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基于“上瘾模式”的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多元化评价两个方面论述了基于“上瘾模式”的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上瘾模式;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

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成本会计是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综合度高、理论性强的课程。笔者针对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8级会计专业的90名学生对当前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学习状态、教材的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学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20%左右的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60%的学生会在上课前一天完成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理由是“忘记写作业”[2]。虽然学生有一定的会计学功底,但是要想很好地学好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总体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限,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第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喜欢通过短视频或动画再现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认为这种形式很直观,可以帮助其理解成本的计算流程。教材中计算的内容,通过PPT直接展示的效果不佳,最好的方式是教师通过Excel表格逐步演示。第三,教材选用方面,8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材选用合理,原因是配套的资源很丰富,既有针对某个知识点的专项实训题,又有采用不同方法核算产品成本全过程的综合实训题。第四,注重实训教学,成本管理及分析较少。在成本会计学习中,学生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计算方法的实训上,通过实训的方式强化成本核算的方法,分配给成本决策、控制、分析等成本相关管理内容的时间较少。从上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状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难使学生为以后学习管理会计、审计原理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高职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求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上瘾模式”的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行为,而教学评价对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功能。所以,探究基于“上瘾模式”的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实践需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两点入手。

(一)基于“上瘾模式”的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设计

美国的尼尔•埃亚尔和瑞安•胡佛的共同作品《上瘾》,这本书总结了产品设计中那些精妙的使人上瘾的技巧和规律,其核心观点是行动=动机*能力*触发。本文将剖析“上瘾模式”的内在原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高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过程。1.通过“触发”提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触发”(Trigger)的本义是行动召唤,能触动对象刺激其采取某些反应。在课程设计中,是指能对学生的行为造成提示的设置,包含内部触发和外部触发两类,将内、外部触发结合起来使用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良好习惯的第一步。第一,外部触发,教师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网络教学助手,向学生推送所学内容的课件及微视频等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后,完成小测试、写一个简短的学习体会或参与教师发起的在线讨论,一般时间不宜过长,总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教师在规定时间结束后,通过教学助手查看学生资料查阅及任务完成情况。已完成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未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再次发出提醒,触发学生完成任务,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及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挑选典型问题进行解析,这一过程起到再次激发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可以提高下一次预习行为发生的概率[3]。第二,内部触发是通过人的感受或情绪引发行动,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平时成绩,减轻期末闭卷考试的压力,为了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也为了给接下去的课堂小组讨论提前准备资料,一般会积极完成预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触发学生努力积累平时成绩,减轻期末考试压力的动力。2.设置“最小行动”。触发的目的是吸引学生,只有学生打开教师提供的资料,才能进行课前预习,并逐渐养成积极完成任务的好习惯。斯坦福大学的福格博士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有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行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除非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否则如果顺应天性,一个普通的人更容易去做那些简单又有趣的事情,而拖延那些困难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越是简单好玩,随便一个人都能做,最小行动越容易发生和持续,这个东西就让人上瘾。一个复杂的行动是很难持续发生的,更不要谈上瘾。正如福格博士认为的“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是行为的三组核心动机,积极的成分越多,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高。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弱一些,再加上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也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测试或讨论任务时,应尽量采用“最小行动”的方式,即降低难度,轻松完成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如果难度太大,完成任务的概率就会降低[4]。当学生已经养成预习习惯时,再逐渐加深难度,循序渐进。3.设置不确定并稀缺的奖励。根据行动而设置的不确定、稀缺的奖励,是行为的有效反馈,是上瘾模式的第三个因素。无论自己做的,还是抄的,教师都给同样的分数,或者做对做错给分无差别,学生就会失去期盼,也就失去了动力,教师要想有效引导行为,奖励需要做到两点:不确定、稀缺性。首先,不确定的奖励,才可能是有效的奖励。奖励本身的大小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往往忽略奖励的“不确定性”对学生行为的影响,这里面融入了希望和期盼的游戏成分[5]。其次,稀缺的奖励,才能称之为奖励。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答案质量有无差别,都能得到奖励,那么这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结合不确定性和稀缺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蓝墨云教学助手设置奖励分值。这张表的奖励分,既考虑学生回答的质量,又考虑了回答问题的速度,目的是希望能快速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参与课堂讨论。4.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到课程学习。用户向产品投入的储存价值形式多样,可增加用户今后再次使用该产品的可能性。从课程学习的角度而言,这里的投入主要是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当学生投入该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他们积累的知识越多、处理问题更容易,这也为下一轮的激发、行动、奖励和投入奠定基础。

(二)注重多元化评价

课程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时主要以是否能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的意愿和行为为出发点和关注点将完成任务作为撬动课程成绩的杠杆,创造有效的参与性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6]。成本会计在设置考核方法时,采用过程性考核加期末闭卷测试的方式,期末闭卷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50%;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占总评成绩的50%,考核内容涉及学生课前预习、参与讨论、实训操作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核依据为蓝墨云的经验值、魅力值、蓝豆和记录的教学日志。

三、结语

教师借助蓝墨云教学助手,引入“上瘾模式”,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打造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闭环,完成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日后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作者:项海苹 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