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一直是以国家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的,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国家呼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往的教育中,创新创业课程一直不受重视,课程的设计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充分论述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意义,并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策略和想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一、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教育改革,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因此,围绕着“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1]。
(二)应对严峻的就业环境
根据统计,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820万人,数量如此巨大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剧烈的竞争使得每个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高职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是为了养育在某个领域内具有专业素养的有用型人才。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应对这一现实情况,应培养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结合各方面因素对课程进行差异化、系统化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问题
(一)“一刀切”式的人才培养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然而现有的课程教育方式往往是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不加区分的一般式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被集中在一起,进行通识性质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分的目标,并不能真正地落实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二)搬用本科教育的素材
众多的高职院校依旧存在这样的现象——直接套用本科的创新创业教材,无视自身学校特点和学生的特质,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统一教育。本科的教学素材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一味跟着本科院校选用创新创业课程教材的做法并不可取。
(三)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清晰
一些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是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制定的,而仅仅是为应对国家的政策意见而“应付式”地进行课程安排,这样的安排对于课程的培养目标并没有清晰的规划。许多高职院校无法确切认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高职学生们究竟如何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素质。学校层面模糊的对待,以至于课程的设置往往只是摆设,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体现出本土化的高职特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2]。
(四)教师队伍的实践型人才不足
在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往往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合格的,但是,真正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授课方式经常是以教师的理论传授为主,学生们也难以从授课教师身上学习到实践性经验,而教师队伍实践性人才的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而言也是一个短板。
(五)实践性课程模式单一
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弥补理论型教师授课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不足,也会邀请一些校外的创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给高职学生提供和创业人士交流的机会,然而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发挥的作用其实也是有限的。因为演讲终究也只是“讲授”,学生依旧是扮演“听”的角色,没有办法更深入到创业的环境中,这样的演讲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区别仅仅在于,高职学生们在校内课堂上听取教师的理论知识,也在创业人士的演讲里听取经验。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探索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若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围绕“规划、就业、创业”的主题,坚持“理论适度够用,注重实践指导”的原则,重构职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3],最终通过理论和实践目标的设置,培养具备真正创新创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二)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就业、创业之前,学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供学生进行实践,也可与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立联系,创造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园,给有意向创业的高职学生提供优惠和政策上的帮助。
(三)拓展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确保师资力量的专业程度,师资力量非常重要,因为教师队伍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肯定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吸纳优秀的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教育,以取代偶尔性的创新创业讲座。稳定的兼职教师的出现,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得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向有真正创业经验的教师取经,和他们探讨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困惑。
(四)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创新创业课程并不是一门一般性的课程,可以一本教材通用,因为这门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终究是要走上岗位,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凸显专业的特殊性,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学校特点、区域特点,打造创新型的课程。
(五)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区分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性格对于职业生涯的影响很大,授课不能是“一刀切”,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最大程度做到因材施教,不仅要结合专业的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打造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例如,有些学生面对创业可能会有很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同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
(六)利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便利我们的生活,课堂教育也可以予以借鉴,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灵活改变授课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说教,而是可以变成“互动式”的双向教育。生动的授课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知识也很有成效,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这类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其实也很高。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能力,在实践机会中提升能力。例如可以将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案例,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投影,让学生从画面中感知、学习,分小组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师单一讲授课本知识的局面。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政策的调整,也是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负责任表现。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甚至会给高职学生创造不一样的人生,带给他们极大的进步和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仝焕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2]程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73-77.
[3]唐菁玲.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反思与重构[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4]海玲.试析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1):27
作者:匡晓华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