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宋代酒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宋代酒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宋代酒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探究

摘要: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为酒包装提供了物质基础,其酒包装糅合了书法、绘画和陶瓷等优秀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窥探宋代社会生活和艺术风貌的窗口。研究宋代酒包装,不仅能够体会传承千年的器物之美,更能从中品味出宋人的造物观念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宋代;酒包装;艺术特色

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宋代商品的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种类也增多了。饮酒之风已席卷社会各个阶层,酒行业呈现出“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如梭”的景象。宋代的酒包装,植根于宋代独特的经济文化,体现出宋人内在的心态和精神追求。为满足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在理学盛行的宋代,酒容器包装显得理性而克制,注重功能性和视觉性的统一。在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宋代的文人心态、生活习惯的改变等隐性因素,在酒容器包装的材质、造型、装潢中得到体现,形成了宋代独特的艺术特色。

1包装材质体现自然轻奢

1.1天然朴素的自然材质

酒包装是使用者用于储酒、饮酒、运输等活动的包装器物的统称。宋代作为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朝代,农作物资十分充裕,这就为以自然材质的器物充当酒容器包装提供了物质基础。再加上饮酒之风盛行,各地区的人民对于酒器的材质择用都有各自的选择。例如东南一带常用椰壳、海螺等作为酒杯;西南一带则用竹筒一类。自然材质的选用,基本还是基于当地农业生产中能接触到的作物。自然材质的酒容器对于容量无法精准统一,因此自然材质的酒容器,大多还是活跃在乡间民众之中,作为可随身携带的储酒容器,而不进入卖家的商品交换中。但由于自然材质存在易损坏、不便长期存留的特点,大部分的实物当今已无法得见。宋代理学的盛行,使民众的审美更加崇尚自然之美,以至于在拥有了更为优良的材质器物时,以“葫芦”作为器物造型或出现“葫芦”图样的酒容器依然不在少数,从侧面角度体现出宋代人民对于具有天然韵味的自然材质的喜爱(如图1)。

1.2雅俗共赏的陶瓷材质

随着宋代手工业的进步,陶瓷器以封闭性好、可塑性强、成本低廉等优良性能成为各阶层喜闻乐见的酒容器材质。随着市民俗文化的兴起,陶瓷材质的酒容器制作能够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包装造型和包装装潢,满足广大市民阶层的心理需求。对于文人阶层和贵族阶层来说,陶瓷器中既有与市民审美相结合的磁州、耀州窑等民窑陶瓷,也有汝、官、哥、钧、定窑等出产的格调高雅的瓷器。在宋代文人阶层“尚玉”的文化情节影响下,“瓷”潜移默化地延续着“玉”的品质。陶瓷既能满足社会精英阶层“尚玉”“类玉”的审美要求,也能承接社会基层人群生活化、世俗化的装饰情趣,是一种文化兼容性极强的、雅俗共赏的包装材质,因而也成为了宋代酒包装的主要材质,例如图2中的黑釉凸线纹瓶。造型为短颈、鼓腹、溜肩、圈足。瓶身大半截施黑釉,下半截露胎,鼓腹处以几组凸线纹为饰。简单实用的造型和朴素的釉色装饰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出普通宋代居民对器物的装饰情趣。而一些青白釉倒流壶、青釉荷叶形瓷盖罐(如图3)等类玉瓷,更富巧思的造型和内部构造、精致的装饰、优雅的青白色釉,无不体现出宋代上层社会的审美倾向。

1.3典雅珍贵的金银材质

宋代经济水平的提升,使金银材质的器物能够流入百姓家而不再为宫廷阶层独享。虽然金银在价值属性上依旧属于贵重器物,但总体来说,金银材质的器物已不再是贵族专属,而开始出现了平民化、商品化的使用趋势。基于金银本身的价值,金银材质的酒容器通常都十分精致,例如在银瓶上直接捶打出立体的浮雕效果,增强了手工的锤揲、錾花、剔地、镂空等技艺,出现了专门的银铺以制作造型精美的银器。由于金银材质的酒容器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寻常人家的财力或许无法购买配套的银质酒器,但在宋代酒肆行业发达的背景下,即便不是衣着华贵的显赫之人,在酒店中店家依然可以提供银制酒器供饮者使用,饮用结束后归还。

2包装造型追求朴素实用

随着宋代酿酒技术的进步,酒水的酒精浓度不断提高,客观上宋人单次酒水的饮用量开始减少,酒容器较前代相比体积容量有所缩减。在具体的使用中,由于宋代桌椅已经普及,垂足而坐成为习惯,饮酒时缩减体积的酒容器与使用者的视线距离缩短,也对酒容器包装装潢提出了要求。

2.1储酒器鼓腹敦实

从目前存世的文物来看,宋代储酒容器大多为罐、梅瓶等。总体来说,宋代储酒器的造型在两宋时期有过些许改变,但为了保障大容量的使用需要,整体上的造型风格还是以鼓腹、丰肩等为主要特点。罐类容器作为一种优良的储酒器物,造型鼓腹饱满、平底,容量大,稳定性强。宋代鼓腹罐高度以25-35cm左右较为常见,口径基本在20cm以内。例如这件南宋青釉荷叶形瓷盖罐(如图3)。荷叶形盖罐是宋代罐类造型中的典型。荷叶形的瓷盖能够防尘,避免酒液受到污染,大口的特点适合用酒勺取酒。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瓶类器物的流行增加了储酒类容器的种类,梅瓶作为一种新的包装器型加入进来。宋代开始出现了蒸馏酒,为了适应市场贸易需求,后来,宋代梅瓶出现统一的规格,且交易过程中以瓶作为单位出售的情况也开始增多,并且开始出现回收酒瓶。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卷三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口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这说明梅瓶的容量开始被有意识地设计为“一斗”,在实际的买卖中,梅瓶不仅能作为包装容器,也具有度量功能。北宋梅瓶瓶身高耸,丰肩,小口,为酒产品运输和储存提供保障。在南宋,梅瓶的造型开始出现了细小的改变。整体的高度削减了很多,肩部也不再突出,整体轮廓显得圆润,线条更加流畅优美。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考量,南宋时梅瓶的重心降低,增加了使用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整体体积的减小,则便利了商品经济中酒水商品的流通,也更加适应宋人垂足而坐的饮酒习惯。

2.2盛酒器挺拔修长

宋代酒包装容器已开始相当普遍地使用瓶装,有玉壶春瓶、梅瓶、扁腹瓶、直颈瓶、瓜棱瓶、多管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龙虎瓶、净瓶等多种造型和款式。宋代的盛酒器多用瓶类容器,较唐代相比整体造型提拔修长了许多,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先是饮酒方式的改变,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使饮食过程中器物的距离与人的视线缩减了许多,人的视线和双手可活动的空间实际上被极大地限制。因此造型较为粗壮的,或需要双手持拿的盛酒器在这时就显得极不合适,需要造型较为修长的、适合单手持拿的器型来取代原有的器型。其次是酒精度数的提高,体量较大的使用器以不再适用,因此盛酒器的容量缩减。最后是审美形态和心理层面上,宋代受道家思想影响,注重设计造物中对“质”的表现,崇尚自然、淡远之美。宋代的精英阶层注重精神层面的自我修养,在造物过程中,流畅的曲线条和清瘦挺拔的造型最符合知识分子感性的审美趣味。例如这件黑釉刻花玉壶春瓶(如图4)。玉壶春瓶体态典雅端庄,既可以作为储酒器使用,因其撇口细颈的造型特点,也适合作为酒壶直接使用。体型较小的玉壶春瓶在使用时可直接用手持壶颈部,向外的口沿利于酒水的流出。玉壶春瓶双曲线的造型轮廓和典雅沉静的气质美感深受宋代文人的追捧,甚至宋代有不少执壶的壶体造型就直接采用了玉壶春瓶的样式,以表达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偏爱。还有一种南宋中后期的葫芦瓶。仿生的造型设计体现出宋人对自然情趣的喜爱,葫芦束腰的造型迎合了宋代人们单手拿取的需要。体型较大的葫芦瓶能作为储酒器使用,较小的葫芦瓶可作为盛酒器和斟酒器。

3包装装潢注重顾客差异

在宋代理学盛行和工商业发达的社会背景下,酒的消费人群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根据审美层次大致可分为宫廷贵族群体、以士人阶层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和在城市商品经济中活跃的普通市民群体。这三种社会群体以贵族群体最为讲究包装装潢的雅致,文人群体清高孤傲,市民群体植根于闹市,各自发展出一派审美标准。

3.1宫廷贵族的华美风潮

自古以来宫廷贵族都是社会优质物资的主要享有者,对于宫廷使用的酒包装容器,贵族群体的用料通常都十分奢华,例如这一件宋代錾如意云纹银梅瓶(如图5)。昂贵的金银材质彰显使用者的地位高贵,精湛的錾花技术刻画出严整规范的纹饰。特别是宋代声名远扬的五大名窑,诸如钧窑的窑变技术、定窑的白瓷、汝窑的青图3南宋青釉荷叶形瓷盖罐图4黑釉刻花玉壶春瓶瓷等,美的形式各有千秋,但都流露出贵族阶层对华美的极致追求。但宫廷审美中,也不尽是这种体现富贵奢华的装潢。如图6的哥窑胆式瓶,口沿上略显酱紫色,通体淡青色的釉面,釉面上开“金丝铁线”的片纹。造型典雅秀美,较之金银器的张扬,更显得内敛和沉稳。总之,宋代统治阶层的喜爱偏好可能有所差别,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选用器物的包装装潢时,总是需要与身份地位相匹配和适应。

3.2文人雅士的优雅情趣

在宋代尚文的社会环境下,文人作为受到社会各阶层重视的人群,大量的文人进入仕途。以士人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的审美喜好,更偏向优雅自然的情趣追求。例如这一件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总体的造型上是宋代典型的梅瓶样式,通体施白釉,显得素雅端庄(如图7)。刻花花卉纹这种自然纹样的使用,体现出文人阶层对于天趣自然的理解和喜爱。印花或刻花的装饰方式,弥补了定窑白瓷过于寡淡的缺陷。还有一些知识分子通过文人画一类的方式得到宣泄,与市民阶层的交流也使文人对“自然”之美有了新的见解。例如北方地区的磁州窑,就将不同的题材通过字画技法运用在瓷器制作上。而那些在窑厂内作画的工匠,也大多是落榜回乡的文人,他们不再注重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而是重视人的内心世界,讲究一种“以画自娱”的清净人格。因此宋代的文人群体,既有身居高位讲求理学天理的一类,也有身处乡野寻找清净人格的一类。但在共同的文化影响和知识分子的自我要求下,宋代的文人群体不论接触的器物优劣,优雅自然的审美情趣却是一致的。

3.3普通大众的纯朴氛围

宋代的普通大众受社会上层典雅的审美风格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器物的包装装潢并无统治阶层和文人阶层的诸多诉求,而是表现为色彩鲜明、装饰纹样自然朴实,富有生活气息。像吉州窑、耀州窑等民窑中出产的瓷器,虽然精美有余,却因使用彩绘手法,人工修饰的痕迹过重,而被认为格调不高,多为平民百姓使用。例如这件当阳峪窑剔花缸(如图8),器口至腹部共剔纹饰5层,依次为花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剔花色彩对比强烈,自然纹样极其生活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趣味。由于市民乡民阶层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接触较多,因此在包装装潢中,对于仿生类的器物造型和自然纹样较为偏爱,花卉、瓜果、人物、动物都成为市民阶层较为喜爱的装饰图样。宋代民间使用的酒包装容器,虽然做工、材质不及宫廷之作,但造型丰富、纹样生动,体现出市民乡民阶层丰富鲜活的生活情趣。综上所述,由于饮用需求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宋代酒包装器型有所创新,装饰清淡典雅,透露出一股平易、清疏的气质,追求自然淡泊的美感,增加了文人的要求与情趣,形成了在文人社会中独特的装饰风格,彰显出宋代酒包装设计成熟的一面。宋代酒包装设计注入了宋人的精神意志和追求,使宋代酒包装设计的审美层次更加深沉而丰富。而宋代造物和装潢中流露出许多现代设计理念,更值得现代设计师去了解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冯莎莎.南宋两浙地区酒业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3:19.

[2]孙金玲.唐明之间中国瓷质酒具造型演变的规律[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10.

[3]王赛时.中国酒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185-186.

[4]朱和平.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75.

[5]黎英.两宋包装设计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86-87.

作者:罗丹丹 陆经灵 宋怀龙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