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媒体下红色文化场景传播策略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媒体下红色文化场景传播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全媒体下红色文化场景传播策略探究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具有齐鲁文化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全媒体多元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将为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赋能。运用场景传播的技术手段,通过虚拟话题场景的记忆建构、情境式场景的还原再现、交互式符号化场景的体验等建立与公众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帮助受众建立集体记忆,从而不断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场景传播;文化认同;集体记忆;虚拟话题场景;情境式场景;符号化场景

沂蒙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在山东地区蒙山、沂水这一特定地理环境和文化空间内,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共同抗战,支持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全媒体时代为沂蒙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中场景传播的个性化、精准性和体验性为公众重构沂蒙文化红色记忆提供了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支持。

一、文化认同与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

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需要受众形成对这种文化的深层次认知和体认,也就是“文化认同”。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是人们对其长期生存的民族共同体所形成的有意义的文化肯定性体认,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认同是一种‘集体意识’,是使个体团结成共同体的凝聚力,在共同体中每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2]公众对沂蒙文化的认同是沂蒙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根基,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从情感上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从行为上遵循共同的价值规范,从心理上缔造共同的集体记忆。沂蒙红色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定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但是由于其文化时间上的久远性和文化产生土壤的特殊性,再加上传统的政治化、说教化的宣传方式,同质化、单一化的宣传内容等,使得当前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存在渗透力不足、深层文化认同不够、与公众日常生活有疏离感等问题。

二、场景传播的含义

“场景”一词最早是用在戏剧、电影中,是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行为,或者是由人、事、物构成的时空中形成的叙事关系。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最早把“场景”的概念用于传播学,他们认为“场景”是“人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总和。”[3]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为场景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场景思维,借助新媒介建构“新场景”,让单纯的物理空间衍生出“情境”的意义,场景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行为而被建设,同时被赋予一定的心理和社会意义。场景传播为媒介赋能,帮助受众建构集体记忆,进而产生文化认同。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提出了“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概念,其中全息媒体主要就是指场景传播。在全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要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建立与公众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4],借助场景传播的个性化、精准化、沉浸式、交互式等特点,建立公共话语空间,为文化有效传播赋能,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渗透力。

三、沂蒙红色文化的场景传播策略

沂蒙红色文化多元的“场景化表达”可以满足当下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度介入和情感认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实现沂蒙红色文化的跨媒介多元传播。

(一)虚拟话题场景的记忆建构

互联网时代是多元传播主体的时代,“公众即媒介,公众可以参与和创造内容”[5],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场景化时代文化传播要与用户“此时此刻”的需求相匹配,要依托大数据平台,根据受众的职业、经历、兴趣等信息,以满足受众需求和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适时对公众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虚拟话题推送,营造沂蒙文化的虚拟时空场景。短视频具有收视时间短、信息传递重点突出、易于传播和分享等特点,迎合当下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的网络消费传播形式。“社交媒体的移动化和信息即时分享机制实用化更容易因为情感共鸣的激发而亲身参与评论、转发和内容生产。”[6]沂蒙红色文化要借助这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结合受众的情感需求和体验设计短视频营造虚拟话题场景,用“接地气”“有人气”的方式设计短视频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有看点、有趣味、有感染力的短视频,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文化传播,提升红色文化的关注度。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借助网红、大咖、名人等主播,借助他们的粉丝数和号召力,推出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图文、短视频、直播等虚拟话题,助推沂蒙文化的传播力和渗透力。

(二)情境式场景的还原再现

如果说“场景”的概念更多的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建构的时空概念,那么基于场景建构形成的“情境”就更倾向于在场景中与人发生关系的整个外界环境,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社会行为的外部条件。早期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提出了“媒介情境论”,他认为人们借助新媒介建构的“新场景”中会形成情境式传播,新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身居其中的公众的认知、行为会产生影响,个体在情境化的场景实践中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都会更加深刻、更具有主体的情感认同。由于沂蒙红色文化的历史年代久远,亲历者比较少,使得后续在传播过程中仅仅依靠图片、文字等有限的史料很难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对沂蒙文化进行多重视角的故事再现和文学重构,借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原沂蒙儿女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比如近几年备受青睐的民族歌剧《沂蒙山》、民族舞剧《乳娘》等,借助舞台搭建沂蒙革命历史场景,通过演员具有情感表现力的身体语言、声音语言、舞台灯光、音乐等,建构一种时空交错的沂蒙历史文化叙事场景。当演员和受众同时存在于场景中时,受众会产生一种“沉浸体验”,他们完全沉浸在情境化的场景中甚至忘我。虽然每个受众带着个性差异聚集在一起,但是在相对封闭的舞台空间场景中,沂蒙红嫂与革命战士生死与共的红色历史场景借助舞台场景再现,让受众产生强烈共情,沂蒙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借助场景构造实现情境化传播还可以用于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博物馆中,利用VR/AR等技术建构数字化或者网络虚拟展馆。将沂蒙历史文化场景还原,让原本“不在场”的受众具有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场感,比如“沂蒙精神”红色主题数字化展览通过声光电等数字媒体技术,营造三维立体展示空间,虚拟的场景重构让受众回到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中,受众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历史,理解历史,在体验与互动中自觉认同并接受沂蒙红色文化。

(三)个性化符号场景的交互体验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认为,“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赖于符号,正是使用符号的能力使文化得以产生,也正是对符号的运用使文化延续成为可能”。[7]人生活在由符号编织而成的世界中,借助各种符号交流和思考,文化的传播通过独具特色的符号表征来传达。“场景符号化”是全媒体时代场景传播的主要范式,他强调由有意义的符号建构各类场景,借由全媒体的技术和审美创设情境,从而实现符号与场景的完美融合。受众在具有审美意义的符号化场景中,通过交互性体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网络游戏是当下具有标志性特点的场景符号化范式,我国拥有庞大的以青壮年为主的动漫和网游人群,他们是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对象,如果占领这个阵地,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将更具有广泛性。这就需要挖掘沂蒙精神中的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通过VR、AI等浸入式技术建构跨媒介的符号化场景,同时对沂蒙文化进行游戏故事重构,让受众在虚拟的红色故事和游戏空间中得到共情和共鸣。把红色历史与具有娱乐性和交互性的网游联系起来,使得青少年受众在虚拟的红色网游中取得主流价值文化认同。场景的符号化同样也可以用于沂蒙红色主题动漫、影视、文创等文化衍生产品中,通过有创意、有温度、有深度的视觉文化符号,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渗透力。新时代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任重而道远。全媒体语境下沂蒙红色文化要充分利用好场景传播在技术层面、理念层面、审美层面、用户体验层面的优势,激发红色文化传播的活力,借助全媒体场景体验,让更多的受众深度介入沂蒙文化的精髓之中,在场景化、沉浸式、交互式的传播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记忆,获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11-29.

[2]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赵乾坤,周宝曜,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郑晓迪.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效率和针对性的思考.中国报业,2017(09).

[5]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最终的命运和格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张志安,黄剑超.融合环境下的党媒情感传播模式:策略、动因和影响[J]新闻与写作,2019(03).

[7]怀特.文化的科学[M].沈原,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周莹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