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码印刷产品艺术设计创新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对数码印刷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肯定数码印刷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对数码印刷个性化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提出一些看法。包括实施个性化服务方案,进一步对传统数码印刷进行艺术化处理,积极运用新技术增加数码印刷产品的创意。
实践表明,艺术与产品设计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诸多优势,然而数码印刷仍然存在着艺术的自由渗透,这与该行业起步较晚有关。因此,有必要加强数码印刷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一、数码印刷的特征和发展现状
数码印刷是最常用的印刷技术,数码印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数码印刷具有快速特性。计算机上显示的信息可以直接从数字打印机读取,所需的打印内容可以立即从数字打印机获得,消除了传统打印技术复杂的工作流程。其次,数码印刷具有方便的特点。数码印刷技术的出现得到了真正的认可,不需要前期准备和大量库存,如有必要,可现场打印。最后,数码印刷具有柔性的特点,相邻印刷产品中的信息可以完全不同,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虽然数码印刷起步较晚,但数码印刷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数码印刷行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些发展困难,对近年来市场形势的分析表明,造成数码印刷行业大萧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行业类型,没有根据行业的基本特点采取合理的商业模式。[1]虽然数码印刷技术仍处于自主加工工业的早期阶段,但其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印刷方法的改进。在传统印刷领域,虽然胶印、柔印和丝网印刷在印刷技术上有所不同,但除了技术上的变化外,数码印刷在行业的发展和性质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数码印刷是迈向服务业的重要一步,因为这项技术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数码印刷行业的发展困境主要应该以提供更加精细化和周到的服务为突破口,思考艺术设计在哪里可以运用。
二、正确认识数码印刷艺术设计的缺点
(一)缺乏真实性
计算机设计软件,如Photoshop,使图像和图形的操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可进行各种形象的差异、变化和微妙的变形。
(二)缺乏亲和力
在数码印刷的过程中,由于数码印刷技术的要求较高,色彩的视觉感受不得不转化为数字处理,导致数字作品缺乏亲和力,这些数字技术带来了机械感。
(三)缺乏生动感
传统的设计语言充满了个人情感,易于与受众沟通和产生共鸣,数字创作的机械组织导致表达语言缺乏生命力,表达形式缺乏新鲜感。
三、数码印刷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一)多媒体融合性
数码印刷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是一个表达新时代独特美学的机会。数码印刷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数字形式表达创作者的思维,并融入多媒体,数码印刷艺术设计具有许多特点。数码印刷艺术设计主要依靠数字技术将每个图像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结构与配置的完美结合和图像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技术与媒体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多媒体数字艺术设计的融合。
(二)数字化
它通过图像、声音实现了艺术与数字的共同协调,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数码印刷艺术元素的虚拟性,将它们融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仅可以实现时空的随机变化,还体现了数码印刷艺术的创新潜力,这是其他艺术手段无法实现的。[2]
(三)情景交互性
数码印刷艺术设计不仅要给予受众审美体验,还要提高和激发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人们注重艺术价值思维的传播。情景互动将实现这一概念,一方面,数码印刷艺术设计的可扩展性增加了受众与创作者交流的舒适度,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起到了科学的作用,促进了艺术的传播。另一方面,场景的互动也使大众的审美方式成为引导观众积极参与数码印刷艺术设计浪潮的一种方式。
四、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方法
(一)转变传统的审美标准,正确认识数码艺术价值
与传统艺术设计相比,数码艺术设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艺术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数码艺术设计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大量生产和可复制的数字艺术设计会给人一种低艺术价值感,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在当代美学和传播上是不可替代的。数码艺术设计不能用传统艺术与设计的标准来衡量,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应该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
(二)改变万能说的错误观念
数码艺术设计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它充满了高科技时代的特征。人们会将数码艺术设计普遍化为全能,甚至很多人都有盲目崇拜的现象,所以就有了无所不能的数码艺术设计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数码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但它只是利用现代技术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想法,它只是不同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五、数码印刷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定期更新数码印刷设备
数码印刷系统是否及时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码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根据实际印刷要求,及时采购和更新先进的数码印刷系统。例如,对于图形和图像较多的文件,应选择高质量的数码打印机。
(二)选择优质的印刷纸
一般来说,印刷品的清晰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刷纸张的质量,高质量的打印纸对数码印刷机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三)必要的设备维修和保养
无论哪台机器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都必须进行良好的维护,设备正常使用后必须进行保养。
六、数码印刷产品的检测和评价
(一)色彩
由于打印操作不同于显示成像,在打印前必须检查数据文件的颜色模式,尤其是打印颜色时。由于数码印刷必须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专色印刷经常被要求。在专色显影过程中,应合理调整专色,如是否直接使用专色进行复制,或印刷前是否将专色改为CMYK。[3]
(二)版面
无论是数码印刷还是传统印刷,收到的文件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实践中,最好选择PDF、PS等常用格式,排版尺寸应在文件打印文本的净尺寸中进行核对,必须正确检查大版本文档的大小,以避免将来的返工。布局中心一般由文字、图像、图形等元素组成,文本与字体不匹配,这是打印时的一个常见问题。如果没有找到指定的字体,及时联系客户更换其他字体,或者建议客户以上问题不以PDF格式显示,但在将文本转换为PDF文件时需要检查字体输入的时间。此外,图形元素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像的关键是控制图像(彩色图像、灰度图像和黑白线)的分辨率。CMYK图像颜色模式和输出格式均为TIFF格式,这样,印刷图像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七、数码艺术设计是新兴的艺术创作方式
第一,用电脑扫描艺术作品,作品可以在数字环境中传播,严格来说,这不是数字创作,因为实际的创作过程不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但目前,这类作品在互联网上所占比例很大,至少它让公众更容易理解艺术。社交网络并不能真正反映数码字艺术的特点和好处。第二,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进行艺术设计,这种创作方法主要依靠各种专业软件强大的功能,在软件的操作平台上,传统的艺术工具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Photoshop中,如注射枪、铅笔工具、橡皮擦等。此外,由于计算机操作有时不如手工绘图实用,软件提供了许多专用工具和过滤功能,使用电脑作为生产传统作品的工具,使艺术家摆脱了沉重和复杂的纸张、染料垫和各种刷子。其次,电脑生成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随机成分,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艺术的可能性。在传统绘画的过程中,绘画的结果只能是一个,导致艺术家只能留下一个想法。因此,只看最终结果的受众,没有机会看到艺术家改变的奇迹,这对艺术家和受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个简单的复制命令来解决,美工可以在执行第一个想法前创建备份,这样他们在执行其他想法时就不必从头开始了,如果在一个想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新想法,就可以恢复。显然,电脑为手和大脑创造了更多的自由,在数字时代,几乎任何你认为你能做的事情都是对艺术创作的一大回归,因为艺术创作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一种与人无关的活动。第三,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创作具有数字属性的艺术作品。所谓艺术作品和数字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只能在数字环境中创造、传播和欣赏新的属性,这些作品大多是在传统作品的某些特点和数字媒体应用的基础上取得的新成果。
八、数码印刷产品个性化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
(一)推行个性化的服务制定
为了生产出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的数码印刷产品,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个性化和艺术性的服务,积极与其他行业合作,推动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例如,个人邮票是一种新型的数码印刷产品,个性化邮票虽然创意十足,一经发行便广受欢迎,但在市场份额上并无明显优势。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在这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过于仓促,邮票模式仍然过于僵化,其个性化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艺术家应该仔细研究和规划邮票的艺术设计,充分调动灵感和创意,完成真正的个性化邮票模型。
(二)对常规数码印刷品进行艺术化的二次加工
普通数码印刷材料通过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和外观上全新的艺术效果,可以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在这方面,数码印刷的艺术发展可以得到加强。目前,通过数码印刷的产品种类很多,所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4]
(三)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数码印刷产品的创意
如今,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二维码,它几乎在生活的所有领域都不可或缺,对产品信息的理解通常是年轻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例如,在名片设计中加入二维码,不仅新颖、现代,而且在有限的区域内包含更多的信息。
九、结语
综上所述,数码印刷产品的艺术设计离不开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为了实现数码印刷产品的艺术设计创新,有必要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引入创新的艺术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晓晨,张祺鑫.数码印刷产品个性化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浅析[J].传媒论坛,2018(1):106.
[2]王玮.从传统创作实体向数字艺术跨界——关于数码印刷技术影响下的艺术设计思考[J].绿色包装,2021(4):70-73.
[3]田廉守.传统印刷对数码印刷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9):37.
[4]刘晓瑜.印刷海报中字体图形化设计的应用研究[J].大观,2017(11):66.
作者:王龙祥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