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应用

摘要: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要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针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的缺陷和不足,文章提出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探索将中国测绘史、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国工程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和交流实践全过程,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教育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测绘工程;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大国工程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不仅要将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仪器设备引入教学实践过程拓展学生专业视野[2-4],更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在工作岗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安全及履行测绘工作相关责任。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5-8]。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与保障[9]。针对当前测绘专业学生缺乏实际工程磨炼、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在专业培养方面,由“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教育目的。本文针对测绘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课程思政内容的缺陷和不足,拟开展以经典案例和工程应用引导为主的教学与实践探索。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能展示测绘工作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经典思政素材,引导学生建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综合的实习实验,以经典案例为导向,深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的实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测绘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交通、国土、城建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测绘工作,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为了落实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以下思政育人目标。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测绘史,列举古代地图及多项应用测绘技术的工程,总结中国古代测绘历史的辉煌成就,讲好中国测绘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激发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是测绘行业的一面旗帜。国测一大队自成立以来,先后七测珠峰、两下南极、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凝铸起“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丰碑。教学过程中贯穿讲解几代测绘人不畏艰险,拼搏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珠峰高程测量[10],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三)在增长专业见识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卫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功发射入轨,顺利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7月31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建设,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广大青年学子要传承好、发扬好北斗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高铁是新世纪我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庞杂的高速铁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都离不开测绘工作者的参与[12];港珠澳大桥建设是一道绵延56公里的世界级超级工程,我校优秀校友锁旭宏参与了项目建设,通过他与团队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创造了沉管隧道毫米级对接精度的世界奇迹,被评为新时代青年测量工匠。教学中以中国高铁建设和港珠澳大桥建设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方案

(一)教学培养: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相关课程中合理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新形势下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分4个部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以及实践教育。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思想政治课程贯穿一、二年级教学全程,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测绘专业课程思政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其次,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邀请业内长江学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主讲测绘科学导论课程,引入前沿的学科发展趋势、测绘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发展,开拓学生视野;同时注重引领学生回顾历史,参观我校收集测绘专业仪器设备和历史资料建成的测绘仪器博物馆,了解测绘仪器发展历程,映射测绘学科发展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测量工作,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时采用了高等级水准测量、GNSS卫星测量、光电测距、重力测量、卫星遥感、天文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和雪深雷达测量等观测技术和方法,相关技术设备情况可在测量仪器课程进行详细介绍,特别注意我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提升学生对测绘前沿技术和知识的了解,增加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时用到了平差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知识,相关内容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课程进行讲授,通过讲解高精度数据处理理论及方法,提升课程的高度,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开拓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以增长专业见识。在讲授数字地形测量课程时,可在最基础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章节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珠峰高程测量背景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讲授时,可在精密角度测量章节引导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天文测量等知识;在高程控制测量章节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在精密水准测量误差改正中的作用及其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然后课堂讲解过程中贯穿珠峰高程测量,让学生了解珠峰高程测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测绘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然后,GNSS原理及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程讲授时分别将GNSS卫星测量、卫星遥感在珠峰高程测量中的应用予以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测绘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深入讲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要传承好、发扬好北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涉及先进现代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学课程中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超级工程项目,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介绍我校优秀校友锁旭宏在港珠澳大桥测量工作中做出的贡献,突显测绘工作在大国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培养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高铁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涵盖高速铁路建设中涉及的测量技术与方法,通过该课程的讲解,力求让学生熟练掌握高铁建设各阶段的测量技术,并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大国工匠精神。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三维建模等课程的讲解中,融合各类高新测绘技术与装备———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开拓视野,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优势,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最后,在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综合测量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为避免部分学生依赖组内同学,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的问题,合理安排实习分工,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并在实习实践动员前,引用我校优秀校友在港珠澳大桥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青年测量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完成实习实践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协调安排各项工作任务,规范撰写实习实践报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交流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测绘类高水平竞赛及交流活动

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要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测绘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科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体如图2所示。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检验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13-15],为使更多学生获得参与机会,首先,学院为学生搭建了院级学科技能竞赛平台,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其次,打造工程测量大赛校级竞赛平台,该竞赛已成功举办27届,覆盖我校开设测量学、交通工程测量和工程测量课程的测绘工程、土木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15个专业的学生,为学生提供竞赛和交流的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我校牵头申报的安宁区五校战略联盟测量技能大赛和甘肃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队伍;然后,在省级测绘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上述四级学科竞赛重在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提升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国家工程建设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平台的支持下,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整合知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创新课题引导型”开放实验是我校实验室管理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拟定开放创新课题,聘请指导教师,在获得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同意后,安排执行的创新实验课题,这类实验课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和探索条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为测绘专业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科研论文,开拓思维,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案解决相关问题,并撰写科技论文,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学科学术讲座,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学习相关学科前沿科学问题,调动学生的科研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此外,专业课老师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通过科研项目提升训练,引导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能应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指导下,积极落实测绘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测绘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育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测绘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拟将中国测绘史、国测一大队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大国工程等案例融入学科基础课教学及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优秀校友锁旭宏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发挥的青年测绘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交流实践,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组织管理、刻苦钻研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李毓照 杨维芳 王世杰 魏冠军 郭楠 苏小宁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