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共同建设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共同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共同建设探究

摘要:水体恶臭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由于城市水体黑臭现象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从根源出发,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城市水体致黑致臭的机理,探讨出现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和治理黑臭水体的有效措施,提高城市水体水质,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建设途径

1城市水体致黑致臭机理

城市黑臭水体一般发生在建成区域内,主要表现为令人不适的气味以及水体呈现较深的颜色。按照黑臭程度将不同的水体分为两个等级,其中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由于水体表面存在一些不溶性物质,如:FeS、MnS等;或者可溶于水的有机类物质,多以含硫类为主,以上两个原因都是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变黑。水体内存在的各种物质混合使内部产生一种恶臭的气味,如:硫化物,水体内含有的菌类物质会不断繁殖,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代谢产生各类致臭物质,进一步加深了水体恶臭的程度。

2城市产生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

2.1面源系统被排除于排水网外

对于城市面源污染来说,主要包括点源污染以及地表径流面源污染两种,主要是由于地表形成的沉积物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垃圾,这些污染元素主要存在于汽修街、食街以及老屋旧村等,无法通过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收集并处理这些面源、点源污染,导致这些元素直接进入到地表径流,然后流入城市河道,在水体内经过化学反应,从而使水体出现发黑恶臭的现象。

2.2河道内源污染

排水系统上游没有及时分离雨水、污水,导致流入城市河道的水体携带大量泥沙、垃圾等污染元素,致使河道水体深度逐渐下降,水体产生的动力无法支持水体进行自我修复,对水体内的微生物以及其他有机物不能进行加速处理,整体水体的溶解氧消耗速度加快,复氧能力逐渐衰退,内部缺氧问题越来越严重,创造了蓝绿藻快速繁殖的适宜环境,水体内部快速爆发水华,水体水质恶化程度加深,水体出现发黑恶臭现象。此外,由于温度逐渐升高,底泥的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的速度加快,生成的硫化物数量逐渐增多,这些都是引起水体恶臭加剧的主要元素,河道底泥进行自我修复的功能和水动力的环境被严重破坏,水体恶臭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

2.3污水管网建设尚未健全

城市比较老旧的城区或者城中村地区,普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加上污水管网尚未健全的原因,大多数的管网都存在混接、错接等现象。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通过管网进入到城市河道内,生活生产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会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在水体表面富集,水体无法进行氧气交换,使整体水体水质变差,加快水体溶解氧的消耗速度,而底泥中的厌氧物质不断繁殖产生致臭物质,从而进一步加剧水体恶臭程度。

3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措施

3.1控源截污工程

在正式开展水体治理之前,需要对进入河道内的水体来源进行追溯,一般分为污水口、雨污混流口,前者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后者需要在晴天时期进行入河道位置逆水流方向的摸排工作,解决错接、混接的问题,实现雨污分流。在水体治理后期,需要对已经实行雨污分流但仍然存在污水入河的管道进行改造,对管径超过300的采取CCTV检测;小于300的管道则采取QV进行检测,及时修补遗漏的管道问题,避免污水再次进入河道。初期雨水径流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雨水冲刷带走河流附近道路的大部分沉积物、垃圾等污染物,因此,需要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在河道两侧建设初雨弃流井,当雨季来临时,雨水较少时,可以直接流入河道;当雨水较多时,雨水进入初雨弃流井,通过截留管道的雨水会在调蓄池进行处理,确认达标后,再次排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污水的扩散,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

3.2清淤疏浚工程

清淤疏浚能够有效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一般是通过疏挖底泥带走底泥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质。河床分为硬底和软底两种,硬底河床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清淤方案,能够彻底清除河床底部的淤泥;软底淤泥的处理需要将河道中间的淤泥先处理,将淤泥排至两边后,通过机械结合人工的清淤方式将淤泥处理完。确保河道清淤的程度需要达到原状土或者设计标高,检测残留的淤泥,如果存在有害物质,则需要及时清除,在底泥保留一些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并铺设碎石,避免底泥上翻。

3.3生态补水工程

经过雨污分流处理,城市河道缺少一定活水的来源,需要通过引水的方式排除污水,并建立能够自我修复、自行清污的水动力环境。对于一般的河道来说,通过将大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处理尾水作为活水来源,按照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处理尾水的水质要求满足一级A标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缺乏水动力的问题,也能够提升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并解决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引用相关的功能特点,采用沿河建立的弃流井处理后的雨水构建生态补水工程,从而保证水体内部具有充分的氧气。

3.4生态修复工程

3.4.1生态溢流。生态溢流作为构建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补充生态溢流能够保证河道的基本形态、基本生态工程以及水系正常运转的最小流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存用水需求,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对河道的原始连通系统产生较大的破坏,导致河道的流量出现减少或者中断的现象,更为严重还会破坏水系的初始系统,造成大量的水系生物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即使后期河道得到一定的补充,也无法恢复初始的水生生态系统,还会导致水体复氧能力降低,水体底泥发酵引起水体出现恶臭现象。因此,在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河道不会出现断流的现象,保证河道的最基本形态,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对河道生态溢流进行改善,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将适当的位置规划为生态溢流堰,另外的地区设置为景观水位,建立充氧曝气生态修复的环境,也能够适当减缓暴雨环境的泄洪速度,有效降低面源污染。生态溢流堰主要分为生态净水堰、生态透水低堰等类型,前者一般采用的设计方式为模块化形式,将以HDPE材料类型的网格单元作为框架,在其顶部采取密封的方式,并根据河道的宽度及时调整尺寸,高度要大于景观数位的10cm,避免对泄洪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后者采用的材料为填料,能够对水体内的杂质进行过滤、吸附,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3.4.2浮动湿地。传统的人工湿地已经不适合河道的生态建设,需要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采用浮动湿地,也称为浮式湿地,也就是说在河道建立类似于人工湿地的结构,能够有效清除水体中的废弃物,从而提高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浮动湿地主要构架分为植被层、种植土、浮动湿地起填料以及固定系统。采用复合纤维材料的浮动湿地能够有效清除重金属、氮磷等污染元素,对藻类物质有效控制,并改善水体水质,适合于不同水体条件。在不同的水体进行大面积的布设,能够提高水体本身的透明度,减少底泥,从而改善水生生态环境。浮动湿地能够高效处理水体污染,主要是通过根系结合基质材料形成较大面积的“海绵体”,形成一层生物膜,从而实现吸附和过滤的作用。浮动湿地能够为微生物、两栖动物建立可栖息的生态环境,在水体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从而提高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3.5初期雨水控制

初期雨水指的是较短时间内的5mm的降雨量,这些雨水能够带走地表的大部分污染物,流经污水管道,进入城市河道,成为水体恶臭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可知,控制好建成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就能够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开发方案,对地表的散排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如:透水铺装、生态草沟以及生态渠道等,减少并净化面源污染量,避免对城市管网系统造成较大的负荷。基于城市的总体规划采取合理的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建立完善的海绵景观,改善河道周围居民的生态环境。

3.6治理面源污染

彻底解决城市黑臭水体,正本清源并不能完全阻止污水进入河道,需要从根源入手,将污染源彻底去除,才能有效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老屋旧村、汽修街以及食街,针对老屋旧村的治理,由于该地区的形式多为散排,一般根据村子的规模对雨污分流系统进行规划,高效收集处理生活污水、雨水,根据村子的建筑物并以1:3的比例补建化粪池,并翻修老旧的化粪池,清除淤堵区域,出水管道直接接入市政干流污水管道系统。对于汽修街的整治,需要在散排洗车区设置相应的污水收集系统以及沉砂池,对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和处理,选择合适的管道线路接入市政干流污水管道,彻底排除洗车水流入河道。至于食街的整治工作,由于产生的油量较大,需要在餐饮店前设置隔油池,并统一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封堵出现错接的管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河道建设实行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的相关设施,能够有效解决水体黑臭的现象。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解决现阶段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减少生活污水对河道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城市水体的净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水体和系统间的循环,提高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实行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徐平波.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城市住宅,2021(2):44+48.

[2]尹学英,范一鸣,王凯,杨闪闪,景立功.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协同海绵城市建设探究[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0(6):16+21.

[3]王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J].辽宁化工,2020(1):73+76.

作者:徐凯国 单位:江苏瑞金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