样的公开演奏、与之同步进行的还有专业化音乐学校的创建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各国间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20世纪早期在哈尔滨的各演出场所、俱乐部、音乐学校等地2,随处可欣赏高水平的独奏、独唱、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芭蕾舞等演奏艺术形式,俄侨音乐家们凭借高水平的演奏艺术、经典的音乐作品、专业化的音乐教学把俄罗斯传统的音乐艺术带到了哈尔滨。俄侨小提琴艺术在哈尔滨早期的音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俄罗斯小提琴艺术世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与引领性3,来哈的俄侨小提琴家代表人物特拉赫辛伯尔格、希菲尔布拉特、R.托诺夫正是俄罗斯小提琴乐派的传承人,此外,来哈的俄侨小提琴演奏家戈尔德施京先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中提琴演奏家В.И.普尔克拉别克,曾在捷克音乐学院O.舍夫契克门下学习小提琴演奏,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哈尔滨开展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活动。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小提琴艺术同样吸引着各国的小提琴演奏家,“中东铁路”的建成也为他们来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来哈开独奏音乐会的小提琴家们比比皆是4,如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E•津巴里斯特、亚沙•海菲茨……。以俄罗斯小提琴学派为主的多国小提琴教学模式,多种风格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多国小提琴家交流演出等元素的构成,在哈尔滨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俄侨小提琴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环境下,俄侨小提琴艺术呈现于哈尔滨,俄侨优秀的小提琴家们在音乐厅、俱乐部、娱乐场所等地演奏具有俄罗斯风格、欧洲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学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小提琴课程的教授,他们通过演奏与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使得俄侨小提琴艺术在哈尔滨得以传播。

二、俄侨小提琴演奏艺术研究

俄侨小提琴艺术演奏活动的开展体现在多样化演出形式之中,包括有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多样的室内乐的演奏,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等各种演出活动。俄侨著名的、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主要集中于当时新成立的交响乐团5之中,20世纪早期的哈尔滨交响乐团上演过多部经典的交响乐作品、歌剧作品,如1908年演奏柴可夫斯基的1812庄严序曲、鲍罗丁的第五交响曲,1911年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1927年首演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可以说几十年间交响乐团培养了多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员,如有特拉赫辛博尔格,沙耶夫斯基,希菲尔布拉特、戈尔德施京等人6。多样化的室内乐演奏因其演奏形式的简单化,具有轻松的音乐性质,是侨民们经常组织上演的主要音乐表演形式,室内乐的演奏轻松、愉快,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当时的年代备受侨民的青睐。俄侨小提琴家也同样组织具有代表意义的室内乐演奏组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俄侨室内乐组合有:1.以小提琴家特拉赫金伯尔格为首的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组合、2.以小提琴家戈尔德施京为首的钢琴三重奏室内乐组合。20世纪20年代,先后以著名小提琴家希菲尔布拉特、特拉赫金伯尔格为代表的弦乐四重奏组成为哈响室内乐经典组合,自1932年11月29日第一场重奏音乐会开始,演奏了巴赫、舒伯特、杰比尤西、柴可夫斯基、阿伦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经典名作7。直到1942年,四重奏组在哈尔滨举行了百余场音乐会。为了更广泛传播室内乐艺术,在弦乐四重奏基础上加入五重奏、三重奏、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等演奏形式。小提琴家У.М.戈尔德施京、钢琴家迪龙、大提琴家斯图宾组合的钢琴三重奏室内乐重奏组同样活跃于哈尔滨的马迭尔宾馆、铁路俱乐部等演出场所,因为钢琴的加入,该重奏组合演奏形式更为多样,除经常上演的钢琴三重奏室内乐外,还演奏小提琴与钢琴或是大提琴与钢琴的二重奏等室内乐作品,如《阿连斯基的d小调三重奏》,《尼古拉耶夫的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等作品,同时在他们创建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中开设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12人重奏班,进一步丰富了室内乐的演奏形式,对于室内乐艺术传承与普及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俄侨音乐学校小提琴教学研究

随着俄侨在哈尔滨居住时间的延伸,俄侨每一位子弟都需要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为此俄侨在哈尔滨先后成立音乐学校,独具代表性的有: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哈尔滨音乐训练班,每所学校的小提琴专业教学都各具特色。1.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于1921年5月在哈尔滨南岗大直街哈尔滨商务学堂内成立。第一高等音乐学校小提琴教学模式完全照搬俄罗斯音乐学校进行,办学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采用分班制,因材施教:学校学制六年,设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无论年龄大小,通过考试分配到相应程度的班级中学习;2.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相互结合:学生除学习主课外,还要学习音乐史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声乐课、和声课等音乐理论课。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演奏;3.对于实践演奏的重视,小提琴专业教师、学生都要定期举办实践音乐会来增强实践演奏水平,进入高级班的小提琴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室内乐、合奏课的训练。2.哈尔滨格拉组诺夫音乐学校: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创建于1925年7月,校址在今通江街86号,现如今仍然保留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小提琴家戈尔德施京、钢琴家迪龙、大提琴家施贝尔曼组成的钢琴三重奏组合活跃于哈尔滨各演出场所,他们创建了以俄国著名音乐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格拉祖诺夫的名字命名的高等音乐学校。该学校小提琴教学特色是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演奏中去,大大提高学生舞台实践演奏能力,加快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学校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组建的12人重奏班,以此为基础在哈尔滨各音乐场所进行多场次的演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演奏水平。1931年举行了一系列室内乐系列音乐会:莫扎特175周年室内乐音乐会;舒曼的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四重奏作品音乐会、贝多芬奏鸣曲专场音乐会等等。3.教会合办的音乐训练班音乐训练班的小提琴教学特色是:1.教学大纲依照俄罗斯音乐学校来进行,但办学宗旨主要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水平,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学校开设晚间授课,极大方便于中国学子以及成人学生的学习;2.学校设施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教师严谨的授课态度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吸引众多学子的求学;3.通过多场次公开与非公开的世俗音乐会、宗教音乐会、以及形式多样的7《哈尔滨西洋音乐史》p.171。实践演奏从实质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学校通过定期举办的公开音乐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四、哈尔滨俄侨小提琴艺术的影响与发展

哈尔滨俄侨小提琴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各所音乐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在传播西洋小提琴音乐文化的同时,他们的演奏水准、教学水平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可以说是哈尔滨的土壤孕育了俄侨小提琴艺术。铁路交通的便利、哈尔滨独有的音乐氛围吸引了众多小提琴家来哈尔滨举办独奏音乐会,各国来哈尔滨开音乐会的音乐家比比皆是:来哈尔滨演出的俄侨艺术家们,有些是邀请而来,有些是闻讯而来,也有是路径此地进行演出。哈尔滨艺术文化之城的美誉享誉国内外,能够在哈尔滨进行演出,对于艺术家而言极具代表性与荣耀感8。俄侨各所音乐学校中独具特色的教学不仅仅培养了众多俄侨子民,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中国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他们为哈尔滨乃至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发展做出贡献。试看今日,哈尔滨这座带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音乐名城,依旧散发着异国风情的音乐气息。近年来,俄罗斯以及国内外优秀演奏家、演奏团体来哈的交流演出,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大赛……,都在为哈尔滨音乐事业的发展、哈尔滨音乐艺术的传播与发扬,哈尔滨音乐之都的塑造贡献力量。通过对于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梳理与呈现出哈尔滨俄侨小提琴艺术家们为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透过俄侨小提琴艺术背景能够为哈尔滨音乐之都地域化小提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探索方向。课题项目:此课题得到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课题规划项目的支持,课题名称:《中国•哈尔滨早期俄侨弦乐艺术发展史研究》,课题编号:2015A012。

参考文献:

[1]刘学清、刘欣欣,《哈尔滨西洋音乐史》[M].2002年4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2]刘学清,《小提琴教父-特拉赫辛伯尔格》[J].2010年3月.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

[3]刘学清,《哈尔滨交响乐团百年1908-2008》[M].2008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何艺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