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日益重要,本文从国家对高职院校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需求出发,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等法规制度,以专业大类的视角对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专业大类;高职院校;成本核算

201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财会〔2019〕25号),要求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同时采取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度的引入,给学校开展收入和成本配比提供了可能性,这为实施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教育成本从本质意义上就是培养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经济资源耗费,学校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也就是准确了解核算对象实际成本,进而为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学校自身管理措施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高职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考虑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原则,本文选择了专业大类为成本对象,对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经费预算管理体系是参照政府部门预算管理,从国家政策法规、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及公众信息需求层面,都需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一是国家政策法规要求。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条例,其中明确要求准确核算预算经费,全面反映成本支出;2014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方案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摊,真实反映公共服务支出成本等财务信息;2015年,国家价格机制改革要求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经营者应当按规定公开成本;2018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了“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原则,对成本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高职院校治理内生需求。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其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完善高校成本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推进。

二、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要求根据职能目标、所处行业特点以及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遵循相关性、可靠性、适应性、及时性、可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则。本文选择专业大类作为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成为高校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的成本核算对象选择专业大类可以更好地为成本控制、服务定价和内外绩效评价提供精准的成本数据,客观地分析投入成本效益,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结构。(2)政府实施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财政拨款”的改革趋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是基于学历、学科、师资和绩效等系数展开的,后续将对生均财政拨款进行进一步细化改革,专业大类很可能成为新的细化方向,因此这是选择按专业大类进行成本核算考量因素。(3)基于相关性、重要性原则。根据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按高职院校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横向分析难度较大。若以专业类、专业为成本核算对象显得过于细化,对成本核算范围确定、成本费用归集分摊都有较大难度和工作量,不符合相关性、重要性原则。新的目录中高职专业大类共19个,不管从数量上还是标准化因素考虑,专业大类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比较合适。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特殊需要(如业务类型、政策项目、公共服务)多维度、多层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三、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方法

(1)成本是指单位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人力资源耗费,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产品等有形资产的耗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耗费,以及其他耗费;高校教育成本从构成内容上看应该包括教学成本、科研成本和管理成本。(2)成本项目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要素,反映核算对象成本构成具体项目,按照成本经济用途分类主要有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按计入的方式分类主要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3)成本核算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分配标准一般遵循因果关系和受益原则,将资源耗费根据耗费动因分项目追溯或分配至相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资源耗费动因有如教师数、学生数、工作量占比、耗用资源占比和收入占比等。(4)可以对专类大类采取完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不含整体管理费用)分别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核算对象的成本构成更加清晰明了,成本分析能更加深入和细化。

四、成本核算面临的困难

(1)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如存货、低值易耗品、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维修、安全保卫等费用支出未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2)学校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开展成本核算内生动力不足。相当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学校是公益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公益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其成本关注较少,而更加关心其成果和产出,尤其是专项资金,验收考核时重点指标是其预算执行率、产出指标完成率。(3)成本核算基础薄弱、信息化进程滞后。目前高职院校财务软件的成本核算功能并不完善,财务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存在许多阻隔,还需进一步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拓展成本数据的采集、分类和计算等功能。

五、成本核算举例

为做好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从学校整体出发进行体系化设计,包括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优化,具体如下。一是规范制度流程。建立学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范成本核算的对象、要素、范围和方法,明确成本数据采集流程及各协同部门职责,成本核算报告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二是明确核算范围。以财务会计“业务活动费用、管理费用”科目数据为成本核算基础,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和其他费用等非直接费用不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三是具体核算过程。首先明确直接、间接费用分类标准,将可清晰辨认与该专业大类相关的费用直接计入,其次将无法直接辨认地按资源耗费动因将费用分配计入,最后汇总结算综合成本。1.直接成本的计入直接成本的计入如表1所示。2.间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间接成本按确定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之后按资源耗费动因在各专业大类之间进行分配,最后分别计入各自成本。具体如下:设成本要素a所归集间接成本总和为Ta,与其相关的耗费动因①数量总和为N①,专业大类A耗费动因①数量为NA①;TAa为A专业大类分摊成本项目a的金额;TA为A专业大类间接成本总和。(1)成本要素a分配率计算:fa=Ta/N①。(2)A专业大类成本要素a分摊:TAa=NA①×fa。(3)A专业大类各项间接成本汇总:TA=TAa+TAb+……。3.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嵌入充分利用运行的会计核算、费用报销及审批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及合同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应用,在其中嵌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要素等标准化字段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再进行成本数据分析、分摊和汇总,形成成本核算报表和报告。在响应国家提升治理能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的同时,高职院校自身也必须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明确学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成本管理体系,整合和优化学校各项资源,推动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杜莉.高校对成本管理的研究.财会学习,2019(7).

2.潘慧慧.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高校成本管理研究.会计师,2019(12).

3.奚圣源.高等学校成本预算管理探讨――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3).

作者:张敏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