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可拆卸包装中留青竹刻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可拆卸包装中留青竹刻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可拆卸包装中留青竹刻的应用

摘要:目前,多数产品的包装在使用后都会被丢弃,出现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违背了绿色设计理念。为此文章以绿色设计为基础,通过可拆卸再利用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融入可拆卸包装中。以期增加可拆卸包装的文化价值,促进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留青竹刻;可拆卸包装;应用

1留青竹刻概述

留青竹刻是竹刻的一种形式。留青工艺是将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留用,作为雕刻出来的图纹,而后再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让整个雕刻图形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即为“留青竹刻”。我国各地留青竹刻的风格表现虽都受中国画的影响,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题材的选用也各有侧重,有偏向于植物花卉的题材,也有偏向于人物动态,飞禽走兽的描绘,雕刻刀不同,造型也不同,这也使得留青竹刻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植物花卉多选取荷花、兰花、梅花、菊花等等,徽州竹雕多为人物生活场景的题材,或者飞禽走兽的鸳鸯、白鹭、黄莺等等。竹刻题材的选用也相似于中国画的题材,既能寓意吉祥,又能体现人优秀的品格[1]。留青竹刻的制作工艺虽然繁琐复杂,但其艺术效果的表达却引人入胜,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危机,新一代的年轻人鲜有愿意去继承,其市场占有率也较低,对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新奇的方式与方法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拥有艺术价值的同时也需更具实用性。

2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意义

可拆卸包装是本着包装再利用的原理,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将留青竹刻应用于可拆卸包装中还能增加包装的使用功能、艺术表达、文化功能等。留青竹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工艺性、实用性等传统文化价值。留青竹刻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竹刻中所体现的民族元素是其他雕刻无法替代的[2]。将留青竹刻应用于可拆卸包装中,如果恰好该消费者是留青竹刻的爱好者,还能增加产品的销售率,而可拆卸包装设计产生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留青竹刻也可以通过产品的知名度加大留青竹刻的文化传播,通过可拆卸包装的趣味性,慢慢的加深消费者对竹刻的深入了解。产品功能相同,消费者则会选择更有意义的包装来购买产品,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包装本身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其产品的与众不同。

3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思路

可拆卸包装有很多种再利用的方法,包装在满足其基本功能后,本着资源循环利用的观念对其增加一些设计,而赋予其新的作用和功能,但也不能为了再次利用而过度设计。可拆卸包装设计在可拆卸的基础上既满足了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通过拆卸重组又满足了其他功能。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一是从功能角度入手进行设计,满足消费者的实用性需求;二是从结构角度入手进行设计,满足产品美观性的需求。

3.1从功能角度出发满足实用性需求

从可拆卸包装的功能角度出发,可拆卸包装的再利用可融入于产品的一部分进行整体化设计[3],也可以把包装作为单独的个体进行独立化设计。留青竹刻融入可拆卸包装中应以整体化设计为基础,使产品包装成为产品功能的一部分,甚至因为包装的出现而赋予产品新的功能,为产品的使用带来方便。比如TomBallhatchet将电视包装盒子组装成简洁的电视柜,红酒包装重组成红酒架,灯具包装组成灯具罩,牙刷包装变成牙刷缸等等。根据众多例子决定选择中高档灯具包装为设计目标,既能表达出留青竹刻的古风氛围,又能达到可拆卸循环利用的目的。再例如,在中国风装修中对竹木家具的使用率比较高,所以可以将留青竹刻融于中国风灯具的包装。融入留青竹刻的灯具包装,如图1所示,整个包装未拆时是圆柱形承担保护灯具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欣赏功能。当我们使用拆开时,可以把带有留青竹刻的包装重组成灯罩,对于床头台灯来说,此包装灯罩可根据留青竹刻的纹样把花卉茎叶边缘凿空,待开灯之时光透过竹刻深浅凿痕呈现出若隐若现的光芒,增加了卧室的朦胧感、神秘感,且伴随着留青竹刻材质自然的香味更易入睡。作为台灯使用时,则不需要那些镂空,旋转内附纸板挡住即可,使其所有光束全部投在桌面上,这个内纸板和竹肌的颜色一致,将镂空的部分挡住,视觉上便是一副完美的竹刻艺术品,而这幅竹刻艺术品不同于其他竹刻艺术品,关键在于依附于灯具的灯罩,使我们不论在哪一面都能看到完美的艺术作品。作为餐厅、吧台、吊灯时,取下底座,用麻绳吊起灯罩和灯具即可。在不使用灯具的时候,可以摆在床头柜、书桌,悬挂于墙壁,增加了家里的文化艺术氛围,为中国风的装修风格增加了古风韵味,给人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作为一件装饰艺术品因不同于平常留青竹刻的造型风格,也使之更具吸引力,更赏心悦目。此外,竹刻的纹理也因光的缘故更有立体感,虚实结合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加了趣味性[4]。

3.2从结构角度出发满足美观性需求

从可拆卸包装的结构角度出发,在包装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重组包装结构实现新的功能价值进行设计。重组包装结构的设计有HangerPak品牌衬衫T恤包装,通过结构的转变折叠成衣架实现价值;梦幻足球项目,通过对救助资源的纸箱进行分解拼接成足球,来完成贫困儿童们的足球梦。所以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是对其包装结构的改变,并重组实现新的功能。以工艺品的外包装进行设计,购买工艺品的一些消费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当他们购买工艺品时,发现包装上的留青竹刻,买一件物品相当得到两样工艺品,何乐而不为?工艺品的包装也有部分是使用竹木材料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竹木材料不断的被其他材料所替代,所以把留青竹刻融入竹木材料中,能给竹木材料包装带来生机。但由于一些工艺品易碎,例如陶瓷等,坚实的外在包装里面还有许多柔软的内包裹物,消费者拿到工艺品时,大多数会把包装材料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些消费者不会把具有保护性的包装丢弃,而是储存起来,以便搬家或者移动陶瓷工艺品时使用。有些大件陶瓷的包装储存起来也非常占用场地,所以我们可以将留青竹刻融入工艺品的包装并进行拆卸重组,赋予新的功能的同时也更有艺术性。如图2,首先把四方盒子四面的留青竹刻直接平铺成一副竹刻作品,挂在墙壁供人欣赏,在需要使用包装时,摘下来再组成包装即可。在一些小件工艺品包装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带有留青竹刻的包装平铺,作为桌屏、台屏、摆件等等。再者通过变形直接作为陶瓷工艺品的底座,四面拆开,呈梯形样展开,陶瓷工艺品放置于上面,作为底座的包装,由于留青竹刻的存在,也更具吸引力。包装因为留青竹刻的存在,增加了其循环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重组成留青竹刻的墙上挂件,展现出留青竹刻的花卉草木、鱼虫鸟兽、山水楼阁、以及独特的人物造型[5],感受留青竹刻非比寻常的刀工技术。重组成桌屏和摆件时,近距离观看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苦竹雕镂若费心”的刻竹人在一尺见方的竹筠上表现出春光融怡、夏景蓊郁、秋致疏薄、冬色黯淡[6]。

4结论

通过可拆卸的方法把留青竹刻融入可拆卸包装中,将其与有趣的包装结合,产品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而成为了艺术品。因为包装的合理利用兼具很多功能,加之留青竹刻的装饰又具备了观赏功能,并根据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留青肌底。陶瓷的包装因为留青竹刻和其结构的变化,直接拼接成了留青竹刻艺术品供人们观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青竹刻也被更多的人所悉知,让更多人喜爱上它。基于绿色设计的基础上,可拆卸包装是当今的流行趋势之一。而竹制品的包装环保且实用,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健康基础上又满足了其实用性,使生活具有绿色健康气息。文章希望通过对留青竹刻在可拆卸包装中的应用探讨,为绿色包装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帆,杨巧阁.江苏留青竹刻传统手工艺首饰设计[J].大众文艺,2012(24):161-162.

作者:马文青 朱铁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