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文化语境中的农村题材戏剧编撰视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文化语境中的农村题材戏剧编撰视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文化语境中的农村题材戏剧编撰视野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剧本编撰摆脱了程式化的二元矛盾对立体,也不再以阶级斗争或塑造英雄为单一线条。一些作品对农村改革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剖析;一些作品关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道德风貌和人际关系的微妙转变;还有部分作品对农村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全新的创作视野和表达方式反映出多元、现实、质朴的农村风貌,激发了充沛的创作热情,也使观众得到审美满足。

关键词:戏剧编撰农村题材新视野多重类型

中国有着浩瀚久远的农耕历史,在农业文明滋养中繁衍生息的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的智慧,也让淳朴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从古至今,农村流传着许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人文轶事。特色化的生活习俗、审美观感、人际关系更深远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蜕变。20世纪以来,中国的戏剧剧本编撰从萌发逐渐步入成熟,在面世的作品名录中,农村题材作品的数量占据着极为庞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题材类型也丰富多彩。在新时代创作风潮的引领下,农村题材戏剧形成了全面的推陈出新,找到了与以往不同的路径方向。

一、对改革问题的深层文化剖析

长久以来,农村题材戏剧的一个重点编撰方向便是由贫富差距形成的对立,进而产生不对等的社会矛盾。因此,如何通过改革引导农民摆脱贫穷,走上富裕的道路是现当代创作中一个长期的话题。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农村面貌已然旧貌换新颜,今天的农民也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题材戏剧需要推陈出新,不能固守几十年前的思维,必须深入农村实地采风考察,切身感受今天农村在致富过程中新的矛盾节点。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今天农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重新观察过后,剧作家们如梦方醒。今天的农村在改革过程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自变,其间所经历的种种经验、教训、困惑、纠结,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时不同人表现出的淡定、贪婪、疯狂、怯懦,均形成大小不一的社会矛盾体,其中的百般滋味恰如一个个活生生的精彩剧本。在抛弃以往二元对立的“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后,眼前的农村题材剧本编撰拥有一片美好的“现实主义”世外桃源。剧作家陈彦敏于1990年创作的眉户现代戏《九岩风》,讲述了村支书潘月明抵制矿主,卧薪尝胆扶植栽培新人大学生木秀林,带领村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开拓新路,最终使乡村走上致富之路。作品中虽涉及正反角色,但与以往作品题材最为重要的区别在于:剧本不再一味渲染村民的孱弱和无知,而是以现实主义的精神揭示改革过程中村民的觉醒、求索、抵抗、坚韧。新题材允许弱势一方犯错,并详实记录了知错改错的过程,这样的戏剧创作精神如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无独有偶,唐建华创作的彩调剧手稿《凉水井》也有类似的戏剧特色。桂北山区的村主任为求致富,带领村民种植金橘,由于市场供求信息出现差错,导致丰收的金橘没有销路,全体村民与村主任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外地经商的村主任儿子为挽回父亲形象,帮忙寻找销路,却将自己拖入泥潭。几经挫折之后,局面渐渐打开,村主任儿子在摸索中发现了金橘产业的重大商机,卖掉了城里的公司,回乡带领群众重新创业。这一剧本彰显了苦尽甘来、破茧成蝶的戏剧内涵。现实意味浓烈的戏剧情节对改革重新定义:改革不是战胜保守或黑恶势力就能成功的,而是在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顽强求生,最终才能柳暗花明。这部作品体现了农村群众对贫困生活的挑战,也是对自我的挑战。新农村题材戏剧剧本编撰所呈现出的改革主题是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它将改革的过程无限放大,让观众清楚看到其间发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羁绊。深刻的文化反思洞察改革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思维、意识、习惯等因素造成的现实困惑。

二、对农村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问题的新探

20世纪短短百年的时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战火洗礼、政体更迭、文化变迁、经济转型。这些变化在大中型城市缓慢推进,但在农村群众的意识形态中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当市场经济大潮彻底打破了农耕文化的平衡时,大量文化信息元素在短时间内迅速冲入农村文化群落中。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人自身的完善和进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人心人性的阴暗面。这一类型的戏剧剧本编撰主要涉及到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两个维度:社会层面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焦点问题,体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明碰撞中出现的共性症结。房纯如和杨舒慧创作的《富有的女人》描述了宝山村改革精英何凤英在致富道路上重利轻义,不惜用卑鄙的手段骗取村民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利欲熏心。在她的侵蚀下,村委会主任也逐渐变得腐化,用权力为金钱开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村民张汉杰,用诚信和正义感坚守着朴实的农村传统美德,也用默默无闻的坚毅品质在温暖和拯救那些堕落的人性。1990年创作发表的剧本《闹龙舟》则体现了农村人际关系中的不正之风。还有唐建华创作的《我是你爸爸》、《留守妻子》、《全家福》等作品,将戏剧矛盾聚焦于农村前往城市打工人群的农村家庭问题,将“留守亲属”的困惑和痛苦从多种戏剧维度阐释。个人层面主要是针对具有个案特征的戏剧故事,深刻表达个人道德观、价值观和情感观的新时期变化,并以小见大形成启发。比如:曹宪成创作的《民以食为天》讲的是农村妇女姚赛花等人不甘在农村过平凡的生活,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出走之后才发现都市生活的无法驾驭,经历了欺骗、虐待、羞辱之后,身心俱疲地回到农村,选择了重新回归家庭。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二月天》和《啊!乔老板》等作品中。这些创作题材共同的特质在于:在农村改革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人的道德品质被城市社会风气中的有害思想毒瘤侵染,误入歧途的农村人无法坚守传统道德品质,因此饱受身心伤害,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类农村题材戏剧作品中,没有大开大合的改革浪潮,也没有对英雄人物的歌功颂德,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和客观的观察,对新社会环境中农村群众的心态变化和道德标准进行深刻的反思。作品在竭力讽刺和批判的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发人深省。

三、对农村民俗风情本貌的再解读

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收获了无计其数的果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孕育的精神摇篮。在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长河里,农村的民俗文化姿态万千,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感和生活智慧,并缔造出无数的文明奇迹。在现代戏剧领域中,创作者竭尽全力的在编写故事,构思矛盾对立面,不遗余力地虚拟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但在此过程中却疏漏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根源,这就是农村文化风情自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之所以有不计其数的剧作家将戏剧创作环境设置于农村,是因为在这片具有独立个性的文化土壤中,存在着与城市文化截然不同的气质面貌。当地理色彩、民俗点滴、人文景观三者合为一处时,传统文化的灵动气息焕然新生。剧本中那些充满机趣的俚语、歌谣、小调,和时常破费大量笔墨来渲染的婚丧嫁娶礼仪、社火、庙会、堂会,正是农村民俗风情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从另一角度而言,现代化进程的腾飞不能以消耗农村的传统文化遗藏为代价,更不能因逐利而忘本。戏剧作品对农村民俗文化的详实书写,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功能的文化保护传承方式,可以在意识形态上起到教化和督促的作用。在作品《故乡人》中,对布依族山寨的文化风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将各种元素通过视觉和听觉层面娓娓表达。夏志新编撰的《哈尼姑娘》取材于云南哀牢山金竹寨哈尼族部落中发生的故事,作者以特有的艺术手法塑造出观众罕见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健康乐观的态度,使人们领略到红河岸边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除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惊艳,质朴的汉族民风同样在戏剧作品中时常出现。王正编撰的《秧歌浪漫曲》就以特有的汉族民间舞蹈秧歌为戏剧导火索,讲述了花轿村村民无法割舍的秧歌情结。村民将生活的苦辣酸甜全部融入到秧歌事业当中,秧歌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也将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连结在一起。此类作品还有根据肖江虹小说改编的同名作品《百鸟朝凤》和孙建业编撰的《勾魂唢呐》。这些作品或是带有明确的地标性,或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情,在戏剧主线脉络中埋藏了丰沛的文化隐线,用全新的文化解读手法,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农村民俗文化的真、善、美。新文化语境中诞生的农村戏剧作品,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具有个人独立创作习惯的语言方式向“创作源于生活”的名言致敬。农村在经济领域的弱势地位并不代表在文化层面的低人一等,特有的艺术素材五光十色,取之不尽,并以强大的魅力熏陶感染着城市人的内心情感。优秀的戏剧作品必须脚踏实地的观察农村,了解农民,以尊重和关爱的语态贴近这方土地。这是时代赋予的全新主题,也是中国戏剧创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许昳婷.戏里戏外:中国现代话剧观念的艰难抉择[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50-52.

[2]程凯华,李婷中国现代农村题材小说史:1917—1949[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5:24-27.

[3]杨涵.从理解作品到表达作品———试谈戏剧台词艺术的创作过程[J].四川戏剧,2017(2):120-121.

[4].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52—153.

作者:田竞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