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最后论述了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包括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党的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怎样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工科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就是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因此结合工科高校学生培养的特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最早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技术教育,随后国内理论界开始广泛地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都是依据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出发构建的,还有一部分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提出建议。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自身;第二,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身上;第三,研究重点放在创新创业实践上;第四,研究重点放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要研究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平台等。目前,专门针对工科高校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很少。
二、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总体目标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须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相融合。工科类高校更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注重如何更好地运用大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和技术能力进行创新创业,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因此,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总体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原则工科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任务,因此,工科高校既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又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从创新性、实践性、差异性、以人为本及协同共建原则出发进行设计实施。一是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在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上,要着重强调创新理念,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创业型的高素质大学生。二是实践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差异性原则。各工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结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学校自身条件、办学理念等,做到百花齐放。四是以人为本原则。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要考虑工科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社会的人才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五是协同共建原则。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高校、学生、教师的事,还要借助政府、社会、企业、金融等各类组织和资源协同共建。
三、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第一,政府机构,如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等政府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1]。第二,高等学校,高校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都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第三,平台建设,工科高校除了校内建立大学生实训实践平台外,更重要的是拓展校外实践平台,而企业恰恰是工科高校开展创新2020年7月创业教育的主要实践平台。第四,金融系统,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的小额贷款、风险担保等服务。第五,在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可以借助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争取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优势,依靠学校、创业园区提供的知识与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二)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要有政府提供政策、高校提供支撑、企业提供平台、金融系统提供资金,才能为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各方资源。工科高校应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是从本校选派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或选送到国外知名学府进行学习,从而培养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二是高校人事部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长期聘请校外具有创业经验、责任心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或创业者担任专职教师,保证教学效果。2.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紧密校企合作沟通。工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企业在校外实践环节的支持。要深入探索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与企业自身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保证大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此外,大学生还可依靠企业的资源与支持,依靠高校科研力量把理论上的创业团队最终向实际意义上的创业企业实体过渡、落实[2]。3.不同机构定期开会分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工科高校可以通过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分享,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提供借鉴,用优秀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教育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通过对企业理念的传播,也为企业将来挑选和吸纳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4.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氛围,拓宽活动载体。工科高校“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采用参观学习、体验式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互动性强、形式新颖的交流活动,方便创业者之间的沟通。“创业沙龙”“企业名家讲坛”等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拉近大学生与企业家之间的距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工科高校大学生“4+1”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1.引导机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引导与文化氛围营造。首先,教师和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重视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将来创新创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应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学校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启动基金,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2.管理机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管理设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来协调管理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专家、教授的引领作用,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3]。同时,要注意后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监督、反馈和评估。3.服务机制———注重法律法规完善和资源提供。学校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渠道,携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共建活动,形成联动机制。同时,学校应与政府积极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4.激励机制———注重调动学生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热情,鼓励和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与优势。学校要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经费、活动、指导服务和孵化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其次,学校可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对于高校创新创业导师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绩效措施。同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纳入教师日常的考核评定,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工作热情。5.保障机制———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的各方力量。首先,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宣传,政府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各企业单位积极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平台。最后,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培养体系,通过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总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长远性的战略意义。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髙校需要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华菊翠.创新创业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7(4):97-101.
[2]李振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8,40(3):85-88.
[3]卢扬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拓展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61-63.
作者:梁瑛楠 李晓溪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