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建设下街头小绿地景观美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美学、建筑美学和景观美学已从少数专业人士的欣赏逐渐变成大众参与的审美活动,公园城市正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之下,对景观进行美学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分析了公园城市的内涵及治理理念,阐述了景观美学的概念,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对景观美学的特征进行探索,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之下城市街头小绿地的优化设计策略。
1公园城市的内涵及治理理念
1.1公园城市的内涵
目前公园城市的发展还属于探索阶段,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目前,可以将公园城市的内涵理解为:公园城市是以绿色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兼顾生态、功能及美学三大特征,打造健康、高效、宜居的居住环境,其宗旨在于创造能够满足居民美好幸福生活需求的新型城市。
1.2公园城市的治理理念
1.2.1生态和谐。公园城市的生态和谐性主要体现在居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绿色发展上。在建设公园城市时,要致力于打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诉求,落实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边缘,还可以考虑打造特色小镇、特色林盘、景观农业等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2.2人民性。“人”是公园城市的核心,公园城市的建设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这种治理理念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发展良好的人居环境,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二是改善民生,通过打造蓝绿交织的绿道及水网,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绿色感知度。1.2.3休闲宜居。休闲宜居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公园城市的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将城市置于自然环境中,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性,既可以使人们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提升归属感和绿色满足感。
2景观美学的概念
景观美学的概念包含景观和美学两大内容。景观这一概念来源于地理学,它所表示的是自然中的物质化元素,例如自然风光、地貌水文等。而美学所探讨的内容是审美关系,其研究核心在于审美的心理以及审美的经验。由此可见,景观美学就是对景观中存在的审美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对象既包含人的心理感受,也包含景观环境的审美特征。此外,景观美学还研究景观开发、保护、利用、管理的美学原则等问题[2]。
3景观美学的特征
公园城市兼顾生态、功能及美学三大特征,美学是公园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景观美学的核心与特征可以大致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为直观的视觉形式美,主要从审美主体的直观视觉感受出发,通过运用美学设计中的规律来营造一个形式优美的环境;第二个层次是人在环境中的体验美,除了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体验美还具有更多的参与性和交流性;第三个层次是精神层面上的意境美,通过景观环境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将表象的景观环境转化为内在的审美意境。
3.1形式美
形式美是景观审美中最为直接的层面,它主要包含景观层次、景观形态、景观比例与尺度3个影响因素。3.1.1景观层次。没有层次的景观环境会显得直白且单调,空间与空间之间会缺乏渗透性和连通感。一个好的景观层次,从重要性来看有主景、配景之分,从空间关系来说有近景、中景和远景。主景在景观环境中占中心位置,它是设计的核心与重点,要尽量做到突出,而配景在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主景,在设计上不可喧宾夺主。近景位于整个景观画面的最前方,要做到尽量通透,避免在视线上造成阻挡;中景是视觉上的中心与焦点,在设计上要富有特色和变化;而远景应设计得虚一些,以达到衬托的目的,只有当三者配合得当时,才能构成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的景观空间。3.1.2景观形态。景观形态可以理解为景观的构成形式,分为水平景观形态和垂直景观形态。水平景观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观平面构图,曲线形景观平面会给人带来流动的美感,而直线、对称的景观则显得庄严、肃穆;垂直的空间形态是指景观要素在立面上所构成的轮廓线,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共同构成了别样的天际轮廓线。3.1.3景观比例与尺度。想要营造一个具有美感的空间环境,各景观构成要素之间需要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对物体从长、宽、高3个层面的关系进行度量,但凡涉及“美”,都离不开比例协调的问题。与比例相对应的另一个量度单位是“尺度”,一个良好的景观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标准,才能创造出适宜的人居环境。
3.2体验美
景观的体验美相较形态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更多的是参与、互动和交流,它是认识景观的过程和方式。体验美主要包含景观序列和景观季相变化两方面。3.2.1景观序列。景观序列包含景观的序幕、发展、高潮及尾声4个阶段。景观的审美过程与景观序列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3]。在序幕阶段,对景观空间逐渐进行铺垫,使审美主体产生期待;紧接着期待的情绪开始在酝酿中渲染开来,氛围感得到营造;发展至高潮阶段时,景观场景完整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审美主体对于美的感知也达到顶点;在尾声阶段,景观空间序列慢慢弱化下来,审美主体在对景观的反复品味中达到审美的目的。3.2.2景观的季相变化。景观中植物的季相变化能够体现时间与空间交融的变化美,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变化丰富了审美主体的视觉体验。在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植物,可以形成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烘托出不同的景观环境氛围。
3.3意境美
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希望景观带来的不仅局限于直观感受,而是能产生精神上的联想与共鸣。意境美的产生在于景观激起了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将表象的景观转化为了内在的审美形象,这种意境美的产生与主体人的情感、经验以及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
4城市街头小绿地设计优化策略
4.1城市街头小绿地景观要素构成
4.1.1道路设施。道路设施是城市街头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场地的交通组织和空间组织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层铺装的材料、色彩及质感是道路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隐形划分空间、指示及引导等作用;便捷性和安全性是进行道路设计时的基本原则,对于城市街头小绿地的道路系统来说,便捷性与可达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道路系统的设计时,除了考虑形式上的优美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人的行走习惯。此外,户外地面铺装要尽量避免使用光面材料,因为光面材料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道路湿滑,晴天则容易产生眩光,不便于行走。4.1.2景观设施。景观设施主要包含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合理搭配并展现植物自身特点来创造充满艺术性的景观空间,构成供人欣赏的生动画面。植物的配置方式有自然式和规则式2种,规则式的植物显得严整、规矩,可以用来进行遮挡和防护,在空间中起到边界的作用。相较而言,自然式的植物造景则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以采用孤植、丛植、花境等形式,烘托不同的场景氛围。景观小品往往能够成为城市街头小绿地的标志性景观。在进行小品设计时,应结合地域性原则充分融入场地周边的历史文化,打造富有个性化和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同时,景观小品不应仅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好的小品还能使人参与其中,感受人与场景的互动。4.1.3休息设施。休闲座椅在环境中除了具备休息、交流等实用功能外,还有点缀环境、营造场所氛围的作用。按照类型的不同,休闲座椅可细分为常规座椅、台阶(草阶)座椅、树池座椅等。常规座椅是平时见到最多的休息设施,通常功能明确且造型丰富;台阶座椅往往和台阶结合在一起设计,可以作为下沉广场中的看台使用;树池座椅结合树池、花池等进行设计,既兼具种植池的使用功能,也缓解了部分场地内常规座椅缺少的问题。
4.2城市街头小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公园城市的治理理念,同时也是街头小绿地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设计重点在于解决人与街头绿地之间的关系,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考虑环境中的比例尺度以及人的心理感受,把形式单一的绿地空间打造为功能丰富的复合空间。4.2.2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原则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整体考虑,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通过街头绿地设计来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设计上,应尽可能选用天然材料或者可反复使用的材料,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4.2.3公众参与原则。街头绿地作为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公共休闲空间之一,其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调研周边居民对场地的建设意见基础上进行设计分析,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让公众参与到设计中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的理念,同时也能换位思考目前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2.4因地制宜原则。街头绿地往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周边具体环境情况不同,绿地的使用性质也就有所不同,有些绿地是供居民娱乐休闲使用,有些是为了人群集散所用。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要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场地周边的交通状况、建筑性质、文化资源、历史故事、自然特征等情况,以确保整体方案的合理性,做到设计因地制宜,不千篇一律。
4.3城市街头小绿地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4.3.1景观空间营造策略。在进行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时,需要注意对景观空间、比例尺度的把握,这不仅是出于景观美学的考虑,更是出于人性化的思考。适宜的空间比例和尺度,能带给人亲切感,能够在有效的空间内创作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的空间层次划分,还可以增强场地内人群的归属感,促使人们愿意参与到场地活动中来。此外,标志性的景观构筑物及景观设施也是空间营造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形成视觉焦点,在空间中起到点缀、美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构成场地内的天际轮廓线,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形态。4.3.2植物搭配策略。植物搭配策略主要体现在2个层面,即植物的层次性和季相性。通过合理的植物造景,对乔、灌、草进行因地制宜的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的植物组团,一方面能够满足生态需求,使植物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的层次感还能形成良好的视觉体验。通过选用具有季相变化的色叶植物,可以在不用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避免视觉上的乏味和单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想象。此外,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做到适地适树,乡土植物应该占主导地位,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改善城市街头绿地的生态环境,便于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4.3.3环境氛围营造策略。景观环境中动态的水景和光彩照明都可以很好地烘托场地的氛围感,本研究将主要从景观照明的角度进行讨论。景观照明设施白天在街头绿地中具有点缀、装饰意义,夜晚则起到了指示与引导的作用,合理的景观照明设计还可以突出空间层次,在主景的位置进行重点照明,在配景的地方进行弱化,富有节日气息的光彩照明对景观的氛围烘托也具有重要的点缀作用。此外,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还应注意避免光源直接进入人的视线范围产生眩光。
参考文献:
[1]赵建军,赵若玺,李晓凤.公园城市的理念解读与实践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05:39-47.
[2]陶济.景观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J].天津社会科学,1985,04:45-50.
[3]王永光.基于审美心理的景观特质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常玲敏 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