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建设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从事成本核算和管理所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原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如何开展成本会计课程建设,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合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提供有效的智力和技术技能支持。

关键词:成本会计;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实践实训

一、概述

1.我国应用型本科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占当时高校总数的比例超过50%。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一直都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从事成本核算和管理所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成本会计课程需要以课堂传授必要理论、方法为前提,校内外实践作为依托,使学生在就业之前习得必要的工作方法、技能,能够在就业时迅速响应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材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延用一般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材编写思路,从理论角度将成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模块划分。首先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如成本会计的定义和职能、成本的划分等。二是根据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介绍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是逐一介绍成本核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几种辅助方法。最后是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成本控制与管理等。部分教材还会介绍其他行业成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前沿等。这样的内容编排划分,知识点较连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核算方法。但人为的成本核算流程的切割,破坏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成本核算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生难以系统、综合的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的流程。

2.交叉学科之间联系与分工不合理。

一方面,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缺乏与其他交叉课程的交互联系,例如成本会计中存在与会计准则相关内容不匹配的情况。目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比不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不能及时跟上会计准则的变化来调整、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除了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某些知识点重叠,要么就几个课程都讲以至于“重复建设”,要么就由于课时问题各个课程都把相应内容留给其他课程来讲而导致相关课程都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学生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产生不良影响。

3.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62.5%;实践课时18学时,占需时总数的37.5%。这样的学时分配,使成本会计教学进入了“重理论、轻实践”误区,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从总课时上看,相对于同样是专业核心课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成本会计分配的课时数偏少,无法完整完成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4.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教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就课本内容、成本计算方法“卖力”地讲解和演示,分解计算步骤、指出解题技巧、手把手的教学生做,力求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单一,加上成本会计理论较为枯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会做题目,而无法真正达到培养职业素质的要求,到了工作岗位也无法顺利开展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

三、应用型本科成本会计课程建设方向与要点

1.编写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的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运用仿真案例构建实训平台。

编写“理实结合”“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以一个仿真案例整合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展示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全过程。在仿真案例下,延用原有教材按成本核算的环节进行模块划分的基本思路,把具体内容调整为以企业月初到月末生产成本核算为主线,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产成品成本及编制报表等一系列任务,而所涉及的费用分配、成本核算方法则编排在相关业务之后。同时,为达到构建仿真案例的要求,需要引入相关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作为教学顾问与校外指导老师,参与教材编写、课堂授课与校内实训指导。而校内教师团队也应该“走出校门”走访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与校外指导老师一同创建仿真实训案例,用于教材编写。

2.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实训学时。

学时分配是落实“理实结合”的另一要务。结合前述的教材改革,理论和实训学时分配也会相应的发生大幅度调整。因此,明确地细化理论和实践课时的分配并落实执行,成为了有效开展改革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实训学时的安排上,不能仅停留在校内,需要任课教师和校外指导老师配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真切感受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3.更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

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尝试开放型教学,把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的低效率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从旁协助和引导”的有机结合,同时,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呆”坐在课室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将实践实训纳入课程考核并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强调课程教学和考核的综合性和应用价值。

四、结束语

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下,成本会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深化改革与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协助学生为将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最终达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3).

[2]刘磊.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

[3]张丽亚.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16).

[4]陈同峰,王畅,朱娟.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10)

作者:麦瑷珊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