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决定其拥有更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意识,设计评价体系是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结合,制定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新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1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创新时期需要更多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大学生,高校人才培养要向培养就业岗位创造者转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聚焦于人才培养,明确提出建立教学科研水平双一流高校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高校要结合学科优势,实现以学科专业对接产业行业,推进学科专业群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产业发展[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高校必须将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多元化质量标准,注重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2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方案通知,强调分类管理,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新时期,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迫切需要管理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全面覆盖与贯穿教育过程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在于其培养人才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水平高,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以才立,人才是驱动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与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及科研院共同构建育人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创新创业人才[2]。
2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2.1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分析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集中多种知识能力的综合活动,是富有创业精神的个体寻求机会加以实现的过程。坚实的专业实践形成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认知系统。工科大学生必须逐步掌握宽广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与创业过程相关的产品生产、营销过程。创新能力是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工科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有自己实在的拳头产品,可围绕自己的优势确定创业目标,从事创业。正确的创新创业思维是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目前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科学知识欠缺,创业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自主创业信心不足,缺乏相关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人际关系与商业网络。导致其创新创业困难重重,不敢在创业路上迈出第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培养其人文科学知识,协调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其不仅具有创新意识、技能,还有创新人格。
2.2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容
创业可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与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条件,商业知识是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企业管理知识,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必需的。工商注册登记、财务知识等相关法规知识是创新创业中重要的基础。创业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可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创新实习是很好的提升创业能力的途径,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使其学会组建创业团队,了解企业战略、生产经营、风险防范等过程[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包括校内外环境,校外环境指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高校对校内环境体系的构建起主导作用,应尽快完善各项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与运作机制,将智力创业与实践创业等有机结合,建立弹性学制与创业配套教育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完成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完善。
3新工科建设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3.1引入全新的教育新理念
创新创业是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新教育思想,应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具备开拓进取与不断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目前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够,主要在小范围内改革,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应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在培养模式、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关键环节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而非仅停留于口头文件上。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
3.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立与行业协同的人才成长引导机制,推动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产业方发展需求对接。营造双创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带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专业教育深度融合[4]。
3.3创建多元化教育体系
推进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创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应将创新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依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教育课程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3.4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满足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新需求,使学生经历从认知到实践,从创新到创业的全过程,接受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训练。高校通过健全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体系,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机制。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保障。
4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
目前高校对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够深入,如何构建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结合的新结构,是工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科高校要对传统工科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
4.1强化顶层设计
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新工科建设,建立构思、设计、实施的培养模式与协同化教育、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2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校可建立精细协同创新中心、精细校企联盟等,通过校企对接推动作用,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协同化教育资源的汇集机制。专业负责人带领全体专业教师培养本专业全体学生,建立家庭化全员育人的引导机制。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引进相关科技创新小组,建立个性化人才指导的常态化机制。
4.3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
制定特色试点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意见,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预期要求[5]。通过将办学定位、专业学科与地区经济及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深度融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对学生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给予学分认定。
4.4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通过构建专业知识、项目实训的层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平台,保证学生能接受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训练,经历从认知到实践创业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专业认知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教育活动,持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性。
4.5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学校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学培训。通过协同化育人,聘请行业专家到校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学校应成立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学校相关重要决策。设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校级综合训练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推进课外活动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通过模式改革、成果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切实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最大限度挖掘培育学生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磊,周文斌.高职院校学生“四融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分析———以“互联网+”为视角[J].河北职业教育,2018,2(6):83-85.
[2]董晶.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6):8-11.
[3]肖荣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三创”教育体系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6):44-47.
[4]江旭梅,唐子蛟.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河学刊,2018(6):29-30.
[5]常任琪,刘洁琳.“五位一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156.
作者:蒋龙 吴海刚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