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一带一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一带一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带一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全方位就业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激励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发展历史短暂、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机会不足、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为改变这种现状带来了多重机遇,我们要立足现状,把握机会,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一带一路”;教育模式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知指出:“一带一路”为推动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同和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层次的高校都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更好发挥。如何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运用好“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性契机,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吸引力与行动力,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的着力点。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1.发展历史短暂,缺乏理论支撑力2010年5月,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正式使用“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理念,并明确将其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时间不长,对于其内涵及意义没有形成统一概念,教育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讨论很多,但是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且被各个学派所共同认可的理论体系,各个高校所选择的创新创业教材及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教育成效参差不齐。如何建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2.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导师引领力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创新创业课程大多由辅导员承担授课任务[3]。辅导员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日常管理实务,很难把精力放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上来,另一方面又缺乏创业实践,甚至从来没有从事过学校之外的工作,只能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难以深入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使少部分高校能够由专任教师来承担创新创业课程,这部分教师也基本没有创业实际经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及能力,所以很难教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实践机会不足,缺乏现实转换力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导,课程内容多集中于对书本上“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部分高校设置了大学生众创空间,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是在创业项目审核、手续办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难以形成规模,推广难度大。此外,高校和外界企业的合作也非常有限,校外实训基地少,学生去企业参加实习的次数和时间都无法保证,企业也很少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及课程。如果不能将创新创业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不能实现。

4.学生兴趣不足,缺乏现实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创造力,不能保证学生的体验度和参与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高校目前的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覆盖面窄,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低。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高校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创业信息,有的高校甚至不甚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创业政策,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创业贵在创新,创新重在创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兴趣,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动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多重机遇

1.科技合作增加,提高创新推动力指出,与相关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在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应对共同挑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今社会,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和产业分工格局的调整,新的科技形势正在影响着世界的竞争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技术等新名称深入人心,政府间科技合作增加,各国联合建设实验室、积极推动技术转移,科技合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越来越高,各国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愈加紧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创新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各国科技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科技人才不断增多,共同推动了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与改革,符合沿线各国的长远利益,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2.创业行业拓宽,带来发展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愈加紧密,多元的文化、便捷的交通、简化的手续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首先,旅游业创业具备了现实基础。在出境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超过20个对中国实现了免签和落地签,中国公民赴沿线国家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在入境方面,“一带一路”沿线所覆盖的境外国家公民赴我国旅游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次,教育培训业创业形势看好。“一带一路”合作各国推进学历学位互认,推进各国高校的交流与互助,为各国培养了国际化的人才。由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育培训以及留学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创业前景光明。“汉语热”不断升温,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迥异,语言种类也很多,“小语种”培训行业热度也较以往有所上升。再次,国际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对沿线合作国家的投入不断增加,与沿线合作国家的对外承包合作工程数量稳步扩大,多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欧班列开航数目不断增加,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伙伴越来越广、合作越来越深入。

3.留学机会和高校间合作更多,提升教育互通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来华留学以及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都有明显的增加。沿线国家逐步实行学历互认政策提高了留学生领域的创新创业机会。不管是来华留学生在我国创业,还是我国留学生归国创业,都为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我国各地针对留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多种形式的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和多种创业平台的搭建,都鼓舞了留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创业政策都会推动大学生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的拓展。除此之外,高校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不少沿线高校相互开放课程,联合建设课程,开设交流、访问、交换生等项目,联合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已经遍及交通、税收、贸易、审计、文化、媒体、教育等多个领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机遇。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多层次建设

1.依托国际合作和教育互通,增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共同合力。“一带一路”倡议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新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多层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各国不断增加的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以及留学、高校论坛等多种新式的教育互通,都为增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应根据改革的要求,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通过全面实施教育改革,有效地调动人们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打造出相应的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使人们的创业潜能以及创新思维得到全面的发挥[4]。“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以此为契机从制度上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适应发展的“新常态”,以成就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其次,在高校层面,各高校要在遵守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前提之下建立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保障,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地顺利开展。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建立创新创业理论体系,鼓励教师做好创新创业研究,出版相关书籍和发表相关文章,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2.完善教师队伍培养,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重要力量,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由辅导员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辅导员本身基本不具备创业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效果,也难以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热潮。因此,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中,高校一方面要调整创新创业教师结构,要鼓励创新创业课程由有创业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鼓励教师用自身的经历正面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校外导师,每个学期均要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创业讲座,有条件的创业导师可以承担一部分创新创业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创业经验,改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高的创新平台,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需求,把握好机会。在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普遍存在课程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协调学校和产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要优化课程以适应国际化形势需要,增加学生到一线产业实习的机会,完成从课堂到实践的转换;另一方面,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学生研究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要鼓励“师生同创”,实现协同育人,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3.拓宽实践领域,增加创新创业机会“一带一路”是一条沿线各国多方面交流与合作、多层次发展与融合的道路,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机会,拓宽创新创业渠道和实践领域。首先,高校要重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可能出现的新的行业,如旅游行业、教育培训业、留学服务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文创产业、跨国医疗服务业等等,鼓励学生多收集相关行业资源,争取相关行业的实习机会,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为将来进行创业做好准备。其次,高校自身也要谋求与“一带一路”相接轨的创新创业项目,重视实践平台的打造,实现“产学研”的顺利转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智力与资源支持,培养出更多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人才。

4.转变学生就业思想,提升学生创业兴趣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普及,各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拓宽就业渠道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有利于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国家目标,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烈与否,直接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好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应该有一份稳定和“体面”的工作,留在大城市,拿着高工资。但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从“精英教育”完成了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已经不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次,要鼓励学生提高主动就业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结构及就业模式不断进行着变化。要鼓励学生摒弃盲目攀比的心态,不要一味把就业目光放在传统的“稳定”行业,如考公务员、进入国企和垄断行业等,要把眼光放长远,看到新兴行业的未来前景,鼓励学生进入新的行业和进行创新创业。再次,要重视“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创新创业机遇,鼓励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学习,开阔眼界,再把优秀的经验带回来,运用到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去。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质量的有力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层次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积极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J].教育探索,2019,14(1):59.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N].(2010-05-13)[2020-09-10].

[3]郑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18):229-230.

[4]何玲.“一带一路”背景对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52-153.

作者:张小慧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