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汽车行业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汽车行业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汽车行业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

摘要:中国当前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都在快速地发展和进步,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机遇。我们国家汽车销售数量的显著增长,证实了汽车行业的兴起和繁荣。而最近几年,汽车行业成为了我们非常关注的特点,汽车的相关企业怎么能够在市场当中科学、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汽车行业当中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价值。成本的大小和汽车行业竞争能力的强弱成正比,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决定了企业利润的高低,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他企业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中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核算流程;控制

一、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汽车行业的成本核算就是说包括汽车的产出、制造以及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进行的管理活动,以实现汽车行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处理功能,建立成本核算数据库,真实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为公司制定目标成本以及产品定价提供依据,以满足经营管理与决策工作的需要。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成本管理工作包括提前预测、策略决策、设计和规划、管控和预算、分析和考核等科学性的管理方法,这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挖掘成本控制潜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应坚持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成本管理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要以实际的成本计算为原则,企业在开展产品成本最终计算时,因为核算具体过程的要求,使用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合算的,必须在成本的计算时期内转变为实际成本。成本应该使用信息化的优化策略,科学利用SAP系统等前沿技术IT手段进行工作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统计和成本账务处理,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优化成本管理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

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一)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流程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为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耗费。直接材料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和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车间生产人员及辅助人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车间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资产折旧费、燃料动力以及其他费用等。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以及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成本核算以产品为中心,计量金额以元为单位,成本科目下设两个一级科目,含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在一级科目下分别设置对应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整车按工艺分为四个成本中心进行直接材料核算,冲压车间核算自制钢板、自制冲压件材料;焊装车间核算核算外购冲压件、铰链总成、螺母等材料;涂装车间核算磷化、电泳、中涂、面漆、阻尼板等材料;总装车间核算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电器、内外饰装配材料。直接人工下设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明细科目,核算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车间生产人员及辅助人员职工薪酬,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制造费用核算为组织管理车间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间接费用。成本核算方法分采用为产品工艺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原材料(含外购半成品、外购发动机、外购变速器)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以采购签订的实际合同价格或经过流程审批确认的价格为基础进行采购信息记录维护,以物流仓库出入库数量为权数进行加权价格计算。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采用标准成本核算,以生产订单或成本收集器为对象进行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按车间和产品品种进行成本归集,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分配到相应期间、部门、车间或产品中。整车核算流程按生产工艺分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车间之间按次序进行流转。冲压车间根据生产计划从钢板库领用钢板到冲压车间线边库,冲压件完工时对成本收集器做重复制造反冲和收货,收货同时结转冲压件生产成本,月末全部完工入库,无在制品。焊装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检验合格后移转到涂装车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白车身生产进行两次确认,移到涂装线边库时系统对白车身进行完工入库确认,自动将白车身转入到涂装线边库并进行直接人工归集。涂装车间分电泳、面漆两个工序,采用成本收集器归集成本,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完工后入总装库。总装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完工时对订单进行收货确认。各成本中心的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各单位、各部门、班组等划小成本中心单位对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费用归集。月末结账前完成当月所有材料出入库以及消耗的账务处理,完成各成本中心费用、项目及内部订单的结算处理。

(二)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核心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即制造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如研发成本、投资成本以及投资回收期形成的资金价值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更新改造成本、销售成本、废弃成本、沉没成本、隐形成本等潜在成本。通过对产品全价值链的业务活动控制,找到增值活动,消除非增值活动,寻求增加客户价值的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机会。成本预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首要目标,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根据计划期的生产任务、成本管控的要求及其相关资料。成本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预算的一部分,贯穿于成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等全过程,通过预实差异分析,对各单位的业绩进行评价,达到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成本预算应根据历史成本水平和本期实际情况。生产成本预算按产品品种编制,反映计划期各种产品的预计成本水平,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以及制造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预算按照基准及降额目标编制,期末存货变化确定材料采购量及相应的采购支出。直接人工预算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产能、节拍、工时定额、人员需求结构以及工资水平等指标确定。制造费用预算按其成本形态分为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根据预计产量乘以预计单位产品费用计算,固定制造预算根据现有的生产车间厂房、生产所用的设备等。汽车行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主要侧重于供应链成本管理以及生产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原材料成本控制的结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成本预算目标,企业可以将供应商按物料年耗用金额大小进行排序,A类占总金额较大的关键零部件如电池、发动机、变速器等。B类为可以降本的设置安全库存,保证正常供应和生产,开发二轨供应商。C类的整合打包使用综合服务商,减少供应商数量,减少流程、集中采购、提高工作效率。VAVA降本控制。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必须要做到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做到降成本不降价值,研发部门针对新产品进行价值工程VE,将成本控制在成型之前,考虑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生产效率的改善。识别瓶颈工序,自动化生产,持续改善最慢作业工序,对它进行分解并合并到其他工序,或对工序进行重排,或增加设备加快线上产品的流动,或借鉴业内实践,将部分生产线作业用机器取代,实行自动化生产后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标准化作业程度。推行标准化作业可以剔除作业员工的不良作业习惯,避免浪费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进行员工培训和技能管理。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体系,凡量能够制定定额的各种消耗,都应制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并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完善。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既是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也是编制成本预算、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成本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产品不但要质量好,而且要价格优惠,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可以控制和主导本行业产品的价格,获得产品价格优势,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降低产品成本是拉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最佳手段。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不断波动的,为占据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不能仅局限于加强市场开发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成本控制与管理,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与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将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实施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优化企业结构,劳动力组成,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激励产品创新。企业的成本管控不是单纯的降低产品成本,而是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通过提高科技能力、拓展知识面,激励员工的创造力,优化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结语

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成本控制与管理,不仅能够挖掘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只有做到全员参与降本,精细化核算与管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将成本控制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企业的成本才能被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效益才能提高,面对激烈的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小兰.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5):181–182.

作者:冯济欣 单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