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改革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改革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改革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的有限途径,高校开始相继开设了该门课程,但是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可供借鉴的体系,并且教育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自身的不足,教学方式的欠缺等。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以及促进改革进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困境改革路径

近年来,人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增无减,尤其是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人中,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创新创业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与国家的大力扶持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总理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人们投入创新事业的一大动力。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正面临着艰苦的挑战。所以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平均水平,发现问题并寻找恰当的改革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地创新,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强大,人民才会变得更加安康。高校聚集了众多的优秀青年,其重要责任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我国的各种创新项目的数量很大,但是高质量的项目还是比较缺少。我国创新创业的教育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末。首先由清华大学,将创新创业项目引入高校,接着以中国人民大学等为代表的9所高校,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各大高校不断地改革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种新型教育方式不断涌现:开展创业创新规划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指导课程等,这些新方式大多收获到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高,课程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验教学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同时,创业实践平台也相当的短缺。

二、当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抑制

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学生更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想象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课程的多元化程度不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和锻炼,创造性也由此受到极大的抑制,“不会创新、不能创新”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非常棘手的挑战。虽然不少学生还是存在创新的思维,但是只要违背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就会被否定甚至禁止。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热情被消磨殆尽,创新的天性与意识因此逐渐消失。所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认可学生的创新理念,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的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操作性和实践性不强,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大多都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可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学生的创业活动仅仅停留在纸上工作的层面。第二,教学方式滞后,授课老师本身就缺乏创业经验,教学内容主要以各种案例为主,授课内容也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对于实践创业经历,无法向学生传达。第三,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比重很少,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将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当做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从根本上混淆了两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一些就业指导课程被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中,导致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而创新创业本身的专业课课程却比较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参考的集所有所需课程为一体的教学系统。还有一些高校没有选定合适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这些都给创新创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第四,人才培养系统的缺失,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为人才培养确立一个明确的方向,将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使得在培养过程中有文可依。虽然国家给予了创新创业教育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教育文件,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没有看到切实的大规模成果。多数高校依旧是口号宣讲多于实际行动,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高校并不多见。开设该门课程的院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对于学生的甄选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三)创新创业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进行中,但是已有研究员和专家的数量远远不足,这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造成了不小的难题。由于创新创业授课老师的严重缺乏、教师的定位也尚不明确,导致有些负责学生工作的成为了临时的授课老师,这些老师没有进行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也不具备创业经验,对课程的深入理解严重缺乏,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达不到要求。其次,有些高校在聘用兼职老师时,多是进行采取推荐或者引荐等,没有完整的量化评价标准,也不参照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对于老师的约束性不强,造成师资水平不足。

(四)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多数大学生对大学功能的理解,停留在一个较为浅显的阶段:大学只是改变命运、培养精英分子的地方,这样的思想成为了禁锢学生创新思想的象牙塔。学生只是将学习作为升学、就业的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正是存在这样的偏见,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没有得到足够的激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自身能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在开设常规的创业指导课程之外,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隐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践还非常匮乏,创业项目和实践的总体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还有不断重复的不足,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精神,同时也缺乏勇气和胆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创业率处于较低水平。

(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针对性不强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带入到创业的队伍之中,而是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创新创业的机遇,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实现学生自身创业的目标。如今许多高校为创业教育提供小规模的创业支持,同时,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模拟实验,这种多进行实践训练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求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平台,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提供模拟创业的机会。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并不多见,各个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很少,独立性明显大于关联性,这种情况就容易造成一些实践平台出现了偏颇,将创新创业平台错误地发展成为了市场营销试验场。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分析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融入创新理念

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涌现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支持,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学老师更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打破常规的思维,同时进行交流也有助于激发其他同学的创造能力。学校还应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成绩评价机制,适当地减少考试分数所占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老师一直以来的灌输知识的角色。老师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

(二)健全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的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相关文件,提出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且该课程将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同时纳入学分管理。为了创新创业课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认识到这么课程的开设意义,不能将其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轻易对等,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该门课程的内涵,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选择合理的教材,选取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材,同时教材还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创业需求。以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分析。由于创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所以对于教材的及时更新也非常重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在顺利解决教材选用的问题后,课程的开设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基础课程作为基石,专业课程作为深入强调。在教育初期,合理的安排基础课程,发挥好基础课程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形成,在基础知识坚实的前提下,再开设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重点,在与基础课程对接的同时,增强专业对口实践的创业应用,最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如此形成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课程教育系统。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制

创新创业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就要重视机制体制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扫清机制中的障碍,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定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学生善于接受的宣传方式,使得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学生的思想中,引导学生自发地进入到创业之中。同时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鼓励制度,为学生提供坚实的软件和硬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灵活地运用现有的科研资源,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此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撑。对于大学生自主进行的创业项目,可以适当地进行扶持,或者在立项审批上给予优先权利,以保证学生的创业项目能够发展壮大。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和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因此加强老师的培养力度,成为了关键所在。师资队伍要做到专兼结合,高校本身具有的师资队伍虽然具备不少明显优势,但是一些老师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验,所以对于创业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没有好的应对措施。学校可以面向一些大中型企业,招聘兼职老师,将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聘用为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除了招聘外来企业人员,学校还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拔、培养优秀的教师,他们主要负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安排,对课程的安排、学生的考核等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最佳的培养计划。学校还可以适当进行“双导师”教学模式,在校园内,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为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校园外,则聘请成功的创业人才,让他们为学生传授创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为学生解惑答疑。

四、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尽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不少难题,但是只要按照有效的改革方式,一步步进行,从教学方式、到制度保障、再到师资力量的壮大,最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定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

[2]祝超超、张继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江西农业大学.2016.

[3]刘晓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实施路径研究.许昌学院.2018.

作者:谢志杰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