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车床加工论文范文

车床加工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车床加工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车床加工论文

车床模具加工机电科技论文

1概况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模具企业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对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模具加工模式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数字化加工已成为模具加工发展的方向。采用数字化技术的模具加工设备也成了模具企业提高其装备水平的首选。同时,多功能复合加工能有效提高模具加工效率,也受到模具制造商的关注。由于将来多数模具还是由钢以及铸铁制造的,因此硬加工越来越重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模具加工设备中,数控金切机床的比例不断增长;但是随着放电加工机床功能的不断完善并向高速化、数字化发展,电加工机床将在其专长的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我国企业拥有的数控设备比例很低,机床行业仅4%左右。模具加工行业的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也直接导致我国模具制造水平档次较低。随着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模具工业较发达的广东、浙江地区的部分大型模具加工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以下我们将围绕模具加工设备中几个关键的产品: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及数控电加工机床,对目前模具加工设备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2现状

(1)加工中心

由于用户对加工高效率的需求,加工中心是目前金属切削机床中发展最快的品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国产加工中心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的。另外,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在机床的高速高效化和精密化上。对于高速加工中心,国外机床在进给驱动方面:滚珠丝杠驱动的加工中心,快速进给大多在40m/min以上,最高已达到90m/min,直线电机驱动的加工中心已实用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快速进给最高达到120m/min;而国内加工中心快速进给大多在30m/min左右,个别达到60m/min,直线电机驱动的加工中心仅试制出样品;国外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速一般都在12000~25000r/min,最高已达到70000r/min,在结构上都采用适应于高速加工要求的独特箱中箱结构或龙门式结构。在加工精度上,国外卧式加工中心都装有机床精度温度补偿系统,加工精度比较稳定,而国内尚在研发中;国外加工中心定位精度基本上按德国标准VDI344l验收,行程l000mm以下,定位精度可控制在0.006~0.01mm以内,而国内定位精度相对较低。另外,为适应未来加工精度提高的要求,国外不少公司还都开发了坐标镗精度级的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在国外不仅应用于模具加工上,而且已广泛应用于一般零件加工,进行五面加工和复杂零件加工,国外各大公司都开发生产了应用于不同范围的各种类型的五轴加工机。我国虽然在多次机床展和CIM12003国际机床展上展出了十多台五轴加工机,但大多数没有售出,没有经过生产考验,仅少数投入生产使用。高速铣削中心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型腔模具加工,德国Roders公司和Hermle公司、瑞士Mikron公司都生产此种产品,而我国尚待开发。

(2)数控车床

从各类数控金切机床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消费最多的品种是数控车床,约占41%。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按金额为51%。按台数为73%。从占有率看,国产数控车床是国产数控金切机床中占有率最高的类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数控车床在品种上、性能上和可靠性上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国产的数控车床大多为经济型,约占总数的80%左右,多功能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生产量较少;而国外生产的基本上是多功能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国外车削中心具有双主轴、双刀塔、Y轴、C轴,甚至还装有日轴,功能多,可供用户选择。国外数控车床的主轴转速和主轴功率一般都高于国产数控车床;另外还能生产提供适合于高强度耐热合金加工和钛合金加工大功率、高刚度的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以及以车代磨的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而此类产品国内基本处于空白。(3)数控电加工机床我国电加工机床的市场总容量不是很大,估计只占我国机床工具总量的5%左右。同时,还受到数控铣、高速铣、加工中心的挑战。但是数控电加工机床在数控金切机床消费结构中,其消费量比重却达到14.5%,仅次于数控车床;进口量比重为12%,低于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可见,提高数控化率和加工精度是放电加工机床对抗各方挑战的唯一出路。在数控金切机床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数控电加工机床按台数达到了54.5%,仅次于数控车床;但金额占有率仅为15%,这就意味着高端市场依旧被国外产品占据。现状是,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加工,国产数控电加工机床可以满足用户需要;而高端的精密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和精密电火花成形机,大多数依靠进口。随着模具对表面质量、精度及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精密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模仿难度大,国内这部分市场基本被日本、瑞士的电加工设备生产企业所占领,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目前还不具备优势,仅合资企业苏州沙迪克特种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AQ360L、AQ550L型精密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

点击查看全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尝试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技工类院校的一门专业技术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逐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和相应修订的措施,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改善

0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技工类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讲述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论和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等传统工艺知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大的意义。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实用性强,课程的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一些理论概念和工艺原理等知识对于无任何生产实践经验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如何能够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只有对课程不断的研究讨论和分析,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新型教学方法

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任课教师,我尝试采用以下若干种方法进行授课: 

1.1分组讨论法

点击查看全文

教学改革下机械制造论文(2篇)

第一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内容,惟恐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存在,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因此,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探讨

点击查看全文

工程案例下的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摘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目标,结合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基于工程案例的工程材料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材料;工程案例;教学改革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以工程实际应用背景为基础的课程[1],是一门连接科学和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课程,是一门介于专业理论和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课程[2]。

1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材料实际上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多门课程(如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材料等)的一个压缩删减版课程[3]。因而使该课程的基本概念众多且貌似分散,前后章节如果脱离工程实际应用的话则关联性不强。这就需要学生对实际的机械工程、材料学及相关工程应用等比较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但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对与机械类专业来讲,首先是学时有限,不能把该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系统化、关联性地详细讲解;再者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的本科教学中与工程材料相关课程开设实在太少,学生对工程材料的认知缺乏,对于感官无差异的钢铁材料,其成分、性能和应用的千差万别让学生接受不了。在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讲授该课程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理论知识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即工程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近乎为零,导致他们认为该课程离其实际生活太远,没有数理化那么具体,可以通过理论计算产生量化的结果,而该课程主要讲授的工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间关系的知识及其在选材中的应用完全令人摸不着头脑。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当今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科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一大特点,为此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解决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时间上的分配问题。即在学生有限的本科学习时间内,通过合理地改革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术界要求的用更多的学时传授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又能满足工程界希望的用更多的学时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工程训练、更多的工程经验和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但无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何处,最终目标都是:(1)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2)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这里说的工程能力是指理论知识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及相关课程的特点,以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研究确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构架,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引入新的理论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环节新的关联方式-案例式教学,以适应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了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最终目标。在总学时越来越少、新材料、新工艺等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条件下,怎样使学生学好课程,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调整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上大力改革[4]。案例教学是运用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典型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尤其是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律类的教学中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但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报道比较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即是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仅仅依靠课本学习即可得来,它是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求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解决之中,通过了解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应用之中。这样做即可逐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又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理论知识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工程材料的教学改革中借鉴了案例教学,即教师在工程材料的理论教学中合理地嵌入学生熟悉的工程案例,从学生的真实感知入手,来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之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展需要还适当应用课外专题讨论式教学-专题论文写作,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资料,积极参与课外的专题讨论,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通过这些改革来改善以往的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抽象性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问题,将原先对学生而言抽象的工程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变为可看见和触摸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引入工程案例的方式来改革工程材料的教学体系,主要是:(1)针对学生工程概念差的特点,在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上就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齿轮减速箱(制图课作业),车床、铣床及钻台(金工实习已经学会操作)和小轿车这些学生们熟悉的工程实际设备为案例。通过设备中不同零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逐步引入该门课程的学习主线: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缩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通过车刀、机床主轴的加工过程来介绍热处理工艺,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来达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2)利用工程案例“贯穿主线”。一个工程实践项目的训练需要一定的工程应用实例,但是学生不会自主地将工程应用实例与理论知识相关联。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金工实习中使用过的设备-台式钻床作为工程案例的主线,以车床、减速箱、低碳钢板、锯条、小轿车、变速齿轮箱等学生熟知的设备或工具为辅线,用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知识体系将其贯穿起来。根据不同章节的讲解需要,拆分出不同零件作为实际工程案例来描述,例如外壳、载物台、钻头、主轴等这些学生已经使用过的设备上的零部件为例,变抽象的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关系为学生具体学生已经熟知的零部件和工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在机械设计中选材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作用。这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本课程的兴趣并利用实验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工程应用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分合相济,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设备的结构设计、零件结构设计和选择合理材料、制定该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整体概念,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3)采用多媒体授课,讲授内容合理划分主干和分枝中,注重重点主干内容的讲解,对于非重点的分枝内容采用列表式或提纲式的方法讲授,达到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的目的,合理利用有限的学时,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力求做到简单、生动、形象。例如,以学生熟知的玻璃和水晶的差别引入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和性能差异,以石墨、钻石、纳米炭、石墨烯间的关系和区别来讲解晶体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材料研究新成果的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在讲授晶体结晶基本过程时,通过形象的动画使整个结晶过程中的形核和长大过程一目了然,避免抽象的理论叙述。(4)利用工程实际案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讲授理论时,有针对性地结合金工实习中相关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工程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课程的作用。例如,在介绍钢为何必须进行热处理时,以T10钢制造钻头为例,详细讲解钻头的选材依据和它完整的加工制造工艺路线,说明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选择依据,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热处理在零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在学完金属材料这一章过后,安排总结性的钻台设计中各个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制定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初步认识到同一设备中,不同零件需要根据各自的使用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金属材料,并且根据加工工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其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客观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也决定了高等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结构的与时俱进的必然。本着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的原则,结合当今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基于工程实际案例工程材料的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技术原理和技术应用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过程装备控制工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课程优化;实践教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过控专业)是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过程工程、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以过程装备研究和设计为主体,过程工艺与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多学科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性,以及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要求我们在过控专业学生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陇东学院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在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进程中,分别在学校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办公室,研究带动开展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过控专业在教学大纲修订和教学内容设置中针对专业特征增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创新创业的意义,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和观点。过控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在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示范效应。近年来,为提高过控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持续优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过控专业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过控专业学生入校第一课安排由过控专业系主任开展专业宣讲,其中重点内容是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主动学习,要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在完成日常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多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社团活动,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在2017年过控专业教学大纲修订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新政策,系统掌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知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把握好创业机会,具备良好的创业者精神、素质、能力和条件等。同时,近年来本专业任课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并取得不错成绩,例如参加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分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第六、七、九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次、三等2次,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

2过控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和改革措施

2.1优化专业实验设置,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实验验证和动手能力培养

过控专业主要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等实验课程。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是过控专业学生的核心综合实践环节,其内容涵盖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工程流体力学、过程流体机械等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在该实验教学中,针对学院现有实验设备,过控专业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持续优化改进实验内容设置,编制修订完善《过控专业实验指导书》,共设置15个专业实验项目,结合不同理论课程选择相关实验教学。实验课安排中按照分批分组进行,做到两个必须,即每个学生必须有充足时间参与实验,必须亲手做过每个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和掌握用科学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为毕业以后的工作和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好基础。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