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通过相应的方式算法从而规划出生均培养成本,并且对其生成结果进行科学的验证,从宏观角度来看,制定具有操作性强以及实用性高的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参考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这一标准要有一定的规范制度规定来加以衡量,不仅能够促进学费制度的形成还能够对财政拨款制度的完善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最后还能够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学校的整体办学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对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流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生均拨款标准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地方高职院校的全年经费支出为28亿元,生均支出为13429元,《高职院校办学成本研究》课题组根据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相关通知对地区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教育培养成本的界定、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为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意见,因此,本文对地方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流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界定

1.教育成本的内涵。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教育成本的内涵体现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当中教育资源消耗所产生的价值,因此可以说教育培养成本是分阶段来看的,不同阶段下的受教育者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也可以是说其产生的教育成本也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成本的主体不同,生成的教育成本也是体现不同的教育内涵的。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当中所消耗的劳动资源体现的价值总和就是高校教育的成本,而受教育者为了维持自身学习状态从而需要支付的学习费用这是个人成本,政府提供给各高校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对高校办学的帮助、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公共使用资源等都是机会成本。

2.教育培养成本的构成。高校教育成本构成的体现方式不甚明显,从高校会计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相应的体现方式的,但是在高校会计报表的事业支出中能够看出,因为事业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以及社会保障费等,从这些方面教育费用的支出能够看出教育培养成本的基本构成,分别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其中人员支出的内容为教职工的基本工资、津贴以及相关社会保障缴费等;公用支出主要涉及设置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交通费以及劳务费等;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设置离退休费、医疗费以及助学金等;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以及设备折旧科目明细账。

3.教育培养成本界限的划分。根据上述教育培养成本的内涵与构成,能够分析出各个高校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是否在教育费用项目中,下面是教育培养成本的界限方式:一,对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界限。收益性支出指的是在办学过程当中物化性劳动的产生支出,并且属于成本构成内涵的就要划分到教育培养成本当中,而资本性支出是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获取采取的支出方式;二,对当前的教育成本与以往的教育成本进行划分。当前所产生的耗用或者受益费用,应视为待摊费用并纳入到教育成本当中,如果当前产生的耗用是为了支付之后的费用那么则算作预提费用。

4.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依据。各高校会计报表对高校财务基本状况与收支状况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宏观描述,财政部分与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够通过这一报表了解到高校的基本运作情况,并且对高校进行相应的指导,学校也可以在这一会计报表对下一学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初步的预算,但是会计报表并不是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依据主要有以下材料:得到批准的会计报表、经过审核的原始记录凭证、按照预算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的相关账目。

二、高职院校办学成本的核算

1.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核算原则。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对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提出了要求,要保证核算具有公正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核算的过程当中,要依据相关性原则、分类核算原则,采用这些原则能够使成本预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众多高校中,一般采用的除了上述两个原则之外,还包括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这两种制度能够较为合理的分析经济业务的成本使用情况,并且将相应的使用费用也做到初步的预测。当前教育成本下的权责发生制产生的作用结果都属于当前的教育成本,并不会产生任何费用,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款项即使已经收到也不能算作当前的成本。

2.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核算程序。第一步,要确认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操作对象。核算对象为学生,学生人数的总和是一个年度中全校平均学生数量的全部,主要对象有高职学生、预科生、函授以及网络教育等类型学生;第二步,要确认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核算期限。高校会计年度报表的核算期限应从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并且计算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会计年度报表只有与相应的学年进行仔细核对之后才能够发挥其主要作用并保持核算的准确性;第三步,确定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主体。教育办学成本的主体就是教育主体,从属性上进行划分,高等职业院校就是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3.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核算方法。高职教育办学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年度教育总成本。学年度所生成的教育成本就是当前教育培养成本的总使用费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教育的总成本是实际的支出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总和,而实际支出成本又被分类为实际生成的费用与摊入费用,因此年度教育总成本的核算方法为实际支出成本加机会成本;二,年度生均培养成本。其核算方法为年度教育总成本除以年度标准学生数;三,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成本。其核算方法为年度生均培养成本乘以学期制。

三、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定

1.人员支出成本核定。人员支出成本的核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对编制数进行核定。相应的数据显示核定结果为高职院校学生与教职工的人数比为9:1,学生与行政人员的人数比为66:1,学生与校级党政方面行政人员的人数比为100:1,而学生与其他后勤员工的人数比为33:1;二,对教职工的人均收入进行核定。教职员工的人均收入包括个人的基本绩效工资、享受津贴、获得奖金、社会保险缴费以及其他类型的福利待遇。2.公用支出成本核定。公用支出成本的核定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对公用支出进行概念上的确定。公用支出主要指的是各个高校维持学校正常运作所要使用材料的费用支出以及教职工人员的劳务支出,主要包括印刷费用、取暖费用、交通费用、会议费用以及物业管理费用等;二,对公务费以及使用业务费用的剩余金额的使用用途进行核定;三,对单位相应的预算核定进行指标上的规划与管理,并制定管理标准,保证预算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并且要运用到指定项目之内,不得挪用到其他项目,除此之外,超过预期设定的金额标准需要进行预算的追加申请。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性支出成本核定。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性支出成本核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学生个人和家庭得到的无偿性补助支出,例如退休费、医疗费以及助学金等是核算成本的一部分;二,对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核定只能包括学校提供的部分,而国家按规定发放的个人财政补助与离退休人员的公共医疗经费补助则不能列入到成本核定当中;三,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到的助学金是成本核定的一个标准。除此之外,相应的留学生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维持基本生活状态所产生的费用均为学校承担,这些费用也要纳入到成本之中。

参考文献:

[1]孙培清.浅论高等学校院系预算的编制[J].财会通讯.2006年第3期.

[2]王迪.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职业培养成本核算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3]陈伯春,汪贤裕.基于基本办学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测算[J].教育科学.2005(2).

作者:梁爽 高秀春 高艳玲 姚雪超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