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校内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尚未完善,缺乏系统规范化,从而高校存在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创业成果不佳等问题亟待解决。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出现,相比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更具实效性,是创业教育在高校内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阐述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系统思维结合体验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与现有的传统学科相融合,更易于被学生群体接受、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系统思维
1传统创业教育到体验式创业教育
1.1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2002年高校开始推行创业教育试点,经过了10多年的初步探索,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体验式创业教育是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创业教育,同时,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1],使创业教育达到应有的成效。相比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体验式创业教育更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融合,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将产生不同的看法,再通过交流分享的过程形成学生对此创业知识的多角度理解,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1.2体验式创业教育与系统思维结合的必要性
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仅靠传统创业教育向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模式转变是不够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时间尚短,体系尚未完善,基于系统思维视阈下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的规范化、系统化。通过结合系统思维,一方面用全面看待问题的方式分析目前高校传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再犯;另一方面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使体验式创业教育的课程与传统学科更具关联性,促进与现有的学科体系融合,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知识相联系,更易于被学生群体接受、理解和推广,从而实现体验式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最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人才。
2系统思维的特性
系统思维的核心是系统概念,对系统概念的认识不正确则会走进非系统思维的误区,而系统概念主要从以下三个特性来阐述。一是多样性,系统组分间具有多样性,即系统的内部存在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组分。即便是组成物质相同的情况下,代表不同组分的组成物质在构成整体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提供的作用力、与系统相对的内环境都是与其他组分相区别的。同时正是因为系统的多样性,系统思维不仅要求要具备整体观念,同时也要具备分析思维。二是关联性,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2]。任何系统都不存在数学意义上的孤立单元,所以包含在系统中的组分间一定是相互关联着的。[3]三是整体性,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为了实现其共同目的或任务而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4]当然,从哲学上的思辨角度来看,因为事物间的互为对象性,所以世界上存在的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并且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成是内在关联着的整体,即得出“世界是成系统的”结论。[5]总之,系统思维就是将所观察研究的对象作为系统来识物想事[6]的思维模式,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对象系统内部的组分,结合对象系统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再加以综合了解。
3传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系统特性的缺失
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200多所高校创设了KAB俱乐部,超过100万名大学生直接参加了课程学习[7],但毕业后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仍然很低,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未达到预期效果。相比其他的传统学科,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时间尚短,其在国内高校的影响力不高,学科地位不及传统学科,故而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重视。
3.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多样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释放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其自身的兴趣特性以全面协调的发展,然而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均衡,相比较高校传统学科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在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资金支持,还是作为新兴学科的重视程度都应该得到更多的扶持力度。这种现象反映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的非系统思维,缺乏系统的多样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或是受制于平台、师资、教材的限制,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缺乏多样性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2学科间缺乏系统的关联性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新兴学科,与发展较为完善的传统学科的融合存在困难———缺乏与传统学科之间的互动关联,导致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在中国教育的功利观下失去立足之地,鲜有学生主动的接受创业教育。此外,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采用的主要是讲授式的教育方法,将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强硬地塞给学生,而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了提高课程通过率更是将考核设置的过为简易,学科间缺少交叉融合,没有起到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一方面讲授式的课程教育方法效果有限,往往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已将其抛之脑后;另一方面孤立的创业知识未能使学生联系现实,将其与自身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创业课程的兴趣。生硬的教学方式还将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甚至通过私下的交际圈流传,使得创业教育的课程被学生群体排斥在外,不利于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推广和发展。
3.3社会融合缺乏系统的整体性
高校内部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社会环境的接触,使得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消息闭塞、定位有误,从而导致当前创业教育成效不佳的窘境。事实上,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需要高校积极宣传、对接和落实,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研发和实践平台需要高校主动去对接、促进和利用,社会上的创业活动和创业组织也需要高校主动去开发、对接和合作。[8]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以理论课程为主,使得学生缺乏与真实社会环境系统的融合,不能全面了解社会现状,导致思维僵化与社会发展脱轨,沉醉于高校平淡缓和的内部环境之中,而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行创业时,许多在高校未曾出现的困境纷纷涌现,直接使学生一时间茫然无措丧失创业的斗志。
4系统思维下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系统特性的复归
通过体验式教育模式的转变,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使创业教育与传统学科产生联系,进行新旧学科间的交叉互动,同时,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寻求知识的态度转变,令高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事半功倍,从而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4.1丰富课程设置的系统多样性
体验式创业教育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形成“学习-适应-稳定-发展”的成长路径[9],同时更好地融入到创业课程当中。但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上依旧处于初步摸索的阶段,课程设置中师资以及配套教材尚未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而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强调“人本化”“终身化”,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根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力求实现其人生价值。[10],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全方位人才资源储备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课程多样性的缺失也将导致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普适性低,使创业教育的推广受到阻碍;此外,缺乏多样性的课程内容限制了创业教育的成果,使之难以获得新的突破,从而导致国内的创业教育在发展普及的速度缓慢。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使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向体验式创业教育转变,从理论课程到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体验式创业教育在现实中的延伸,通过案例重演、播放视频、情景模拟等多样性的体验式教学途径使之课程内容得以丰富。首先,应正视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重点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之获得相应教学资源的支持,从现有的资源配置上丰富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可通过开展高校间的联合,对外校开放创业课程,学分互通彼此承认,实现体验式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既增强了学生对外界环境的接触,又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过多的资源投入导致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再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丰富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具有企业运营基础的现实性和网络实时更新的前沿性等优势。最后,可通过设立交流会等形式的课程,让学生就新型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创意交流,一方面令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经验基础,集思广益从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体验式”亲身参与提供创意以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推广发展。
4.2提升课程设置的系统关联性
系统是由各组分联系而成的整体,缺乏联系便无法构成系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环,与其他学科应当构成系统,在其内涵上应具有关联性。但在授课过程中将创业知识孤立地传授给学生,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动,即是忽视了其与其他学科内在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将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科目,其学科地位也逐渐沦为学生赚取学分的一种途径,因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生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创业教育课程,并未将其与自身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推广和进展趋于停滞。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结合系统思维与“体验式”的模式来提高创业教育与其他传统学科之间的系统关联性,实现不同学科在教育系统中的一体性融合,从而促使其学科地位得以提高,最终使高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得以发展和延伸。促进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互动,可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以及学术科技竞赛的形式来实现。首先,此类文化艺术节或是学术科技竞赛应在学校必要的支持下由学生自主申请及管理,以摊位的形式在学校展示,内容包含专业知识或是创新成果展示。文化艺术节及学术科技竞赛的形式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在遵守校方规定的原则下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了展现平台。通过自主经营摊位的方式,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性,将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赋予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的途径使创业教育与传统学科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展现于文化艺术节或学术科技竞赛的摊位之中,实现了学科间的交融。同时摊位间的竞争也促使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在学术科技竞赛中往往对手的设计会给自己带来新的灵感,提升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不同学科的融合以促进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发展。
4.3构建课程设置的系统整体性
系统思维重视整体性,培养系统思维首先应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系统。传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为校园课堂的理论教学,不仅纯理论的知识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吸收,而且忽略学生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反映了系统整体性的缺失。所以通过向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课程设置中构建现实的社会环境系统,提供真实、完整的场地让学生能亲身实践,促使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环境的全面认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还能够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对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现实的环境系统需要学校与社会企业甚至政府进行合作,通过大学、企业、政府协同的创业模式,提高地方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提升体验式课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二次创业”,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11],需要通过结合系统思维的指导来实现。通过在政府或是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践课程体验空间,增设在岗的体验式实践课程,分阶段让学生进行实践运营:第一阶段为理论课程,该阶段依旧是在校内进行,施行理论考核竞争上岗的制度,只有具备充足的理论基础才具有足够的视野宽度,也是全面认识环境系统的前提条件。第二阶段校企合作研发游戏软件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创业过程中企业的建立以及运营,并将其成果列入课程的考核内容。第三阶段便是进入企业或体验空间进行实践,在一定期限后要求提交相应的运营方案,经由专家和企业内部人员以现实的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察其方案的运营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并采用优胜劣汰的淘汰制,一方面要嘉奖提供优秀方案者以给予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要让运营失败者承担风险体会竞争的残酷。通过校企联合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实现对学生在现实环境下创业的体验式教育,以促进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5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兼顾分析思维
系统思维是思辨的思维模式,不仅强调整体观念看待问题,亦要重视运用分析思维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解读。培养分析思维能够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全面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市场表面平和的假象所迷惑而迷失自我;从多方面的视角纵观全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看清市场走向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创业者的成功能够提升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成效,从而使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得到高校领导和学生群体的重视继而得到发展,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的系统结构。
5.1课程设置应引导学生提升自我分析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一方面通过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优点发挥特长,更容易把握自己的创业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直面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减少不必要的失败。可通过在体验式教学中融合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心理导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得学生掌握方法对自身的了解更加客观全面。始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竞争心态以及对自己的正确定位来运营企业,从整体观上正确地分析自身,从而降低未来创业的风险。
5.2课程设置应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市场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市场组分来得出市场架构、需求、走向,是整体观下分析思维的体现,有助于创业者制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市场发展复杂多变,天气、地理位置、市民因素等都是可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对市场中的影响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制定出迎合市场走向的发展计划,创业者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延续而不被淘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开设市场分析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课程讲述市场的运行规律,使得学生具备关于市场运营的充足理论,为下一步的实践课程奠定基础。通过进入市场进行实践调查,对市民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市场大小企业的架构、联系,国家的政策调控、福利津贴等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当前的市场运营情况进行评估,预测该市场未来的走向图表并加以自己的观点阐述,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最后交由导师审查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另外还应开展案例分析,选取真实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拓宽学生视野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养成分析思维。出色的市场分析能力能够让创业者发现商机从而开展创业,通过分析市场动态能够规划企业前进方向,在不利的发展前景下及早转型而获得先机,故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是体验式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5.3课程设置以问题向导激发自主分析能力
创业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课程设置体系尚未完善,至今依旧存在诸多的不足,这就导致创业教育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问题,然而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因未能从学生接受者的角度来发现这些问题或者不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导致某些问题未被发现或是解决方式难以被学生接受。应当在高校开设学生反馈问题的绿色通道以及设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体验式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从寻找问题到参与解决问题,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有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参与课程设置体系的完善能增加学生群体对该课程的归属感,促进体验式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推行和发展。创业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还是用过去的简单思维定式,去分析研究复杂的系统事物、复杂的社会系统,就会对系统内在的联系切割、分离、肢解[12],使创业教育事业分崩离析。只有通过结合体验式的课程设置和系统思维,才能使创业教育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虽然缺乏经验借鉴的实施过程是艰难的,但结果一定会是美好的,必须坚定地发展体验式创业教育,培养出一代代杰出的青年创业者,带动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之梦!
作者:刁衍斌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