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而至,传统创业模式受到了冲击,也带给了当代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创业就业机遇。这对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机遇,更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高校需要通过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多元方式培养互联网创业思维、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多元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政校企三位一体开展创业教育等途径来推进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思考

互联网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就业机遇。“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传统行业不断改革发展,实现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加速创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与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内在关联

大学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创业教育体系的主阵地。分析“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内在关联,对有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空间,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的内涵

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最早是在1989年底于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强调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强调开拓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它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所谓创业教育,即“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正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

(三)““互联网+”与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

首先,“互联网+”日渐渗透到每个行业中,带动了产品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空间,继而带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次,“互联网+”培养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扩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拓宽了大学生创业领域,大学生可以发挥对互联网技术熟悉的优势,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提高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最后,“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创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大量涌现出的创业机遇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成效。

二、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3]。“互联网+”变革传统行业,以新兴产业创业为导向,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更高,大学生作为创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更应努力提高创业能力,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4]。目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体现在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随之减少,导致宏观就业压力增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新常态下劳动需求的减少与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形成了供求矛盾的关系。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无疑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敢于、善于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5]。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水平低,创新人才少。2013年在全国创业周中国站上,发贺信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6]高校应针对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切实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的推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完成,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致力于建设完善、先进的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学生互联网思维和提高创业综合素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社会需求相比,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仍需要继续完善。

(一)创业教育人才定位模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政府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创业教育并不只是培养企业家,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不是倡导大学生毕业后开公司、做老板,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应功利化,因此用创业率的高低去衡量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好坏是不合理的。其次,高校应针对本校实情,制定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院系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优势,制订不同的目标,提高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

(二)创业教育师资不够专业

创业教育师资水平高低影响着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首先,目前不少高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招生就业部门教师或是辅导员,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相关专业背景的创业师资缺乏仍是常态。其次,目前创业教育教师对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先进性不够重视,对“互联网+”的认识仍停留在微商、淘宝店铺上。“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创业教育的知识不断更新和丰富,需要教师关注前沿性、创新性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创业理论知识。

(三)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传授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忽视参与式的实践活动课程。高校仅仅依托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通识课程,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业素养的综合提升,窄化了创业教育的观念。其次,不少高校因规划不健全,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专业教育作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深入挖掘已有专业课程中的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将各种专业类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相融合,培养大学生专业创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四)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

传统的创业教育平台单一,主要采用创业课程的形式,注重在课堂上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创业基地数量较少,限制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另外,高校建立的创业基地设施老旧,与企业真实情况差距较大,无法达到企业需求水平。最后,高校举办的创业竞赛等活动由政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创业竞赛的举办基本上是高校单边行动,与政府、企业沟通不充分,无法形成三方合作的实践平台,无法充分发挥三方优势,不利于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思考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7]。“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抓住“互联网+”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机遇,拓展学生互联网思维,提高其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满足“互联网+”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2015年6月2日,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强调“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专门培训”[8]。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对创业教育成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互联网+”时代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要求更高。第一,教师队伍专兼结合。一方面要培养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这批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互联网素养,掌握互联网时代创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可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才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增强校企两方面的合作,使得两方面的工作内容得以良好的衔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协调统一,有效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而无法达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第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素养要求提高,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创业人才的真实需求,进行与社会需求相应的创业教育教学。另外高校应组织教师参与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前沿性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改进创新教育手段,进而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第三,建立教师考评制度。将教师创业教育业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创业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完善教师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对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创业教育目标的有效完成。

(二)多元方式培养互联网创业思维

第一,准确定位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应准确,即明确创业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应明确两个方向:基本目标——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新创造精神的人;终极目标——将创新创造精神渗透到整个民族,将“人口难题”转变为“人才强国”,并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9]。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教育应定位为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互联网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第二,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创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国务院参事长汤敏认为,利用“互联网+”,建立类似慕课的网上在线课程,可为每个学生提供哈佛、耶鲁等名校优质课程,这对“互联网+”创业教育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视频授课、在线授课、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创业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便捷性,将创业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学生,促进创业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第三,创业教育应针对企业需求设置实践活动。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打破单边行动的传统模式,增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高校可更深入了解企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创业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企业中实际体验创业活动,可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避免在创业教育课堂上形成重知识轻实践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

(三)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规范课程建设。首先,设立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已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作为公共必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理论能力,但创业教育不止于此。学校可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方便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继续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提高创业素能。其次,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高校可对已有的学科专业进行结构调整,将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有效利用本专业知识发现创业机会,进行创业实践。最后,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社团可组织创业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兴趣,营造积极开放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第二,课程指导个性化。创业教育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可设立创业指导中心,选派专门的教师通过单个指导、会诊指导、咨询指导、授课指导等形式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第三,教学环节多元化。高校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整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创业教育有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创业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积极主动地接受创业教育。

(四)搭建多元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要依托实践平台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可分为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两类。第一,线下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和创业指导的实际场所,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增强了学生创业技能,提升了学生创业能力。首先,高校应设立较为基础的创业基地,不断完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场所。有利于高校利用其自身优势,让学生在导师和团队伙伴的指导和合作下完成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搭建设施比较完备的创业基地,企业技术和资金的融入有利于将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项目孵化等环节有效结合,发挥企业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优势,有利于学生了解创业真实场景,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第二,“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创业信息资源、快捷的在线指导和多元化的创业服务。首先,微信公众号具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高校可及时在公众号推送最新的创业信息,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资讯,另外微信公众号还可以提供直接的创业项目报名途径,方便学生报名创业实践活动。其次,高校可通过官方网站将优秀创业师资、创业成功案例、创业实践项目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方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创业信息,高校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后,在线互动平台的设立方便学生创业疑惑及时得到解答,高校可设立“创业论坛”“创业贴吧”等,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创业教育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五)建立多元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为避免高校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就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一是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研究成果、创业项目完成数量等,多样化评价体系对创业教育具有导向和参考作用。二是由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形成监测评估的长效机制,评价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完成情况,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否达到了社会需求的标准。由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是否能够真正创造社会价值,有利于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创业教育的形成性评价,及时形成教学反馈,改进完善创业教育,最终达成创业教育目标。三是形成评价奖励机制,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成果进行考核,学校应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可设立校级创业奖学金,按照评价标准对创业项目和创业成果进行评定,对优秀项目提供资助金,对优秀人才提供奖学金,给予鼓励。例如扬州大学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对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评比,请专家对学生创业成果提供建议,对优秀成果进行颁奖,请《扬子晚报》等媒体对优秀创业成果进行宣传报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质。

(六)政政、校、企三位一体开展创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三者优势,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第一,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扶持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政府行政部门应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各相关部门协调一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工商部门可以在创业大学生申请个体经营时,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和手续费,节省创业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信贷部门可为大学毕业生创建信用档案,提供由政府为其担保的信用贷款,为大学生创业减免部分资金压力。最后,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政府、高校和企业协调合作,提供资金联合企业和高校搭建互联网创业平台,推动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的建设。第二,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营造积极开放的创业氛围,利用多元方式培养学生互联网创业思维;规范课程设置,实施课程指导个性化、教学环节多元化,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搭建线上和线下多元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实施奖惩机制推动创业教育。第三,企业可提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等创业人才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传授学生切身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咨询辅导作用。另外,企业可与高校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场所和机会,弥补学校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为学生及时答疑,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最后,企业可与高校合作组织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在竞赛过程中对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对优质创业项目给予帮助使其创业活动获得成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并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针对当前创业教育面临的人才定位模糊、创业教育师资不够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实际困境,高校应抓住“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通过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多元方式培养互联网创业思维、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多元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来推进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为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

作者:刘华 张媛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