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教育培养体制已经无法适用于国家双创政策相随行的培养体制。本文从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服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将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相结合,从而提炼出优化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制研究的六个方向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1研究背景

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意识处于摸索阶段,仅仅只是停留在提升高职生职业技能方面。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担任创新创业的教师一般都为公教部教师,经过创新创业系统课程培训的教师较少,教师没有笃实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汽车专业高职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能力不足,以至于不能为高职生拓宽实践渠道与机会,也未能提升高职生对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兴趣。本文提出基于对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体制的研究,提出在优化技能竞赛与人才发现体系;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创”师资体系;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完善教材体系;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综合平台等六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2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路

2.1优化技能竞赛与人才发现体系

注重“赛教融合”,开展以赛代考的人才发现体系。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通过教授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创新创业大赛”、“汽车礼仪大赛”、“销售知识竞赛”等比赛,通过比赛方式,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组织汽车专业学生参加“五一车展”“十一车展”等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导师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实操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比赛水平。同时,学校、系部建立专门基金,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发挥“榜样”、“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好“帮、带”传承作用,老生带新生、已经比赛的选手参与“新选手”的选拔、培训和考核。逐步形成强有力参赛选手人员的保障体系,避免出现断层。带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或课题研究,指导扶持大学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会、产品会、品牌推广会和其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等。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术研究、项目分析、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了解创办企业流程。

2.2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灵活的学分考核方法。结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及专长,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根据学分要求完成不同培养体系的教学计划。从培养内容与培养方法两方面入手,联合校内外资源进行培养。除了在基础型教学、汽车营销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培养,还要加强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型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训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创新创业大赛则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人才培养体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汽车销售能力、汽车配件销售能力、汽车销售市场预测能力和汽车营销的售后服务能力,还应具备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能力。

2.3构建“双创”师资体系

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创”师资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鼓励全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课程授课,修订并完善教师和团队绩效考核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在教育科研方面,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鼓励教师申请创新课题,引导教师指导创新比赛。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创办微型企业,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指导学生创办公司、设计开发新产品或从事经营活动。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业务相关汽车企业脱产跟岗实习,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研室教师,跟岗汽车4S店前台接待、售后服务、配件管理、二手车鉴定等岗位,获得真实可靠的一线经验,从而为教学创新做好知识储备。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特别是对汽车企业的高级人才的引进,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邀请政府或企业中的教师担任第二导师,负责教学技能实战课程或是企业创新能力课程。

2.4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堂教学

我校“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校训将“船政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培养高职学生的匠人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课程普遍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授课同时注重适合开展以“船政文化”、“工匠精神”为主的思政教育。创新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将创新创业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课程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课程考核等课程管理和教学环节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紧密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的“一体化”新格局。在课程教学中,以自我图强、开拓创新、忠诚报国、追求卓越的“船政精神”特质为精神引领,将思政元素融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与汽车销售实务模拟训练课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服务基层,无私奉献的“爱国情”;培养学生自我图强,艰苦奋斗的“事业梦”;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工匠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观”。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鲜明的政治取向,促使学生成长成才,起到教学育人的职责。力求在传授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团队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创新能力、永不服输的精神。夯实学生做人做事的品德,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教育目标。

2.5完善教材体系

通过编写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内容、整合多方课程教学资源,融合汽车营销服务与创新创业思路,初步形成课程的特色。除了制定掌握原有的专业的汽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基础教材外,例如,《汽车文化》、《汽车保险》、《汽车结构与维修》、《事故车辆鉴定与定损评估》、等,同时也应具备开发创新创业的意识、创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教材的能力,将创新创业知识与汽车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融合,合理设计开发。例如,《汽车网络营销创新》,《创业营销-汽车营销新手指南》等。将实践课程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基础,我校与丰田、奥迪、宁德时代、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实践课教材。帮助学生提前知晓上岗就业后将面临的工作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与就业环境判断能力。根据“1+X”培养要求,将学生毕业需要考取的相关证书,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可以将驾驶证、助理营销资格证等考证内容制定好相关教材,纳入整体课程体系,融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动态监控,对于市场需求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进而实现使教材体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切实推进创新创业教材体系的完善工作。

2.6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综合平台

主要依靠与我校合作的汽车企业资源,借助汽车企业的平台搭建高层次以及专业化的校内外汽车销售的培训与实训基地。具体而言,汽车销售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以及创新,必须坚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打破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积极的探索和开拓新型汽车销售模式。根据“订单班”培养方式,开展校外创新创业综合平台合作。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一汽丰田订单班”,福州一汽丰田前横店能够为订单班学员在专业教学、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前台接待、展厅销售、DCC、售后服务等多种岗位。在校内外创新创业综合平台使用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鼓励教师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利用“厂中校”、“校中厂”优势,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与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二元制”培养。融合“1+X”理念,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注重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扬长避短,培养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短板能力。比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具体技术开发、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的组织架构能力等方面缺乏系统培训。因此在搭建校内外综合平台时可引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管理专业学生、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人员,以不同专业联合协作模式开展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将来实现自主创业积累丰富经验。

3结语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始终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以培养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做好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背景下,积极寻求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培养体制。

参考文献:

[1]雷声熙.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114.

[2]田朝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17(7):71-73.

[3]孙延.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3):44.

[4]袁德栋.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67-69.

[5]赵艳莉.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9):34-39.

作者:黄美婷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