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建设论文范文

城市建设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城市建设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为因素

1.智慧政府。

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设一个智慧政府,因为智慧政府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市民的满意度。开展网络办公,建设数据交换平台,逐步建设成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公民和企业作为对象公开的公共服务体系。如开展政府热线、移动执法等方法体现政府利用数字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智慧城市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推动内生驱动力量。建设成以政府为主导,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城市自我适应和自我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利用高科技和高效电子政务,逐步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为智慧政府资源共享服务。智慧城市中智慧政府的建设从小事做起,如依靠建设的公共行政系统,将日常的工作通过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办公电脑化、网络化,形成多部门、一政府,避免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随着小事的成功推行,未来几年,政府部门实现远程视像会议、数码资料库等多媒体设备,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

2.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一个战略性经济,它是集科技、信息、环境等于一体的创新性经济。这种经济是继四大经济之后的第五大经济。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同时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经济是将传统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种经济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智慧经济是绿色经济也是低碳经济,更是循环经济。智慧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尤其是在重点领域低碳化,如工业、电力和交通;智慧经济发展高科技的产业,增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提高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智慧经济力求研发减碳技术,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循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区域合作,相互推进改革创新,达到经济发展倍增的目的。智慧经济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第五种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从而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城市持续引进高端人才起到推动作用。

3.智慧社会。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的目标。智慧城市对于城市建设有着两大方面的作用。推动本地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城市中服务行业的发展,如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和智慧教育等,这些行业通过物联网和高新技术整合公共服务,完成试点智能小区,实现提升居民质量,促进人性化管理,从而升高服务质量。智慧社会是高科技在社会中应用。智慧城市就是高科技实现最大化的实际应用,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实惠的理念。智慧城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它们分别为城市环境宜居领域、城市安全防控领域、城市生活保障领域、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城市产业优化领域。其中城市环境宜居领域、城市安全防控领域和城市生活保障领域源于公众视角,而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和城市产业优化领域这两个领域则出自政府和企业视角。智慧社会将借助互联网和高科技各个方面,实现以人为本,加快高科技应用研究转向应用到公民生活,同时为公共服务提供便捷的服务模式,从而营造安全、高效和环保生活环境。

点击查看全文

城市建设园林管理论文

1现代的城市园林建设

对于现代城市园林建设而言,首先便是生态环境建设。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首先是设计上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是便是一个布局宏大的区域景观设计。因此,这就要求设计者从整体出发,确保园林建设服务城市规划全局。同时,设计中应包含生态环境意识,从而便于实施和管理。在此基础上,现代园林设计应充分体现个性化,从而展现出美妙的景观艺术形象。一个成功的区域景观设计,成功之处表现在3个方面:应得到大众认可,毫无疑问,区域景观的服务对象为该区域中居住的居民,因此,景观设计应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欢迎。区域景观投入适应之后,可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生态效益,而要防止昙花一现。经过长时间之后,区域景观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同样可以满足区域特定人群的对于生态环境的需要;井然有序的维护管理是区域景观得以长期服务人群的根本保证。所以,在进行区域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景观区域的未来维护与管理,尽量降低成本。具备上述条件之后,在设计论证的基础上,便可实施园林的设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园林设计的论证是其建设的重要环节。由于以往缺乏这一环节,导致在园林建设中出现不少的问题,比如材料的浪费、决策不合理等,因此,应完善园林设计规划论证机制。众所周知,园林建设是落实设计的环节,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规划设计意图的过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园林小品、庭院灯、园林种植等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施,保证设计意图落实到位。

2城市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目前,城市园林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比如管理意识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创新园林管理的思路。

2.1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在园林管理中同样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目前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逐步完善市场管理、质量管理和投招标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种中介机构、发展咨询服务市场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园林的管理水平。

2.2在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点击查看全文

城市建设论文:城市设计理念思索

本文作者:许德毅 单位: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绿色城市设计的原则是:不要轻易建造建筑,除非有绝对的必要。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里,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保护意味着对现状建筑进行扩建、改建以及移做他用。

“建或不建?保护,推倒还是重建?”这些问题困扰着建筑师。从过去可以找出许多建筑再利用、翻新、扩建的例子;在前工业城市里,一座建筑无论多有名,也需要为新的使用目的而改造(图1)。在欧洲许多城市,都会有许多经过许多世纪发展来的多种风格混合的教堂。在扩建时,旧的墙体、细部、材料都会被重新利用,并将当前风格纳入到原有质感中去。这种谨慎的做法倒是形成了一个个被后代所称颂的建筑。甚至在最为古典的帕特农神庙内,部分构件也是从一座更老的庙宇中移过来的。这种常识性的做法达成了一种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理想:就建筑而言,形成建筑的那些材料是难以获取的,当然就是稀缺的。在动辄大兴土木的今天,这种旧时的想法显得多么可贵。

这从建筑的角度启发了一个可持续设计的原则,就是优先考虑保护和利用以前的老建筑;如果设计一座新的建筑,则要考虑到灵活性,让建筑可以容纳更多的功能。还要考虑到建筑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功能需要;最后,建筑应建在公共交通路线上,与现有城市设施发生联系,而且,最好以填补的形式出现在建成区内。

城市交通设计

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是构筑城市的必要条件。机动车在成为城市居民普遍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比起厂矿集中排放污染源,庞大的机动车群更像乌压压的蝗虫,随时随地制造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

对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人来说,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要满足无限制的机动车使用需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修筑新道路不仅远远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导致新的交通量的产生,并把交通堵塞的难题转移到道路系统的其他部分,情况更加恶化。英国著名城市环境专家Buchcman就这个方向曾提出过“环境区”的概念。在他的构想中城市被划分成4500平方英尺的区域。这些区限制机动车行驶,以步行优先。区域被运输量极大的道路包围,交叉口间断少,交通顺畅。为避免机动车对城市造成破坏,Buchcman提倡交通管制,拓宽步行道的宽度,降低车速等。最后构想提出结论:当城市超出一定规模,以私人交通为主进行的城市规划设计就变得不切实际,还是更多的要依靠公共交通来解决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城市建设中城市雕塑论文

一、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探索

首先,被漫无目的地附加在城市建设之中。当前,由于对城市雕塑的空间管理程度不够,众多低品质、低俗化的雕塑出现在城市的中央,不仅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素养,反而拉低了城市的品位,给城市的精神风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另外,众多装饰性的城市雕塑横行于街,给城市带来了凌乱之感,极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甚至反感。如北京这座代表中国形象的城市,在某些街道上就设立着十几二十座雕塑,只关注量的多少,不管质的变化,这些劣质的雕塑给城市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尽管有些城市雕塑密集,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相当不足,尤其是城市雕塑的精品。近年来,我国城市雕塑好像躲在大地里睡着了的春笋,听到春风的呼唤,迫不及待地从大地里钻了出来。殊不知过多过杂的雕塑只是经济发展下艺术的病胎,危及着城市的文化环境,也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与视觉疲惫。这些“病态”的艺术,无论是在构造形式上,还是材料选择上,或是色彩运用上,无不揭示出其单调枯燥、黯淡无光的形态。众所周知,凡是能够给人以美的印象的作品,往往是色彩调配产生的效果,而我国的城市雕塑大多保留原材料的本色,很少加工点缀,成品单调枯燥,难以靠近美的轨道。一部小说能够以系列形式出版,就是融汇了不少作者的心血,才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同理,如果城市雕塑能够更好地渗透创作者的思想,精品或许会层出不穷。但我国的城市雕塑却是静态的、单一的,只有观看性,没有故事性。再次,缺乏一种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冲击力。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它不是仅供少数艺术家和精英分子鉴赏的精英艺术,而是由普通大众共赏的艺术,可以说,人民大众是决定其艺术价值的重要评审者。因为只有融合公共精神的作品才有呈现城市文化的价值。如果城市雕塑作品仅仅表达了艺术家自己独特的情感,而旁观者在懵懵懂懂之中演变为局外者,对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始终丝毫未明,这样的作品又如何能成为公共的艺术?如何能为大众视觉服务?如山东省某市中心广场建的一个巨型雕塑,其用巨大的球体和粗大的放射状线条组合起来,传达阳光普照的含义,抽象中显生硬,这是模仿西方抽象艺术的结果,却造成市民对雕塑的意义议论纷纷,这样的雕塑恐怕只有创作者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吧。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是蕴含着文化、精神与本土特色等元素的艺术品,它带有的公共性元素,使其艺术性自然而然地融进大众心灵,具有强烈的共鸣冲击力。当然,冲击力的产生并不是说作品必须具备大众平均化的审美倾向或者通俗化的艺术感染。城市雕塑固然是一种公共的艺术,但其必须拥有属于艺术家的个性的东西,至少它的图式语言由创作者自己决定。只有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才可创作出具有公共艺术价值的城市雕塑。目前,我国的城市雕塑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大众的参与,这必然会导致其缺乏吸引大众的能力。因为“公共艺术是通过市民广泛参与和反映社群利益与意志的艺术方式,”而人们缺乏参与公共文化创建的意识,对公共艺术采取放任的态度,间接导致了城市雕塑的建造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尚没有专门管理城市雕塑的艺术职位,一般城市雕塑建造与安置都是政府或城市管理者决定,他们大多没有专业的判断技能,不易找到城市雕塑的正确定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挖掘城市雕塑的本质作用。如此一来,城市雕塑只能立于自己的天地间孤芳自赏。

二、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计策

首先,以恰当规划与合理安排挽救随意泛滥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在城市文化里扮演着十分显眼的角色。不同的雕塑在不同的地方,其呈现的艺术魅力是不同的,所以对城市雕塑的空间管理,必须依据作品的艺术特征。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者必须做好基本信息的调查,然后结合地区的环境特征,选取恰当数量与风格的城市雕塑作品,尽可能地发挥其美化环境的作用,如此一来,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特色便可轻松流露。而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先从根本问题入手,设立专门管理城市雕塑的机构。因为如果没有专门机构,一切措施只能是夸夸其谈,就如那妩媚的玫瑰,如果没有人悉心栽种,也不过是美好的空想罢了。其次,从材质、技术等方面提高城市雕塑的质量,追求精品。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而城市雕塑撑起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豆腐渣”雕塑绝对不能出现。当然,追求高质量,或许不会是一笔小消耗,但精品的追求,需要物质的支撑,拓宽城市雕塑等环境艺术的投资渠道已成为必然的举措。就如上海这座大城市,每年固定有几百万元用于城市雕塑建设,正是由于其投资充分,没有物质压力等后顾之忧,城市雕塑精品才为城市的环境艺术与文化精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次,作品欣赏参与度的提高与作品创作大众化的加强,将给城市雕塑的意义阐释带来质的飞跃。城市雕塑是一门公共的艺术,离开了观赏者,其艺术价值也将永远深埋。诚然,审美能力每个人都有,但审美水平却有高低之分,所以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艺术家的审美水平,而应在教育宣传上,带动大众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吸引大众参与城市雕塑的规划。同时,创作者也应利用自身优质的文化素养与高雅的审美情怀,创造出具有深厚审美价值的城市雕塑作品,而不是躲在自己的情感天地里固执己见。只有在个性的追求中容纳共性的要求,才能更加完美地诠释城市雕塑的文化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雕塑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城市文化的代言体,在城雕建设中只有远离极度个性化、空洞抽象化、造型单一化,真实地表达时代精神与城市特色,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艺术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

作者:庞大伟

点击查看全文

智能城市论文:国外智能城市建设的启发

本文作者:孙艳艳 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际信息部

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地区的智能化建设较为活跃,但是其智能城市的研发和实验还主要是以电力设施智能化为中心,且停留在局部智能化的第二个水平上。具体来说,有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和迪比克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日本的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北九州市等城市。而日本的东京虽然已经在电力、通信、交通、建筑等城市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但是各系统间并未统合联动,所以仍处于第一个水平。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今后将会出现所有城市系统都实现智能化且互相联动的第三个水平城市。

欧盟、美国、日本的智能城市建设特征

(一)欧盟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和管理,科研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参与其中。欧盟通过2011年10月出台的《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确定了25个城市优先发展智能城市,这些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2012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实施了“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该行动计划将集成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和信息通讯(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部分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包括高效供热(冷)系统、智能仪表、实时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促进智能城市建设。2013年,欧盟委员会将为这些示范项目投入3.65亿欧元。此前,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已投入了8100万欧元支持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智能城市和社区”试点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制定了《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计划》,其运行方式是以埃森哲咨询公司为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由阿姆斯特丹创新驱动中心(独立于市政府、官民共同出资)和里安得公司负责,IBM、飞利浦和谷歌等大公司也参与其中,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已经实现了电力和交通两大基础设施系统的智能化和联动。2012年,德国举办了未来城市智能技术竞赛,其中 “Cloud Power能源解决方案”、“flinc城市‘搭车’交通社区”等五个项目分别胜出,这些项目都是由欧盟各大公司负责研发和实施的,对建设智能社区和智能城市将起到很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二)美国以企业为主力,智能电网项目居多。美国的智能城市的实验项目与其说是构筑智能城市,不如说是多以各电力公司为中心的智能电网项目,与各个州的关系并不密切。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凭借其影响范围达4.5万户家庭的智能电网一期项目被誉为智能型城市。该项目由市政府和XEL能源公司合作完成,并由市政府向市民提供免费服务。施工单位向每户家庭免费提供一台带有互联网接入装置的智能电表及其他必要设备。借助这些装置,市民不仅可任意监控用电量,还可以登录XEL公司的网站查询自家的详细用电情况统计表。此外,智能电网采用了优化的“存储——供给系统”以及双向交流网,有利于提高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发现故障区域并立即维修也变得方便。美国能源部从2009年9月开始与迪比克市联合实施智能城市建设项目,目标是实现自来水、交通、电力和燃气基础设施系统的信息化以及各个系统间的相互联动,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第一阶段,在各个家庭中安装自来水和电力智能表,以减少水和电的消耗,项目主要由IBM和阿联特能源公司负责。

(三)日本政府主导,企业是主力军,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国门。日本政府将智能城市建设与新能源推广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4月认定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四个城市为智能城市示范点,同年8月四个城市分别制订了为期五年的智能城市实验计划,主要是引入将电力、热能、废弃物等统合起来的能源管理系统,其运营主体是以各个市政府为中心,能源公司和能源相关公司参与其中的混合团队,参与其中的公司多是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的企业。当前,日本智能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节能和环保方向发展。据日本IT专业调查公司IDCJapan调查、分析认为,到2015年与智能城市建设相关的日本IT市场规模约为5352亿日元,2020-2030年期间,原有社会基础设施将迎来功能老化的高峰期,为了对其进行更新换代,以电能和天然气等能源为主的智能绿色网络也将在2015年以后迅速发展。日本企业紧紧抓住这次商机,积极参与计划研发和产品推广,成为日本智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东芝公司近期计划在大阪附近建设一座智能化的样板城市,都市内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并配备有通讯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电表和家用蓄电池,使节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日本企业还积极参与其他国家智能城市的建设开发,抢占国际市场,比如日本企业已经与中国的大连、天津达成智能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日本政府则全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经济产业省已经拨出上百亿日元的专款支持企业的国际商业合作项目。日本还经常举办与智能城市有关的展览会,提高日本在国际智能城市建设市场上的影响力。

对我国的启示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