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应用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湖北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并构建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体系,以期对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过程;直接成本;动态控制
在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直接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比重很大,据笔者对湖北企业的调查,约占75%的比例,所以加强项目直接成本的控制对施工企业非常重要。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湖北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笔者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并运用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展开分析,构建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态体系。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成本的确定缺乏依据
施工企业的中标价格主要满足“合理低价中标”要求,反映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成本,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由于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欠缺和成本统计口径不同,施工企业的历史成本资料并不规范和完整,缺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成本预测的基础。在确定责任目标成本时,施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依据施工经验和行业形势,以合同价乘以一定的百分比,作为考核标准下达给项目部。项目部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时,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给成本管理工作留下了较大缺口,不利于对施工过程发生的成本进行监管和约束。
(二)成本控制过程缺乏动态性
在施工企业,工程人员通常不懂财务方面的知识,财务人员缺乏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常识,部门间工作性质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差异及潜在的利益保护壁垒,使得成本信息沟通不畅,财务单据传递滞后,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对成本管理工作指导性不强。由于工程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管理中尽管对人、材、机使用情况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记载,但缺乏预见问题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前瞻性,一旦问题显现,项目经理就成了全能救火队员,出于维持工程进度考虑,只能采取临时补救措施来缓解燃眉之急。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也没有彻底解决施工中潜藏的问题,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留下了隐患,导致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无法形成有效的动态循环。
(三)成本管理结果缺乏考评
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的考核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对项目部责任目标成本的考核;二是项目部对各责任中心责任成本的考核。由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侧重于经营收入等财务指标,缺少支持性的战略措施和培训机制,与项目部签订的管理目标责任书,只是聚焦于责任目标成本的完成,缺乏对施工过程的动态评价和有效奖惩。项目部对成本责任人的考核,也是侧重于短期成本和眼前利益,缺乏基于施工全过程的长效激励机制。这种不合理的考评方式使得目标成本管理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员工积极性受挫,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成本管理,但是由于受施工环境复杂、市场价格波动、施工方案调整等因素影响,施工成本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灵活性等特点,对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也更高。笔者立足于湖北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着眼于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改进对策。
(一)践行全员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施工企业应全方位开展“成本管理天天行”活动,强化全员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理念意识。员工只有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是与自身发展、企业发展紧密相联的,才能主动发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竭尽所能挖掘工作岗位上成本降低的途径和方法。
(二)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项目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大,进行成本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调配和计算。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可快速对日常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送,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信息的透明和及时,可提高项目核算和分析的质量,促进施工过程的有效动态调整;数据信息的规范和完整,有助于充分发挥数据潜藏的价值,为管理者的决策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团队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理念决定着项目实施和管理的最终效果。项目经理作为管理团队的核心人物,除了精通专业知识,还应不断提高领导素养和管理技能,将员工凝聚在一起做好、管好项目。施工企业应杜绝为贪腐买单的企业行为,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法律意识。在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应借鉴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创新,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工具与方法。
(四)构建制度保障
成本管理工作须以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施工企业应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并将其固化于管理制度中,使基层业务的处理流程化。根据业务流程组建有利于信息横纵向传递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定位和角色分工,确定与各职责相符的必要的工作技能。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应当简明、灵活、具有可操作性;部门职能和人员分工应细致具体,责、权、利界定明晰。为保障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还应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和公示,以此作为年终考核打分的依据。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动态控制体系的建立
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是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主旨是将工程的规划建设分为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决算五个阶段,核定每个阶段的控制重点和控制目标,以达到确定工程合理造价的目的。笔者认为,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运用到施工企业,即是对项目投标、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实施过程管理,并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控制,以达到确定工程合理直接成本的目的。
(一)事前成本控制
(1)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概况、招标文件和历史成本资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成本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预测成本可作为施工企业是否参与项目投标和制定目标成本的依据。(2)成本决策。一是目标成本。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根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参考同类企业相似工程的历史资料,按照标价分离的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部的责任目标成本。项目部根据下达的的责任目标成本,认真组织施工图会审与技术交底,在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并拟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综合估算出整个项目的目标成本。二是目标成本分解。施工项目按照WBS,从上往下逐级分解为内容单一,便于进行单位人、材、机估算的作业环节,目标成本的估算则从下往上逐级累加,形成整个项目的总成本。目标成本的分解,应将按WBS分解和按责任部门分解结合起来,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落实到最小的作业环节和责任中心,这样既便于对作业进行资源配置,也利于对责任中心实施责权利考核。
(二)事中成本控制
事中成本控制体现为对目标成本的执行实施控制,以及在执行中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能力。施工企业的事中成本控制包括施工阶段和完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1)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基于系统论思想,工程项目是由一系列子过程构成的集合,每个子过程的成本控制路径构成一个PDCA闭环,各子过程的成本管理闭环环环相扣,前一子过程的纠偏措施即成为下一子过程事前成本控制的一部分,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是由多个PDAC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是成本控制目标。开工前,责任中心应进一步对工时、机械、材料消耗进行分析,确认节约措施,形成成本控制目标。一般情况下,成本控制目标应小于责任成本。对于重要的成本项目,项目部应设置预警指标,当用量达到预警值时给予提示,待找出进度和用量不匹配的原因,并整改达标后,重启领用程序。二是收集整理成本数据。按照成本控制的要求,项目部应动态跟踪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数据,将每天耗用的人工数、材料数、机械台班数等,输入到项目管理子模块中;并及时传递财务单据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周期视项目的规模、特点和进度而定,一般来说,成本控制的周期为一个月。三是成本目标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分析。每个月项目部应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图表(如PERT图、甘特图、时间成本累计曲线、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报表等),结合财务核算的结果,将成本目标值和实际值加以比较,分析两者是否产生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项目部还应将相应项的合同价与目标成本、合同价与实际施工成本、合同价与工程款支付、目标进度和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反映在月度、季度、年度的成本分析报告中。四是成本控制的动态纠偏。通过对比分析,若发现成本目标值和实际值有偏差,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对于设置不合理的目标成本,或按原定计划无法完成目标成本时,应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若是因为施工组织管理不当,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组织措施。组织措施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措施,包括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调整项目部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能分工,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岗,加强定额管理,优化施工调度,业务处理流程化、标准化,资料整理规范化、完整化等;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合同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如选用切合工程规模、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在合同条款中反映出必要的风险应对策略,更换合适的供应商,关注对方合同执行情况寻求索赔机会,自觉履行合同防止被索赔等;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调整或修改设计,改进施工方案,应用新材料降低消耗,改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改变材料设备运输方式等;经济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比如:严格控制开支,更改资金使用计划,及时办理业主鉴证和工程款结算等。
(2)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验收包括阶段验收和完工整体验收,只有每一阶段按时保质完成,才能保证完成建设任务,将完工工程顺利交付出去。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包括:对产生问题的环节和过程,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避免因局部问题影响整个项目进程;积极处理与甲方有争议的地方,由此产生的费用及时进行签证确认;及时办理合同内价款结算,涉及变更的部分要完备手续,并将其纳入工程结算价款内;清扫收尾工程,避免无经济产值的费用支出;提出保修计划并指定保修责任人,作为对保修费用进行控制的依据。
(三)事后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控制不仅包括项目竣工后的考核,还体现为对每一循环过程的总结整理和目标调整。事后成本控制有助于找到问题的原因及相关责任人,以便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提高下一循环过程的工作效益。
(1)成本考核的内容。成本考核应遵循可控性原则,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性质和特点,核定相应的考核重点。对项目部的考核,应把握几个要点:项目部是利润中心,要对其收入、成本和利润指标进行考核;项目部的考核应以控制过程考核为重点,并与项目竣工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应与进度、质量、安全等指标完成情况相联系。对于项目经理,既要对其责任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也要对其履行施工组织管理和成本管理职能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各责任部门既要考核本部门、本岗位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还要考核本部门、本岗位成本管理责任的执行情况。对各施工队的考核即应考虑劳务合同执行情况,也应考虑施工队对各施工班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的执行情况。
(2)成本考核的实施。成本考核采用对各责任部门指标完成情况打分的方式进行,采集的指标既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指标,两者所占的比重依据项目营运状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确定。成本考核应将过程考核和竣工考核结合起来,不能孤立进行。过程考核分为按月进行和按施工阶段进行两种方式,按月进行须在月度成本报表编制完成后,结合成本分析资料、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月度考核能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推动后面的成本管理工作。阶段成本考核的优点在于,对某一施工阶段完成后进行成本考核,能更好地与进度、质量等指标的考核结合,更能反映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竣工考核应将项目的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实际收入与计划收入、实际利润与计划利润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施工进度和质量,考核整体工程的创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以后的项目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3)考核结果的处理。对成本考核结果的奖惩可在月度考核、阶段考核、竣工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奖励方式分为显性激励(如奖金、利润分成等)和隐性激励(如声誉等)两种。由于月度成本和阶段成本都是假设性的,具有不确定性,进行月度和阶段性奖惩时虽要及时,但不妨留有余地,待所有过程完成并全部考核为优后补齐发放,若有的过程考核不合格,则不能奖励,扣除的奖金用于奖励其他过程考核为优的责任人。成本考核的奖惩标准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这样不仅使得奖惩标准具有严肃性和法律效力,还使得员工有了努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做出突出贡献的责任人,要立即奖励,及时提高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对于绩效考核为优的项目经理,一方面给予其更多的施工项目选择权和职务晋升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其行业声誉,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尤杰:《施工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以文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天津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徐荣华 但汉平 屈志凤 单位:1.武汉工商学院 2.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