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水利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新形势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为培养就业者和创业者,提高就业质量,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在创新创业新形势下,以工作室制的培养形式,结合水利类专业实际开展相应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建立
(一)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定位
“水利工程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作室以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为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各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技能实训的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
(二)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文化和制度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制度参考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制订了工作室的任务,工程建设流程、施工流程、项目经理岗位职责、施工员的岗位职责等,以图片、标语的形式展现在工作室的墙壁上,创造了“职业化”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制订了《创新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创新工作室学习培训制度》《创新工作室资金管理制度》《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
(三)建立了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团队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教师组成。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教师凝练企业的项目,转化成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方案、项目进度表和项目考核办法。工作室的学生招募面向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全体同学,通过培训、考核进行选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工作室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针对本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一般纳入院校统一管理,以导师(专家或教授)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有利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实践”。学界也称工作室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环境,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通过对水利行业领域和企业的调研,获得水利企业的真实资料,对水利企业、行业的职业与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听取行业专家提出的有效建议,经过指导教师凝练的基础上,形成“水利工程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的架构,并凝练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工作室的实施项目。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
1.工作室的宣传与交流
对刚进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带领新成员参观工作室,并且向新成员展示优秀的成果,使学生对创新工作室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在开展经验总结与分享的座谈会,由成员探讨创新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激发新成员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兴趣;最后为新成员分组,安排指导教师,做工作室的前期培训。
2.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系、专业、年级”的概念,面向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各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组建了若干个创新项目团队。创新工作室由7名经验丰富的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负责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实施的指导工作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并监督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等自由选择组建若干项目团队,并可以高效地完成创新项目。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教师也可以跨学科和跨团队;项目团队的负责人由校内教师或企业教师担任,每个团队包含4-8名学生,从团队成员中选取1名学生作为项目组长。
3.“技能递进加循环式”的项目
工作室教学的核心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真实的项目,能够在工学结合中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协同推进。在教学设计上应突破原有的“课程”“章节”模式,采取项目化教学及“能力递进加循环实施”的多个项目,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综合应用《水利工程制图》《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在分析水利职业领域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水利工程项目的若干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8个学习项目,并按照项目实施的难度系数以“能力递进式”安排各个学习项目,各个项目的工作流程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以“循环式”工作流程进行创新项目的技能训练。由于要求“技能递进”,因而随着项目推进,项目团队的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不断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项目团队做好项目会议记录和工作日志,整理工程资料和数据,并留存图片和视频资料。项目完成后,需要提交制作的模型和所有项目资料。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观察和实验,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而提高了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奖惩评价方式
根据《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由指导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构成考核评估小组,依据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团队及成员进行过程考核,并在学期末安排工作室各项目团队进行成果展示的答辩,锻炼项目团队的系统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优秀工程奖”、优秀项目团队奖、优秀个人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对获奖者进行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则加以调整。
三、工作室模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理的分工,项目策划,并且组织、协调管理项目,最终保证项目的实施。因而每一个创新项目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了项目团队的成员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主要体现在改进工程设计或调整施工方法的项目的实施方面。对于一些项目,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方法存在问题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团队成员提出修改的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进行方案比较,确定方案,最终完成项目。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决策,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三)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工作室的项目成果是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学习并动手实施后的结果。在项目的实施中,学生注重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的模拟,重点在于推求水工建筑物各个结构的空间坐标,计算放样点,分层分段制作结构的模型,最终放样布置在地形在沙盘上。因此,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提升了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企业提供的资源、学校及工作室自身的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室的场地、项目团队人员(有时会跨团队)、使用的材料、工具、设备等,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且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五)提升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一些失败或者挫折,有些项目会经历多次的返工,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反复指导,学生多次实践,最终圆满地完成项目时,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总之,创新工作室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工作室项目的锻炼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日后的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丽琴,张海燕.基于创新工作室建设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10)182-183.
[2]楼玮,何征.初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现实意义[J].包装世界,2013(4):66-67.
[3]陈志佳,张小霞.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讨——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9-
作者:斯庆高娃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