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以地质测绘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例如,无人机(UAV)、GNSS系统、遥感RS等;其次阐明了新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涉及管线探测、物化测探采集、地籍测量和地热地质勘探等。
关键词:地质测绘;遥感技术;地籍测量
前言
经济发展为地质测绘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原有测绘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变得十分有限,对新技术进行应用势在必行。事实证明,视情况对遥感等新技术加以应用,可在为测绘人员安全及最终成果提供保证的基础上,将测绘成本降至最低,其现实意义有目共睹。
1.新技术的类型说明
1.1无人机
长期实践表明,人力测绘较易被环境因素所影响,导致测绘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对无人机加以应用,可有效弥补该问题,该技术的特点主要是有良好的机动性与适应性。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出航测的优势,关键是要以地质测绘所具有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技术。可满足地质测绘需求的航测技术代表为倾斜摄影测量,该技术既能够使地质特点得到全面而清晰地呈现,又可被用来对所收集信息进行整合,为搭建三维模型提供支持[1]。综上所述,将无人机用于地质测绘是大势所趋。
1.2GNSS系统
GNSS系统强调借助卫星对所需数据进行获取,该技术的优势是能够将时空界限打破,确保测绘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均能够准确获得由卫星所提供位置信息。对该技术加以应用的关键是以BOS、GPS为依托,在完成定位的基础上,采集地质数据。上文所提到系统的定位原理均为无线电定位,简单来说,就是以设计卫星轨道的分布方式为前提,在明确自身和卫星距离的基础上,对相应坐标进行推算,随后,借助计算机对推算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现阶段,GNSS已成为地质测绘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其加以应用可使测绘质效更接近预期,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2]。
1.3激光扫描
地质测绘强调通过对空间模型进行绘制的方式,使地质地貌得到直观呈现,确保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有实际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测绘人员往往要面对测绘目标附近有不规则物体存在的情形,导致空间模型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激光扫描的出现,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传统测绘所存在缺陷因此而得到有效填补。另外,该技术的价值还体现在测绘人员可依托该技术对被测环境各项数据加以掌握,在降低勘测难度的基础上,使测绘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1.4数字成图
数字技术可被细分为三种技术,分别是数字成图、数字摄影和数字地图,其中,可满足地质测绘需求的技术为数字地图,该技术强调对测量所得地图进行科学处理,在提升准确度的基础上,缩短工期并降低成本,使测绘能力得到显著优化。数字摄影强调以测量要素为依托,利用网络完成实时处理并分析摄影图像的工作,赋予图像更为理想的科学化还有精准化水平。数字成图可用工具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及电子平板,其特点是可对现场数据进行快速收集,通过对地图准确性加以提升的方式,为测绘行业今后的发展助力。作为数字成图2.0版本的智能成图,强调基于预先所设置程序和数据库,通过自动识别既有表达点所呈现出数据特征的方式,获得所需图形。这里要明确一点,虽然该技术大有取代数字成图的趋势,且应用频率有所增加,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技术对数据识别系统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如若其所依托系统存在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将有极大概率导致图形和实际情况不符,测绘工作所能发挥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由此可见,要想使该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当务之急便是对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进行升级与发展。
1.5摄影测量
该技术只有依托特定仪器,才能完成摄影与测量任务,地质测绘对精度所提出要求较高,这也给该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制约。但也正是因为该技术对摄影工具的依赖性较强,才做到了在不靠近被测对象的前提下,对其信息进行获取,不仅工作难度有所降低,其安全性也因此而得到了显著提高,测量所得结果更具实际意义,图2即为通过摄影测量所获得地质图。以测量地形地势和大型矿山为代表的诸多领域,均已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随着科技的进步,该技术可借助更加多元的形式,对地形地貌进行直观而具体的展示,所展示内容已精确到数据和划线等地质元素[3]。
1.6遥感技术
作为探测新技术的遥感技术,强调以电磁波理论为依托,以发射电磁波为前提,根据发射电磁波对影像进行生成。近几年,该技术被频繁应用于地质测绘,其优势也为更多人所熟知,具体表现为可一次获取大量所需信息,通常不会被地面条件所影响等。
2.新技术的应用价值
2.1测绘数据更加多元
基于传统技术所开展测绘作业,最终结果较易被环境所影响,不仅测量范围与对象会被制约,测绘人员用来获取所需资源的渠道也十分有限,这并不利于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测绘人员可凭借新技术全方位了解外界环境和被测对象所涉及元素,确保绘图工作具有更加充足的参考资源。此外,经由新技术所获得信息,通常可被直接用来进行搜索,检查效率因此而得到显著提升。对新技术加以应用所带来积极影响,还体现在丰富测绘信息类型及内容方面,这对日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大意义。
2.2降低图形编辑难度
编辑测绘图形是地质测绘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特点可被概括为工作量大及信息繁杂,仅凭借原有技术,无法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引入新技术可促使编辑图形的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前进,在准确处理信息的基础上,确保相关数据均可得到准确且全面地反映。另外,应用新技术给编辑图形所带来积极影响,还包括增强编辑过程所具有科学性,在降低编辑难度的基础上,赋予测绘图纸较过去更为理想的时效性与可靠性。
3.新技术的应用要点
3.1管线探测
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当下,各地政府考虑到地上所能使用空间有限,纷纷选择将地上线路转移至地下,最具代表性的转移线路为光纤和输电线路。这里要注意一点,虽然地下管廊是未来发展趋势,可使线路管理与维护难度得到降低,地下既有设施的存在则决定了要想使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前提是以全局视角为出发点,对整体优化方案进行制订,通过为管线分布所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提供保证的方式,将相互干扰的概率降至最低。这也给测绘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GNSS系统为依托,先向卫星网络传输测绘信息,再以相关位置信息为依据,对符合管路分布情况的三维图纸进行获取。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够使图纸更具实效性,还可为空间的充分利用助力。
3.2物化测探采集
物理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物理环境,其中,便包括资源地质测绘。此类工作所涵盖内容较多,既有常规的矿区测量和井探测量,还有针对性较强的网络设置与定位测量,要想顺利完成上述任务,测绘人员可选择借助信息系统,在对地质信息进行初步获取的基础上,通过外部勘探的方式,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核实。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测绘人员还可以利用GNSS系统获取位置信息,这样做可使测绘精度最大程度接近理想水平[4]。从提升测绘效率的角度来看,上文所提到智能成图也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对该技术进行科学应用,可在保证测绘质量的前提下,将测绘需要耗费的时间压缩至最短。
3.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地质测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测绘人员可通过地籍测量对地籍图进行绘制,在对权属界址点加以明确的基础上,为管理国土资源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现阶段,地籍测量已基本实现了技术的更新换代,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测绘人员采集土地信息的密度与精度均有所提高,待采集信息的工作告一段落,测绘人员可通过向测绘系统输入所采集信息的方式,获得地籍图。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遥感等技术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新技术加以应用,既有助于测绘人员快速且准确的确定界桩位置,又能够降低测绘人员对土地范围以及应用边界加以掌握的难度,使动态测量的设想成为现实。以矿区测量为例,要想对分布情况、矿体特征具有系统且准确的了解,前提是以标准比例尺为依据,借助定位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布设,基于以及控制点完成设置移动站的工作,通过测量控制点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方式,对矿区坐标图加以确定。关于测量矿区地籍的工作,测绘人员应做好面对戈壁或其他特殊地貌的准备,此类地貌往往不具备对坐标系统进行联测所依托基准点,只有综合应用遥感、GNSS系统,才能使数据得到高效采集,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网络对坐标进行单独设立,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3.4地热地质勘探
地热地质勘探强调对地热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对象以岩石和地下构造为主。另外,勘测人员可单独进行地热勘探,即:对地热资源储量还有分布信息进行系统收集。除特殊情况外,这两项工作均同时进行,由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地理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测绘难度大,换句话说,测绘人员仅凭借原有技术,既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还无法保证获取信息真实且准确,难以做到系统认知断裂走向和地质构造。要想避免上述问题所造成不利影响,当务之急便是引入以遥感为代表的新技术,这类远程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最大程度减弱地理环境所带来影响,二是为测绘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保证,为日后防治地灾等工作的有序推进助力。
4.结论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当下,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和智能化成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将先进技术和原有测绘技术相结合,可使探测速度及准确度明显提升。未来,有关单位应将工作重心转向技术融合领域,真正做到利用现有技术开展测绘工作,确保测绘质量和效益获得显著提高,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于思妍.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86-187.
[2]蔡云亮.关于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20(10):241-242.
[3]孟先.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7):111-112.
[4]许武.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综述[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9,12(06):56-60.
作者:陈明 单位: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